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投融资改革与金融创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节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安排如图1—1所示。

图1—1 本书内容结构

其一,研究了林业生产经营者(包括林农和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及满足状况,分析导致林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此为第2章的内容。

其二,回顾了农村金融改革与政策环境,讨论了在目前农村金融生态下,通过抵押品扩展和替代机制进行金融创新、构建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可能路径;而后讨论了林权制度改革对林业金融创新的影响。林权制度改革由于改善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使得林地确权、发放林权证、建立林地林木流转市场等得以实现,为抵押品突破和扩展提供了条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成长、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发展为基于抵押品替代机制的创新融资链条扩张提供了条件,而抵押品替代机制有利于控制风险和节约交易成本。在金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条件改善后,林业金融创新的模式和路径选择空间加大。此为第3章的内容。

其三,描绘和分析了若干种以林权证抵押为核心的林业贷款创新模式,包括各种模式的流程、案例等。此为第4章的内容。

其四,用两章的内容分别讨论了林业企业承贷对林农融资的作用以及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对林业融资的作用。此为第5章、第6章的内容。

其五,分析了林业信托融资和林业产业投资基金建立的可行性和机制。此为第7章的内容。

其六,探讨了林业融资风险控制问题。一是林业的自然风险控制,讨论了保险及其对信贷的影响;二是林产品的市场风险控制,主要分析了林产品期货市场发展问题。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对应于第8章和第9章。

各章具体的内容概要如下。

第2章探讨了林业生产经营者的信贷需求满足状况。基于对林农和林业企业、农村金融机构的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始于2003年的本轮林权制度改革初期的林农和林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从资金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视角分析了导致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试图为林业投融资的体制改革、金融创新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依据。

第3章在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进展、农村金融生态变化与农村金融政策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创新的抵押品替代机制与范围扩展的逻辑框架,并提出了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结构框架。然后在对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用林改创造的金融基础设施条件,针对融资难题,进行金融创新和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路径、模式。

第4章在总括性描绘和评介了林权证抵押贷款的主要模式、机制、流程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种机制在解决林农抵押品缺乏、贷款难问题和解决金融机构对林业放款风险大问题方面的机理。重点对农村信用社开展的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和小额贴息贷款、永安市的政府担保、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垂直协作的林权证抵押贷款模式,以及尤溪县的专业担保公司反担保林权贷款、屏南县的信用建设促进会的反担保贷款等的流程、机制和绩效进行了分析。

第5章分析了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承贷(或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然后与林农进行合作造林、订单林业贸易信贷模式带动林农的制度安排,并比较分析了这种模式与金融机构直接向林农放款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然后,讨论了影响订单林业贸易信贷绩效的因素,包括:龙头企业参与贸易信贷的驱动因素、林农参与贸易信贷的因素、影响林业龙头企业贸易信贷提供和模式选择的因素等。

第6章分析了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在林业贷款融资中对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源的抵押品替代机制。分析了合作社、协会在以组织名义向外融资、合作社的担保、合作社在信用社评级和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家庭林场在股权性融资、以组织方式向外融资中的作用。

第7章分析了林业信托融资的可行性和机制创新。对林产收益权信托融资、森林财产信托、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机理及其对林业投融资制度创新的意义进行了分析。

第8章分析了林业保险与信贷互动、林业保险需求及林业保险供给促进政策、供给机制完善问题。本章主要利用在永安市、邵武市和光泽县的实地调查资料,探讨了林业保险对信贷融资的作用,然后分析林农的保险需求及其与信贷需求的关系,最后对林业保险试点及其完善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9章简要探讨了林产品期货市场发展问题及其对林业市场风险规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