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戎大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9章 设局抓捕匈奴间谍(4)

闷户橱,则也是一种具备承置物品和储藏物品双重功能的家具。外形如条案,但腿足侧脚做法,专置有抽屉,抽屉下还有可供储藏的空间箱体,叫做“闷仓”。存放、取出东西时都需取抽屉,故谓闷户橱,南方不多见,北方使用较普遍。古时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常被用来形容嫁妆的丰厚。古时候富家女儿的嫁妆非常惊人,床、桌、器具、箱、被褥等等日常所需无所不包。特别是在南方江浙一带,就算是普通人家,也会给女儿添置架子床组合柜、八仙桌、闷户橱等家具。闷户橱,以抽屉多少命名。闷户橱,主要用于收藏日常衣物用品,形体较大的闷户橱也常设于厨房中,橱内主要存放食物与食具,民间使用较多,有联二橱(有两个抽屉)、联三橱(有三个抽屉)、炕橱等形制,更多抽屉的很少见。闷户橱除抽屉数量有一个、两个、三个等区别外,在造法上的变化还有橱面,和条案面一样,两端有的没有翘头,有的有翘头。过去小康之家习惯将一对中等大小的顶箱柜贴墙而放,两柜之间的地方则用来放闷户橱。因为闷户橱比较矮,不会挡住后面正中常有的高窗,因此就把它塞在中间,三件恰好占满一间后墙或山墙的长度,所以一个抽屉的闷户橱又叫“柜塞”。北方地区流行的形体小巧的“炕橱”形似闷户橱而小一些,是类似炕头柜的一种小型盛藏家具,通常设于炕上或炕边处。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对闷户橱有一段精彩论述:“闷户橱不论抽屉多少,又叫‘嫁底’。因过去嫁女总要陪嫁一两件闷户橱。橱上或放箱只,或放掸瓶、时钟、帽筒、镜台之类,用红头绳绊扎。故‘嫁底’是由于用它作为嫁妆之底而得名。”闷户橱兼具承置与储藏两种功能,橱面和桌案一样可以摆放物件,抽屉及下面的空间可以存放东西。而它之所以能叫“嫁底”是因为其具有一项其它中国古典家具不具备的空间——“闷仓”。闷仓在抽屉下,从正面看为一面山墙,其内部空间可以存放东西,但必须先取出抽屉,东西的搁置及取拿都得通过抽屉的空间,虽然不太方便,但也相对隐蔽,适合收藏姑娘出嫁时带走的细软之物,所以说闷户橱能称“嫁底”。闷户橱是北方人的叫法,而在南方则有制作更为精致和严密的闷仓柜。我记得2023年去上海博物馆看展会时,有几件看似普通,但却又暗藏玄机的家具。一开始,很多人对此都不以为然,但后来听了专家的讲解,才理解了它的厉害之处,还大为赞叹古人的智慧。其实这种家具叫“闷仓柜”,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您也好奇想知道,下面也顺便给您从头揭秘。在影视剧中,盗贼撬保险柜的桥段屡见不鲜,也让我们对保险柜有了更多的认识。保险箱是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属于特殊的容器,主要作用就是存放贵重的物品,比如现金存折,珠宝首饰或古玩字画,以及各种重要的证件,合同或文书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箱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甚至还成为了家庭富裕的象征,将其放在家中的显眼处,但却殊不知这犯了大忌。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古人就已经制作出了保险箱,虽然不如现代的保险箱科技发达,但在防盗上却丝毫不差。按照古人的想法,认为家庭财富应该隐藏,而不该显露,因此古人的保险柜很独特。在明清时期,古代工匠没有直接制作保险箱,认为这样会让其他人知道,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故此,明代工匠就把保险箱和一般家具结合在一起,从外观上看就是普通家具,但实际上却别有洞天。在上海博物馆中,就收藏了两件这样的明代家具,一件是柜子,另一件是矮凳子,不过都被统称为“闷仓柜”。通常来说,在明清时期的大户人家中,堂屋里都有一条案台,并且在案台的两侧,还分别立有一个柜子,而这两个柜子就是工匠们做文章的地方。工匠将其中一个柜子设计成“闷仓柜”,放在堂屋也根本看不出来。此外,工匠还在凳子上也下功夫了,用木材打制凳子的时候,在内部也留下机关,即便主人家把凳子放在门外,也不会有人想到凳子里面有宝贝。总之,“闷仓柜”借助的就是障眼法,不仅能迷惑盗贼,而且即便被盗贼识破了,他也无法取出“闷仓”里面的财物。就拿柜子样的“闷仓柜”来说,正面看有两个抽屉,而且也正常能抽拉,平时主人就在抽屉里面放些杂物。不过,这个抽屉的后面有一个卡销,手伸进去后摸到卡销,然后往左边一顶就能把卡销拿掉,此时可以把抽屉整个拉出来。

