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运动与健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太极拳基础理论

第一节 避三害

三害:一曰努气,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用努气者,太刚则折,易生胸满气逆,肺炸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脉不能流通,经络不能舒畅,阴火上升,心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何处为病,轻者肉中发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结成疮毒诸害;挺胸提腹逆气上行,不归丹田,两足无根,轻如浮萍,拳体不和,即万法亦不能处时中地步。故三害不明,练之可以伤身,明之自能引人入胜,必精心果力,剔除净尽,始得拳学入门要道,故书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练习诸君,慎之慎之。”

一、努气之害:人正常运动时,呼吸量越大,力量越大。内家拳练的便是呼吸、强肺。肺部不强,做剧烈运动,会“炸”肺。肺部负担过重,气管受损。深蹲时,两臂平伸在胸前,缓缓蹲下站起,能起到锻炼肺部的作用,与练内家拳有异曲同工之妙。深蹲法是有体无用,能起到强肺作用,但不能用于技击,而古代阴康氏的大舞术、导引术,华佗的五禽戏也是有体无用。而内家拳练法则是有体有用,其姿态既能锻炼也能技击。如果通过憋住呼吸、逆呼吸等方法发力,对人的损害更大,最好以自然呼吸练拳,让肺部自然地强大。肺弱而做剧烈运动必损。

二、拙力之害:拙力者,用力太笨,气血凝滞,以致血脉不能流通,筋骨不能舒畅,甚至四肢拘急,手足不能灵活,虚火上升,浊气滞满胸臆,乃肢体凝滞之处,或细胞爆裂变为死肌,或结为症瘕,贻害终身不可不慎。例如,书法也要讲究避免拙力,有人写字一味用力,不顾起承转折,一狠到底,字如铁棍拼成的,毫无美感。书法一旦养成用拙力的习惯,便一生难改。习武也一样,一旦形成拙力,不但难成高手,并且后患无穷,会造成局部死肌,或生出肿块。何谓死肌?有经验的按摩师知道,按这些部位时,会发出“咯咯”的声响,好像按在塑胶上,这就是死肌。并不是肌肉死亡,而是硬化。死肌难治愈,针灸按摩只能起到缓解作用。练武一味用狠劲,破坏肌肉自然的模式,会像骨折病人一般长死肌。拙力的害处,除了长死肌,它还破坏气血。人身有奇经八脉,其实每一根肌肉纤维都是一根脉。拙力形成死肌,等于你最小的脉成片成片地堵塞了。肌肉纤维硬化等于慢性毒药。拙力的练法,还有举物、拉物等负重训练。有的人练得膀大腰圆,周身肌肉成块,但是,肉厚筋软,并无力量。而一个练内家拳的干瘪老头,胳膊上的肌肉耷拉着,比武时却有虎豹之威,是因为肉软筋强,气脉通畅。所以,练拳得明理,明理则谨慎,方不得偏颇。

三、挺胸提腹之害:挺胸提腹地打拳,虽然看着体型漂亮,却会造成气逆上行,练出高血压。人多重视上肢而不重视下肢,上肢离大脑近,神经敏感,注重上肢,是人之常情,但这在练习内家拳时不是常情,练武一定要气沉丹田,发力点降到腰部。气沉丹田有个小窍门,两臂举过头顶,气就下沉了(这个跟导引功夫的“双手托天理三焦”是异曲同工的)。太极拳谱中的“有上就有下”就是此理,上举才能下降,起式和收式都是两臂上举的动作,所以强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一开始难做到,可以等练拳练得周身发热时,两臂一上举,小腹中觉得有了一块甜酥酥的东西,很舒服——这才是气沉丹田,而不是硬压。开始练拳,要在打拳过程中多停停,做做起式。练拳一个月后,一做起式,腹部自然有反应,便是走上了正路。气沉丹田,还要直达涌泉。涌泉是脚底的穴位,是一身阳气的源泉。佛教的双盘腿坐法,为汉地所没有,汉地传统修炼坐姿为“正襟危坐”,就是现在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的跪坐。双盘腿被称为“胡坐”,“胡”指印度。正坐、胡坐都能刺激脚心的涌泉穴。坐出来的脚心温热,比按摩的效果好很多。前辈有言打通涌泉穴的好处是“身体屹立如山,虽有雷霆万钧之击,不能撼动其毫厘”。涌泉穴畅通,就产生抗击打能力了。气沉丹田,便可通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