造假的科学家:STAP细胞事件(译文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超越iPS细胞的发现

新的一周的27日上午,理研终于发出了笹井写的内含论文概要的“正式登记事项”和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事前登记)的通知,我也得到批准以当天往返出差的形式参会。《自然》杂志社也向媒体提供了论文的校样。理研还规定了所谓的“报道解禁条件”,即在解禁日期之前绝不可对外报道。论文分为两篇同时刊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次是“大型”的研究成果发布。

理研在这次发布会上要披露的是:“发现了消除体细胞分化状态的记忆并初始化的原理,细胞外刺激引起的细胞应激将高效率地诱导万能细胞”。

论文概要和已经掌握的内容没什么两样,非常有趣的是,对于ES细胞和iPS细胞无法分化的胎盘组织,STAP细胞也具有分化的能力。也就是说,这暗示出了一种可能性,STAP细胞具有与既能成长为胎儿也能成长为胎盘的受精卵本身相近的性质。关于成果的意义赋予,概要是这么说的:

“STAP的发现,将有助于使细胞分化状态的记忆的消除和自由改写成为可能的新技术的开发,是一项划时代的突破,今后,不仅是再生医学,我们还可以期待对广泛的医学生物学做出贡献的细胞操作技术的问世。”

这让人联想到了2006年iPS细胞的闪亮登场,让人觉得这是久违的重大发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记者首先要做的是,听取第三方研究者们的意见,对成果的大小和意义作出客观且慎重的评价。

这是因为,在报纸等媒体是否进行报道介绍与科研成果的评价直接相关的今天,无论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如何宣传他们取得了“大发现”,进行夸大宣传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新奇度越高的内容,事前采访留给现场记者的印象就越容易直接关系到报纸的报道处理:发表在第几版,标题要占几行?

我立即通过电话和邮件与熟悉该主题的多名研究者取得了联系。特别是对想详细听取其意见的对象,在让他们保证解除报道禁令之前不得向外界泄露的基础上,给他们发去了论文的校样,让他们过目。

使用iPS细胞向移植用血液和脏器制作发起挑战的东京大学教授中内启光这样说道:“这是个大发现。我想马上做一个重复实验,如果重复实验能成功的话,那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了。既有实用方面的意义,也有生物学方面的意义。在实用方面,此次是用老鼠做实验的成果,如果在人类身上能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有意思了。也有应用于再生医疗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在iPS细胞层级之上实现初始化,就能获得近似于全能性的性质。在生物学上,如果只需施加应激手段,就能如此简单地得到接近全能性的性质,那么,人们当然想知道其机理,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只需要在这种程度的应激压力下就能实现?就像使用盐酸一样。”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果吗?”“是的。与iPS细胞的发现一样,不,这是更大的震撼。”在日本首次完成人ES细胞建立等多项成果,以干细胞研究而闻名的京都大学教授中辻宪夫也接受了电话采访。

“考虑到涉及了ES细胞和iPS细胞不能制造的胎盘,这也许表现出了多能性(万能性)的新状态。作为基础研究非常有趣且令人震惊。也许它会成为发现多能性的状态和初始化的机制的新的一面的契机。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前景还不清楚。施加各种应激压力可能会导致基因组等蓄积异常。有用性是否强还是未知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险很高,在实用方面又如何呢?算得上是关于多能性和初始化方面的新发现,这在基础科学领域意义很大。方法本身并不复杂。”

一向行事慎重的中辻教授的这席话,虽然有些辛辣,但仍让人感觉这是最大限度的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