于是,就可以看到抽屉下面有一个暗隔,而这就是所谓的“闷仓”,主人将家中的金银细软,或是秘不示人的东西统统都放进去,最后再把抽屉放好,扣上卡销就谁也打不开了。不过,也有一些主人家为了保险起见,还会在抽屉里面故意放点铜钱和碎银子,如果有盗贼在慌乱中找到了抽屉就会拿钱完事,而不会再想着抽屉下面有没有什么宝贝。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盗贼知道了“闷仓”他也打不开,因为卡销的位置盗贼不知道。上面给诸位提到过,卡销在抽屉的后面,但其实卡销的位置不固定,工匠在设计“闷仓”的时候,会在不同的地方做卡销机关,可以说没有哪两个“闷仓”的卡销机关位置是一样的,甚至就连打开卡销的方式和步骤都完全不同。因此,盗贼面对“闷仓”完全束手无策,除了悻悻离去之外什么也都做不了。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质疑,比如盗贼将抽屉砸烂,当然这样做不难,但是砸烂抽屉动静大,被主人发现就瓮中捉鳖了。还有人表示,盗贼可以把小号的“闷仓”搬走,但如果仔细想想也不切实际。当时盗贼都是徒步或者骑马,甚至是翻墙进入,哪里有本事搬个家具走。总之,“闷仓柜”是古人强有力的防盗手段,很好的保证了自己家里财物的安全,也体现了古代工匠无穷的智慧。随着社会的发展,“闷仓柜”也逐渐被科技型的保险箱取代,但是“闷仓柜”体现出来的智慧却依然熠熠生辉。

现如今,虽然“闷仓柜”在家里失去了用武之地,但是在博物馆却成了一件宝贝。而在明式小体积箱中,要说设计巧妙的“保险柜”,那非官皮箱不可了。官皮箱,并非官家用的,同时也不是皮制的,它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梳妆箱,在古代,每家每户都会配备官皮箱,它一般由箱体、箱盖和箱坐组成,里面有几个抽屉。很多官皮箱内有铜镜镜支,由此推断官皮箱是古代妇女所用。官皮箱尺寸并不统一,有大有小,很多官皮箱有拍子,锁鼻,夹层还有暗格,因此也有人家将官皮箱作为保管贵重物品的家具。官皮箱流行于明清时期,其使用范围广泛,不仅可以放置贵重物品,文房四宝,同时也被妇人用于放置化妆品和首饰,因此可以说,官皮箱可谓老少咸宜,而现在官皮箱主要就是用于放置女性的首饰,成为一种装饰品。如在卧室放这么个古色古香的小箱子,那也是很迷人的。尽管在西汉年间还没有闷户橱、闷仓柜和官皮箱这类的家具,但金匮在秦朝时可就有了。只不过因为这种物件凭借当时的制作技术打造起来很麻烦,打造工期长而且造价高昂,因此绝非是一般富裕人家可以使用的。即便是十分阔绰的家庭,在自己所居住房宅内营造密室或暗格等机关消息所花费的开销,算下来也要便宜出许多。刘从戎是何等人物,那是汉武帝刘彻钦封的御弟,又是堂堂的大汉朝定国公,再加上过手的都是属于国家的核心机密,所以自然会有金匮这类东西。而他又是绣衣府的实际掌控者,而严抓各项保密工作更是他日常头等重要的事情之一,所以也不敢有懈怠。

