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山雨欲来
草原上的战斗,足足持续了月余,直到天气变得极冷了,昌都军这才停止了在草原上溜达,准备返回昌都城猫冬。
只不过士兵们可以回到营房喝酒吹牛的猫冬,但当将军的可不敢这么做。
丁宗诚这段时间非常上火,原因是整个昌都地区都在下大雪,非常大非常大的那种大雪。
据当地人讲,他从生下了,就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这不要了命了么?
现在可是整个大夏北方和鞑靼人搞摩擦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下大雪,几乎相当于封死了昌都军的脚步,让他们变得寸步难行,不管外面发生着什么事情,他们都只能窝在这里干看着。
当然了,要说让部队强行军,拼着命的往外走,那也不是不行,但你要知道,骑兵的战斗力来自于速度,失去了速度的骑兵,那还是骑兵吗?
到那个时候,昌都军的战斗力,怕不是比步兵都不如了。
丁宗诚很上火,是真的很上火。因为林沐这边的情报不停的传递过来,现如今外面的战局已经非常明朗了,他们昌都城正在被别人包围起来。
鞑靼人和蒙古人出自同一个祖先,两边虽然分属两个阵营,但在针对大夏方面,人家是同仇敌忾的。
现在情报表明,这两个国家已经联手了,东线,蒙古人组织起来了十万骑兵,正在朝着宣府攻击前进。
而在中线,鞑靼人的主力,一战攻克大同府,目前正在朝着太原府攻击前进。
而巧合的是,王子腾这个家伙,目前就在这个地区。
他组织起来了数十万大军,此刻正在与鞑靼的主力对峙,目前谁都奈何不了谁。
至于西路,那就是之前被丁宗诚灭掉的那三万人马了。
只不过这只是鞑靼的兵马,叶羌呢?叶羌有没有跟这两个国家联手?要真的联手的话,那昌都可就危险了。
丁宗诚最上火的地方在于,他现在出不去,不能进行机动防御作战。叶羌他不担心,昌都城高粮多,兵强马壮,只要叶羌不是倾国来攻,根本奈何不了昌都城。
至于东线,看似凶险,实际上问题也不大。
蒙古人打仗不如鞑靼人狠,而且宣府的地形更利于防守,短时间内,尤其是冬天,蒙古人想突破宣府防线,这个可能性还真的不大。
最最让丁宗诚上火的还是中线,他不怕王子腾打败仗,他就怕王子腾这个老银币坑他!
鞑靼人在冬季组织这么一次大战容易吗?那肯定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对方既然派了主力出来,那不捞足了好处,是绝对不会轻易回去的。
他们能一战打下来大同府,这个还能说是偷袭得来的战果,可目前跟王子腾打的旗鼓相当?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要知道,现如今王子腾聚集的可是三四十万大军,鞑靼人呢?顶破天也就是十来万人。
可如此的兵力对比,两方竟然打成了僵局,这就非常的耐人寻味了。
鞑靼人往前打打不动,那么必然向着两翼机动。
往东打?
那是大夏朝的腹地,虽然财富更多,但也意味着更多的阻击。
而且,往东还是连绵大山,这个地形太不适合骑兵运动了。
那就只有往西了!
往西是什么地方呢?
那就是陕西行省了。
过了陕西行省呢?
那可就是关西八卫的地盘儿了。
关西八卫是个什么德行,别人不知道,他丁宗诚还能不知道?没看到那个忠顺王么?开战没多久,这家伙又又又溜啦!
关西八卫可是好地方啊!对于大夏内地的人讲这里死穷死穷的,可是对于鞑靼人来讲,这里可是个好地方呢!
只要在这里烧杀抢掠一波,那这次出来打仗,人家就不吃亏。
可是烧杀抢掠完了呢?是不是得回去?
昌都可就在人家回去的路上呢!
自己前不久才吃掉了对方的三万人,让你说,人家抢了个盆满钵满、士气刚昂的,回家路上会不会顺手解决了昌都这个麻烦?
毕竟,这些年,双方可没少摩擦。别的地方的大夏朝边防军就是摆摆样子,可这个狗日的昌都总是玩儿真的呀!
这不,前不久还吃掉了人家三万人,新仇旧怨要不要一起算一算?
这还用想吗?人家肯定得来找他算账的呀!
事实上,战况的发展,跟丁宗诚料想的几乎没什么出入。
鞑靼人的主力,在跟王子腾顶牛了几天后,果断的掉头向西,开始扫荡陕西,进而又进攻关西八卫的地盘。
至于王子腾的大军,则是远远的缀在鞑靼人的后面,一路跟随。
鞑靼人在陕西境内的时候,王子腾的大军始终跟对方保持一天以内的距离,这让鞑靼人根本不能停下来好好抢劫。
可等到鞑靼人进入了关西的地界后,王子腾的大军可就不这么积极了。
他们跟对方的距离越拉越远,到了最后几乎是停在那里不动,看着鞑靼人抢劫。
最终,鞑靼人终于完成了这一次的抢劫行动,志得意满的,开始朝昌都地区挺进了。
而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停下脚步半个多月的王子腾,终于是动了。
几十万大军缓缓而行,同样朝着昌都地区压了过来。
看着各地传来的情报,林沐和丁宁这俩货,闻到了浓浓的阴谋气息。
王子腾这是要干什么?
