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序一
一个始终奔跑的斜杠青年
很多朋友要我把大庆介绍给他们认识,我把他介绍给我朋友的方式,这几年产生了不少的变化。
以前,我在介绍大庆时总要说,这是万科集团的高级副总裁,是王石用两年时间把他从凯德挖到了万科。现在,那些希望通过我认识大庆的朋友,都指名道姓地说想要认识那个优客工场(UrWork)的创始人毛大庆。而与大庆初次见面时的寒暄,也变成了有关联合办公、共享生态以及创业心得的探讨,当然,还有马拉松。
作为一名投资人,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变化之一。之前我曾投过3W咖啡馆,这同样是一家集创业、孵化器、创业基金、品牌推广、人才招聘等于一体的完整创业生态体系的咖啡馆,也会有办公租赁和分享经济的业务。所以听闻优客工场时,让我也对毛大庆的这次创业产生了兴趣。
我们谈得很深、很透。从全球共享经济的大趋势到国内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Uber、Airbnb到滴滴、WeWork,这些在全球未上市企业估值最高的独角兽,都是我们谈论的对象。
还记得有一次聊天,大庆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共有四次创业潮。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个体户为代表,以万元户为成功者的创业潮;第二次是“九二派”辞职下海,出现了易小迪、冯仑、陈东升、王石等一批企业家的创业潮;第三次是在2000年世纪之交之后,出现了一批互联网模块创业者,比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的创业潮。而这次创业大潮是中国社会一个深度变革的开始,其特别之处在于,是一次全民的创业大潮。
我问他有什么具体想法时,毛大庆的回答正如他在《凿开公司间的隔栅》这本书里写到的,通过大量的国际化研究后,他要打造一个全新的联合办公空间,建设基于社群的商业社交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充分激发城市创造力阶层的创新活力。2015年4月,优客工场在万众瞩目下诞生了。
去过优客工场的朋友会发现,这里除了给大家提供物理层面的共享办公空间外,还能为入驻的创新企业提供生存和成长的所有服务。你可以在这里租到一张桌子、一间会议室,可以在这里享受到专业的财务服务、人力服务、法律服务、对接天使投资的服务,同样你还可以享受到专业的、零距离的培训服务。
这其实都是在大庆的规划蓝图中——打造创业生态圈。这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社群时代的新物种:创业生态圈”有详细的阐述。还记得他最初跟我讨论“共享际”(5Lmeet)的设想时,他说了五个L:livable(宜居的)、linked(互联的)、liberal(开放的)、lively(有生气的)、landscape(生态的)。不难看出,他的“共享际”是要打造生活与工作结合的“活力社区”,通过融合工作、居住、社区、娱乐、商业等要素,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创业的复合型社区,聚集这个城市内包括所有创新、创业人口在内的“创造性人口”,并借助活力社区为创业者提供广泛的社交和资源整合渠道,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门槛,减少生活的焦躁,加速创业者的创业进程和提高创新成功率,为创造性人口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他们更为高效地创业,更有品质地生活。
所以,投优客工场对我来说没有过多的犹豫,除了对其行业及商业模式的认可,创始人及公司团队也是我决定的重要因素。
同期,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长沈南鹏、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诺亚财富董事长汪静波、联创策源创始合伙人冯波、北京常青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联合创始人赵智勇、和合嘉利置业董事长刘畅、亿润投资董事长赵彬、清控科创董事长秦君、金地产机构董事长周金旺等人,也同为优客工场天使投资人。
不到两年的时间,大庆带着优客工场不停地奔跑,他把在奔跑中对联合办公空间的思考与实践写进了这本书中,《凿开公司间的隔栅》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目前,优客工场已经完成了自身生态圈体系的搭建,已初步形成联合办公空间、FA平台、人力资源、商学院、文化传媒、国际共享医疗平台、互联网+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生态链、金融服务、创业加速教育、编程普及和空间设计等领域的闭环。
值得高兴的是,迄今优客工场已陆续完成6次融资,估值近70亿元人民币。在真格基金的投资列表中又多了一只独角兽,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优客工场的商业逻辑。
做创始人其实是一件非常耗体力的事,要有旺盛的精力和坚强的意志,大庆似乎天生就具备这样的能力。他是两家公司的创始人、他翻译畅销书、写书、跑马拉松,他是共享经济领域的专家……你很难用一个标签定义他,他是一个典型的斜杠青年。
实事上,我快记不清大庆已经跑了多少个马拉松了,尽管他时常还要和我说起,他50岁之前还要跑完多少个马拉松。有时候我对他旺盛的精力十分惊诧,因为这些马拉松都是在繁重的创业工作之余完成的。一个创业者,恐怕只有这样的精力与决心,才能不负自己的梦想,也许在大庆的心里,创业的路和马拉松的路都是一条路,等在终点的都是同一个梦想。
徐小平
真格基金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