为了让朝廷那些处于要害岗位的大臣和统军将领严守大汉朝的那些秘密,在绣衣府正式成立后。刘从戎就安排了吕幼兰和李瀚等人,依照他重新改良设计的图纸,陆续打造出了近三百个金匮。除了给汉武帝刘彻、王太后等人用之外,像胶东康王刘寄、卫青、霍去病、桑弘羊、赵熙、李息乃至各州的州牧、刺史和各地的统军将领府中都是有金匮的。而这些人的每个府中,绣衣府都会直接安排负责专门保密的人员进驻。平时有空闲的时候,刘从戎和吕幼兰也会去不定期检查这些人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时大汉朝的各项保密工作做得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好的,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泄密事件。有的人听到这里不禁会问,那个时代通讯和各项技术手段都很落后,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给予你的回答是非常的有必要,那个时候的间谍就已经是无孔不入了。古时间谍窃取情报的主要手段,包括刺杀行动、作内应、散布谣言、使用密码术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些具体手段:

1、刺杀行动:通过派遣刺客进行暗杀,以达到削弱敌方力量的目的。例如,楚庄王时期,委任公子燮和子仪守城,派毛贼刺杀子孔,成功完成了刺杀任务;

2、作内应:在敌方内部安插间谍,获取内部情报。例如,晋国围困原国时,派出的早已潜伏在原国城中的间谍成功获取了重要情报;

3、散布谣言:通过散布虚假信息来动摇敌方军心。例如,囚徒间谍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散布谣言,以达到扰乱敌军的目的;

4、使用密码术:古代中国人使用各种密码术来传递情报。例如,拆字法和代码法。拆字法如“青鹅”中的“青”代表“十二月”,“鹅”拆开为“我自与”,用于传递内部接应的情报。代码法则采用“密码短语”+“解码密钥”的方式,如北宋时期的军事保密通信代码。

早在春秋时期,各国的间谍活动就非常频繁。那时各国为了争霸或自保,合纵连横、挑拨离间,情报战争无所不用其极。间谍理论的雏形在这一时期形成,对后世的间谍理论、间谍行为、情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面最典型案例有以下三个:

1、女艾:夏朝时期的女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她成功刺杀了寒浞的重要助手浇,拉拢夏的旧臣,使夏朝得以“中兴”;

2、伊尹:商朝的贤相伊尹以厨师身份深入敌国三年,收集大量军情,成功收买夏桀的宠妃妹喜,掌握了夏的兵力部署和防线情况,为商汤灭夏起到了关键作用。

3、姜子牙:周朝的姜子牙通过在商朝国都等地方部署间谍,成功诱使商纣调整战略矛头,最终在牧野之战中灭商。

而这些手段和案例。充分展示了古时间谍如何通过各种方式窃取情报,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古代间谍传递消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跨境商人:在唐宋时期,跨境商人被广泛用于传递情报。间谍伪装成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将情报传递到指定地点。

1、使者:使者被派往敌国,表面上是进行外交活动,但实际上也负责传递情报。例如,宋徽宗时派陈尧臣为使,出使辽国,返国后献上了其所画的辽天祚帝像以及沿途地理地形图;

2、僧侣: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僧侣被用来传递情报。他们通过传教活动,将情报隐藏在宗教活动中,或者通过秘密信件传递;

3、蜡书:这是一种常见的传递方式,情报被写在蜡丸中,通过信使传递。蜡书的隐蔽性强,不易被雨水浸湿损坏;

4、暗语和隐语:古代使用暗语和隐语来传递情报,这些暗语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通过特定的符号或语言来传达信息;

5、烽火台:在边塞地区,烽火台用于传递敌情警报。通过燃放烽火来警示敌情;

6、飞禽:利用鸽子、燕子、猎隼等飞禽传递情报,这些飞禽经过训练,能够长距离飞行传递信息。

这些方法在当时具有较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将情报传递到指定地点。至于说到古时间谍窃取情报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听瓮:这是古代最早的窃听器之一,最早出现在两宋时期。听瓮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其埋在地下,并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侦测时,侧耳伏在上面可以听到周边的动静。在紧急情况下,专业情报人员可以直接坐在瓮中听辨声响,这种方法被称为“罂听”;

2、矢服:这是另一种窃听工具,出现在宋代。矢服是一种盛装箭矢的器具,用牛皮制作。侦察兵在需要窃听时,会拿出箭矢,吹足气后枕在头下,可以窃听到几里以内的人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