很明显啊,这就是典型的驱虎吞狼,借刀杀人。
用鞑靼人这把刀,来干掉让他不爽的昌都军。
他统领的大军,远远的朝着昌都压过来,与其说是来打鞑靼人的,倒不如说是来督战的,他用这种方式告诉鞑靼人,你们没有后路了,只能一心一意的攻破昌都,才能回到家乡去。
看着林沐标注在地图上的最新战况,丁宁撇撇嘴。
“哼哼,看来,这一仗咱哥俩是躲不过去了。
鞑靼也是傻,怎么就非得从咱们昌都方向回家呢?难不成他们不知道?咱们这里下了大雪,寸步难行吗?”
“二哥,首先,人家不是傻,而是没有咱们这么便利的情报,他们怎么会知道这里下了大雪寸步难行呢?
第二,其实咱们这边也不是真的那么寸步难行,起码是比半个多月前好走的多了。”
“哦?为啥?我看着雪也没化开呀?怎么就不是寸步难行了?
难不成,他们也有了雪爬犁这种东西?”丁宁不解的反问道。
丁宁说的雪爬犁,是不久前林沐的杰作。
丁宗诚急于出战,但这鬼天气又实在是没办法出行。到了最后,林沐没辙只能帮着一起想办法。
于是,他就想到了网上的那种雪爬犁,找人来做了试试,还别说,竟然真的能行。
这不,昌都这的大雪刚一停下来,丁宗诚就带着大军出发了。他带走了两万轻骑兵,然后一路往东,到鞑靼人家里去偷家了。
本来嘛,他的想法很简单,为了防止鞑靼人故意绕到昌都来,因此他就想到了这么一招围魏救赵的好办法。
老子先去偷你的家,这样你总得着急了吧?
你这一着急,是不是就得走最近的路回家?如此一来,这不就绕开昌都城了么?
但偏偏事与愿违,王子腾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在鞑靼人和大夏的边境通道上,派出了大量的游骑,隔断了鞑靼人家里和远征军之间的交通联系,以至于丁宗诚在鞑靼人的腹地横冲直撞了好多天,愣是没能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
丁宗诚也很无奈啊,他总不能亲自派人去通知鞑靼人的大军:“喂,老兄,俺老丁在偷你的家,你快来打我呀!”
于是乎,老丁实在是没辙,这又准备返回昌都城了。
只不过他能想到偷家这条路,蒙古人怎么就想不到呢?
之前他们进攻宣府地区,那不过是个幌子,他们又不傻,难道不知道宣府不好打么?
当初之所以同意鞑靼人这个计划,为的就是在鞑靼人主力尽出以后,也来鞑靼人的家里偷一波。
反正鞑靼人去偷大夏朝了嘛,你去发大财,那兄弟来你家里发点儿小财总可以吧?
而过来偷家的蒙古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们没遇上几个鞑靼人,反而遇上了大夏朝的昌都军!
这特么不是扯呢么?
你俩咋混到一起了呢?
双方的将领略微一琢磨,哦,原来是大家想到一块儿去了!
于是,蒙古人这边就想着跟丁宗诚打个商量:“你看咱们这是巧遇,要不然这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咋样?”
咋样?
不咋样!
蒙古人的大军可是刚刚打了宣府的,现如今丁宗诚要是敢跟对方做这样的交易,那他还想不想在大夏朝混了?
于是,双方招呼上了。
两边都是骑兵,蒙古人来了五万人马,而丁宗诚只有两万。
按说兵力如此悬殊,丁宗诚应该是“害怕”的一方才对。
但事实上,丁宗诚的昌都军,可是比蒙古人猛多了!
一来他们的马匹多,人人都是三四匹马。毕竟出来的时候就是一人双马,这都在鞑靼人的地盘上扫荡这么久了,马匹自然就更多了。
二来,他们的装备好!
虽然是轻骑兵,但人人都有简易的皮甲、胸甲,这在骑兵对砍中,就占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就是士兵的体力和士气,昌都军这边扫荡了大半个月了,那是人人发财,士气高昂。可蒙古人这边呢?在宣府打了这么久,屁都没捞到,反而消耗了大量的给养,士气极为低落。
因此尽管丁宗诚的人数少,但在这大草原上,却是跟蒙古人打的有声有色,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就此僵持了下来。
只不过这边一僵持,昌都城就得独自面临鞑靼人大军的围攻了。
山雨欲来,整个昌都的地界这些天乱的很,普通的老百姓全都往外围跑,随便找个山沟沟躲起来。家现如今是顾不上了,先保住命再说吧。
而丁宁和林沐,则是全都到了昌都城,厉兵秣马积累物资,等着和鞑靼人打上一场攻防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