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出版说明

本书是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TA3441:“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能力建设”(2000~2002年)(ADB-TA3441-PRC:Capacity Building for Social Assessment in China)的后续研究成果。

为了推动中国投资项目的社会评价能力建设,亚洲开发银行于2000年为中国政府提供了TA3441技术援助项目,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担任该项目的中方执行机构,项目的负责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黄平研究员。该项目的原定研究方案中没有包含编写本书的任务。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中外专家对编写《中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指南》的必要性逐步达成共识,并由世界银行继续资助完成本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的出版是有关各方三年来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书初稿由下列专家完成(以汉语拼音首位字母排序):贝婷娜·戈兰索(Bettina Gransow)(第二章、第四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盖博生(Daniel R.Gibson)(第六章)、姜文(第九章)、李开孟(前言、第一章)、林宗成(第二章和第八章)、罗那尔多·巴斯丁(Ronald Bastin)(附录二)、施国庆(第七章及第九章案例)、田宏(第三章)、田普德(第九章)、王朝纲(第二章、第八章和第九章)、汪三贵(第五章及第九章案例)、杨维仁(第九章)和张三力(第一章)。

2002年4月,在财政部国际司、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发展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的全国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曾对本书初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尤其感谢下列专家对本书编写的支持: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陈兰艳女士、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陈美章先生、陕西省妇女联合会高小贤女士、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何晓军女士、财政部国际司李光辉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先生、中国妇女研究所刘伯红女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马融先生、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马小丁先生、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季莲·波普金斯(Jillian Popkins)女士和托德·拉各斯戴尔(Tod Ragsdale)先生、西南交通大学于丽萍女士、中央民族大学张海洋先生、贵州社会科学院张晓先生和亚洲开发银行社会评价专家苏珊娜·普莱斯(Susanna Price)女士和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的黄岫如女士。亚洲开发银行苏珊娜·普莱斯女士对TA3441项目及本书的编写始终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黄平研究员也对本书初稿的修改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在亚洲开发银行TA3441技术援助项目结束后,在世界银行的继续资助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了对本书的修改完善工作。这项工作在总经济师苟护生先生的主持和指导下,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于守法先生、政策研究部主任郭建斌先生、国际业务部主任李尚武先生、规划业务部副主任张三力先生,以及宋顺学、李华、董小黎、姚平等专家对本书的修改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授权,本书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负责组织出版并享有著作权。

全书由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社会评价专家王朝纲博士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兼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开孟先生负责总纂并定稿。

本书的编写借鉴了有关国际援助项目社会评价的成功经验,但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社会评价如何在符合中国国内有关项目管理程序的前提下改善项目实施的效果。事实上,本书是中外专家相互学习、合作研究所取得的共同成果。通过本书的编写,中国学者有机会了解到外国专家有关社会评价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外国专家也有机会了解到中国专家对社会评价原则和目标实现方式的看法。通过双方合作,不断取得共识,这对推动中国社会评价的能力建设是十分有益的。

本书是作者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经验判断编写而成的,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解释和结论不代表亚洲开发银行及世界银行的正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