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这是一本简单的书。
缘起
写这样一本书,是基于以下两个想法。
其一,我从1993年开始接触管理学,至今也有三十年了。应该说,作为一个中国企业管理研究者,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这三十年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展现的真的是一幅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画卷。纵观全局,我能够感受到,为了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可以说用尽了各种方法。管理思想的丛林在中国的管理实践中似乎变得更为茂盛,而且明显表现出一种时尚化的特征。
然而,管理终究不是时尚秀,不能在昙花一现的绚烂后,只有一地鸡毛留在管理实践领域。通过各种财经报道、论坛讨论以及舆情热点等,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管理者的注意力被层出不穷的各种“名词”“理论”吸引。在企业管理热衷于讨论“高大上”的问题的同时,企业也自然地“虚浮”起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判断: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也会倒下。
管理者不是演员,也没必要成为时代理念的引领者。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就是照顾好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免疫力,使它保持健康,从而更好地、持续地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价值。只要能在浮躁的经营思想市场中这么想,就不难发现,尽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总在变化,但管理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其二,2019年,我在《清华管理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企业如何硬扛。在借鉴了小动物们抵抗严寒的冬眠策略后,文章提出,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随后开始的疫情以及在它的影响下上演的各种商业故事,印证了我的判断。尽管病毒很可怕,但是病毒引起的并发症往往更加致命。同样的道理,当外部的挑战和压力作用于本来就孱弱的企业时,在连锁反应下,企业不得不面对更大的风险。只有那些自身健康的企业,才真的有可能将危险转化为机会。
虚浮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管理基本职能的健全和健康才能保障企业行稳致远。我写本书的目的和希望,就是让管理实践中的理念能够理性地回到基本面。
呈现
说起管理的基本职能,人们常常不以为然。讨论这个话题显得很不前沿、很过时,因为好像基础的就意味着已经被人们完全掌握了,没必要再讨论。然而,在和学生们讨论组织中管理的基本职能时,我得到的反馈却是非常令人失望的:那些侃侃而谈的管理者们要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管理的基本职能,要么只知道名词,并不真的明白名词背后的基本内容;甚至带着极大的偏见去看待它们。但仔细想来,管理的基本职能难道不像我们日常的主食一样,虽花样不多,却是必需的吗?
本书聚焦于管理的基本职能,但它毕竟不是一本教科书,因此,解释基本职能不是本书的重点,链接现实情况并纠正人们对于管理职能可能存在的认识偏差才是本书的意图所在。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希望每一章都尽可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具有原创性的新知。我相信,这不仅对有管理学基础的读者有益,也能帮助缺乏相应理论基础的实践者。
建议
这里不妨再次声明:本书没有什么高深的内容,顶多算是在变化环境下的一个提醒,我希望它能够引起读者朋友们对管理基本职能的关注。“行”上有困难,常常是因为“知”上有局限。这种局限并不一定表现为不知道,也表现为忽略了或忘记了。在阅读时,大家不妨沿着相关章节讨论的内容,温习并扩展思考相应的管理职能。如果能结合企业管理实践进行一些基础性建设,这本书的目的才算是初步达到了。
阅读本书时,如果抱着开放的心态,或许更容易就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找到共鸣,触发对实践的反思,进而真的把管理基本职能弄明白。这样,无论多么复杂的企业架构,都会有更坚实的根基保障。
致谢
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张渝涓女士、林飞翔先生,他们的专业和一丝不苟的工作对本书来说非常关键;感谢经营与管理杂志社的刘佳女士,她的帮助和建议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感谢这两年在朋友圈中对相关内容给予回应的朋友们,他们多元化的建议丰富了我的写作思路;最后,感谢这个时代,让这样的提醒显得有点儿意义。
2022年7月5日于菜户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