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对象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对工业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点源实施的水环境管理政策。尽管农业是我国第一大用水户,但是由于缺乏对农业排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同时我国现有水环境管理政策主要是针对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等点源的排放管理,并不包含农业,因此本书并不分析农业用排水、污染物排放及其相关政策部分。居民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类,但是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本书只研究城镇居民这一类居民类型。
1.2.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水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加强。工业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点源是废水排放以及水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尽管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率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经很高,但是污染物去除率依旧有限,水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首先,由于监管的宽松或缺失,大量偷排漏排现象的存在使得工业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点源能够少支付或逃避水环境成本,而这部分水环境成本却转化为企业利润,实现环境红利。其次,部分行业和地区排放标准过低,造成点源即使达标排放,废水仍远低于受纳水体水质承受标准,仍旧会造成污染。此外,环境税和污水处理费等的征收标准较低,使得点源排放成本较低,对于点源也无法形成有效约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通过价格、竞争、供求等机制,发挥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用,政府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调节手段,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两者的相互关系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公平。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体制阶级,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水环境管理模式和思路仍然存在很多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地方。因此,本书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的要求、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政策设计和实施的理论依据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将污染者付费原则应用到我国环境政策的分析、评估与设计中。
污染者付费原则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污染者治理污染的费用负担原则,旨在实现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即污染者应当自己负担其造成污染的全部成本,政府不应当对此给予补贴,这也是从污染控制角度制定的企业行为原则。该原则符合环境风险最小化的原则。但我国环境政策在实际设计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违背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情况,缺乏从污染者付费原则角度对我国环境政策进行分析、评估与设计的研究。对于污染者付费原则真正内涵的理解不深甚至错位是现有许多环境政策相关研究问题的根源所在。本书从水环境保护的政策目标出发,探讨水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程度,明确污染者付费原则是环境政策制定和设计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为具体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