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迟疑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好答案
很多人都在为某事纠结着、苦闷着。除了招来烦恼外,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纠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曾讲过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头小毛驴。每天,主人会准备一堆草料供它享用。这天,或许是主人好心,多买了一堆草料。当毛驴面对两堆数量、质量相等的草料,它顿时蒙了:究竟该吃哪一堆呢?看看左边这堆,不错;再瞅瞅右边这堆,也很对胃口。毛驴只能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一直没有做出决断。最后结局是悲惨的,这头毛驴就在不断纠结、犹豫中,被活活饿死了。
其实很多人都像这头毛驴,在纠结与犹豫中空度时间,最终走向人生的毁灭。坦诚地讲,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父母、老师当年的教育。我们从小被灌输要做计划、要养成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维模式,这当然不是错,但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三思后行”和“谨言慎行”的度,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好把握,而且多数时候,我们都将它无限放大。
于是,每个人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就碰到了一个“成长剧痛期”:小的时候我们只要把公式都记住了,把难题弄懂了,就能考个差不多的分数;只要肯下力气学习,好歹就能考上个大学,有个前途。可是真正步入社会以后我们发现,我们之前的所学并不足以应付社会中的林林总总的难题,很多人能有一份工作,赖以生存下去就不错了。这个时候一些不满现状、曾对生活充满憧憬的人就开始混沌了,我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我的努力会有结果吗?摆在我面前的路不止一条,我该怎么选择?谁能保证我不后悔?
于是就有了无休止的绞尽脑汁和挠破头皮的利弊分析,久而久之,怀疑思维定式和行为记忆就控制了我们,导致我们在做大事小情之前,都要经历泥泞挣扎的前思后想和自我折磨。我们永远像个悔棋不倦的臭棋手,恨不得不做出选择。这不仅让我们身边的人压力颇大,还更多地折磨了自己。可惜多年以后,我们转过头来再看从前,还是觉得自己当时选错了,遗憾的地方仍能写满一整张纸。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正是自己当年的左右摇摆犹犹豫豫,让机会擦肩而去,才造成了今天的不如意。而我们现在需要避免的是,在孩子身上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孩子果断做出决定的品质:那就是要他们相信自己,基于当前的情况,自己正在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还要让他们知道,基于自己的决定所导致的后果,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有能力做出正确的抉择来改正自己的错误。到那时,全世界包括他们自己都知道,自己已经真正学会了果断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
拿破仑·希尔小的时候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不讨喜的孩子心思都很细密。他发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不马上去做或表态,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永远也别想得到。比如,爸爸问他想不想去姑妈家,他一犹豫,爸爸便带着其他人抽身走出家门,比如,继母问他要不要吃糕点,他一迟疑,糕点马上成了弟弟的美餐。如此的情况多了,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结论。
25岁那年,在一家报社做记者的他接到一个采访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任务。因为是第一次采访,他做足了功课,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卡内基侃侃而谈,他的采访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采访记录。突然,卡内基问他,是否愿意接受一份没有报酬的工作,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世界上的成功人士。没有报酬,20年的工作时限?
他微微愣了一下。不过马上意识到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同意?不同意?同意等于没有钱赚,不同意呢,失去了与成功人士对话的机缘。进退两难,理想占了上风,他喜欢有挑战的生活。
“我愿意!”他响亮地给出了答案。
卡内基也怔了一下,不确定地询问:“你真的愿意?”
“愿意!”
卡内基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抬手,露出了紧握在手中的手表:如果你的回答时间在60秒之外,将得不到这次机会。我已经考察近200个年轻人,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这么快给出答案。
说明他们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我认可你!
第二天,卡内基带他采访了当时最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再之后,又通过卡内基的联系与帮助,他结识了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等卓有成绩的近500位成功者。在研究和思考他们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比对与研究,终于找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真谛——如何才能成功。
而做这一切,果真与卡内基说的一样,整整花了20年的时间。
之后,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了一本《成功规律》,为年轻人指点迷津。这本书一上市就得到热卖,一度创销售纪录新高,成为激励千百万人获得财富和地位的教科书。
而他不仅成为美国社会享有盛誉的学者、激励演讲家和教育家,百万美元收入的长期的畅销书作家,而且成为两届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顾问。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他说:果敢是成功的救命草。没有那天我的坚定应答,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一个人从小做出的决定越多,他的行动就越多,他所目睹的结果就越多,这样他们所能搜集的相关信息就越多,从而所做出的决定就越来越成功,这个过程会这样一直循环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培养孩子果断品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