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
1.1.1 全球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主要是指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影响资源质量的一系列问题。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一样,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在世界范围呈现扩大的态势:自然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物种灭绝加速;荒漠化严重;洪灾泛滥……人类正在以可怕的速度破坏着生态环境,地球因此变得暴躁不安、喜怒无常,灾难的出现一次次向人们敲响警钟。全球使用的90%的能源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80%以上的工业原料取自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资源都属于用一点少一点的耗竭性资源。目前,地球上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仅可使用45~50年;天然气储量总计为180亿立方米,可使用50~60年;煤炭储量可使用200~300年;主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储量可使用几十年至百余年。海洋和海洋区域污染严重,由于陆地和海洋资源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人们不断开采海洋沉积物,导致海洋和海岸带不断退化。由于向海洋排放的氮过多,海洋和海岸带都出现了富营养化。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但是只有2.5%的水为淡水,可供利用的淡水仅占世界淡水总量的0.3%。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全球有12亿人用水短缺,水已经超出生活资源的范围,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2021年,面对煤炭供应偏紧、价格大幅上涨等情况,煤炭生产企业全力增产增供,加快释放优质产能,全年原煤产量41.3亿吨,同比增长5.7%。2021年,全年原油产量19888.1万吨,同比增长2.1%,增速比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产量为70355.4万吨,创下新高,同比增长4.3%,比2019年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3.6%。2021年,全年天然气产量2075.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8%。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2000亿立方米,也是连续5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2021年,全年发电量8534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其中,火电发电量5805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水电发电量13390亿千瓦时,同比降低1.2%;核电发电量407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2021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秩序持续稳定恢复,国内经济复苏和出口订单增长远超预期,能源需求也呈逐步回升态势。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52.4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3.7%。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4.6%,原油消费量同比增长4.1%,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2.5%。近年来,虽然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每年消耗的化石能源巨大。2022年,多地开始限电,我国资源消耗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导致出现资源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工业发展
从近年各行业能源消费情况来看,工业和生活能源消费占据能源消费的80%以上,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构成模式也导致了工业对能源的大量消耗,其中85%的煤炭消耗在工业生产中。工业煤炭消耗中,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等占消费比重的90%以上。制造业煤炭消耗的80%集中在石油化工、黑色金属冶金加工(钢铁等)、非金属矿制品(水泥等)、化工制造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约高出2倍以上;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能耗工业行业的平均单位产出能耗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40%以上。当前乃至未来十年,我国工业部门的节能降耗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传统工业的持续增长,使得世界环境难以支撑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我国也不例外,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27%,居世界第119位,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660个城市中2/3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40%。矿产资源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我国同时作为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这个特点的资源种类。我国已累计发现矿床种类162种,无疑是世界上拥有矿种比较齐全、探明储量比较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但若按人均拥有量计算,我们还是无法脱掉“贫矿”的帽子:国际上公认的工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45种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储量的7.7%和7.1%,即使是储量相对丰富的煤炭也仅占世界储量的64%。而根据世界银行估计,每年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比例高达10%。由煤炭燃烧形成的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
从古至今,人类前进的步伐都伴随着资源掠夺与环境恶化。在历史上,争夺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稀缺战略资源往往是一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动因。可以说,资源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不断扩大生产力的同时,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
纵观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大炼钢铁”运动中,烧掉了全国大量森林,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改革开放初期,乡镇工业突飞猛进,但由于乡镇企业规模小、行业多、布局严重不合理、污染物种类繁多,造成处理困难,因而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资源环境问题。如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建立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快速增长,已使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
2.人口压力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一份题为《世界人口展望2019:发现提要》的世界人口预测报告称,预计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从目前的77亿增至85亿,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到2100年或将达到110亿。这份报告还提及,从现在起到2050年,一半的世界新增人口将集中在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埃及、美国等9个国家。
这份报告中还包含了其他信息。比如,世界人口增速在放缓,更多国家人口出现萎缩。这预示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正成为新的趋势。从2019年到2050年,人口出现萎缩的国家或地区数量将增至55个,其中26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萎缩将超过10%。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这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么简单。庞大的人口压力无疑会给人类的衣食住行造成紧张的局面,从而引发一些灾难性的冲突,如战争。人口压力具体包括人口增长对生存环境的影响、对生存空间及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对自然资源的影响等。
人类目前使用的生态资源比生态系统再生能力快1.75倍,大大超过了自然界的负荷能力,而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超过了森林和海洋可吸收的二氧化碳。由于大范围砍伐森林、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及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累积,全球生态系统透支情况变得越来越明显。二氧化碳会导致气候变迁更加频繁,出现极端气候现象。而最明显的现象就是现在越来越热的天气,厄尔尼诺暖流便是其中一个。
3.能源危机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支撑了19世纪到20世纪近200年来的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人类对其的巨大消耗,使化石能源正在走向枯竭。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估计,全世界最终可采石油储量为3万亿桶。由此推算,世界石油产量的顶峰将在2030年出现。由于剩余储量开采难度增大,石油产量会快速下降。世界煤炭总可采储量大约为8475亿吨。从长期来看,尽管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相对稳定,但还是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按当前的消费水平,煤炭可采储量最多也只能维持200年左右。世界天然气储量大约为177万亿立方米,如果年开采量维持在2.3万亿立方米,则天然气将在80年内枯竭。
就中国而言,化石能源探明储量约7500亿吨标准煤,总量较大,但人均能源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7.05%。近几年,中国的能源生产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比重高达76.4%,原油比重下降为12.6%,天然气比重为3.3%。中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但从中长期来看,仍面临诸如赋存条件、勘探水平、运输条件、安全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能被有效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量明显不足。
化石能源的大量利用,也是造成环境变化与污染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引起温室气体排放,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自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提高了0.4~0.8℃。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做的气候变化预估报告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其中约9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化石能源消费活动产生的。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使用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尽管应对措施初步遏制了酸雨范围逐步扩大的趋势,但酸雨仍在局部地区加重;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大城市,煤烟型大气污染已开始转向煤烟与尾气排放的混合型污染。随着化石能源储量的逐步减小,全球能源危机也日益迫近。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但是,从世界范围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仍是能源供应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