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妖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9章 银镯(2)

一阵风,卷起南锦衣的裙摆,卷起地上猫了一冬的枯叶,枯叶下面,是春天发出来的小草的嫩芽。春日的阳光穿过树梢落在绿绿的嫩芽上,反射出一道刺目的白光。

柳韩山用手遮了下眼睛,松开南锦衣走到那束光跟前,拂开半是腐烂的落叶,拨开小草的嫩芽,看到了一只沾着污泥地银手镯。

他拿起手镯看了看,尺寸偏小,像是孩童戴的那种。银手镯上还有个环扣,应该系了铃铛之类的小玩意儿。此处距离城门很近,来来往往都是人,这银手镯兴许是那个孩子落下的。

柳韩山掏出帕子将它仔细擦了擦,用手握着走到南锦衣跟前:“夫人,送你个礼物!”

“礼物?什么礼物?该不是柳大人你从那地底下捉的什么虫子吧?”嘴上说着是虫子,手却伸了出去:“不稀奇的我可不要。”

“稀奇,挺稀奇的。”柳韩山将手镯放到南锦衣的掌心里:“一只银手镯,地上捡的,关键这成色还不错,且还是南陈首富的儿子捡的。夫人觉得稀奇不?”

“这是小女孩儿带的银手镯。”南锦衣反复查看了一下:“光面儿的,没有刻字。成色还行,却是用碎银打的,你看这里,明显就是好银子里掺了那种成色不太好的杂银。”

“好银子兴许是主家的,杂银兴许是银匠的。这银匠为了谋利,经常做些偷梁换柱的事情。”柳韩山将手背到身后,我小时候就没少被外头的那些银匠坑,“留着,回头找个银匠,给夫人打对儿耳环。”

“这是旁人家的东西,你好歹也是一县之令,怎么能贪没百姓的东西。”南锦衣将手镯塞回到柳韩山手里:“命人给手镯画个图,张贴在城中显眼之处,让丢失手镯的人自己来拿吧。”

“这若是本县之人丢失的还好说,若是外县之人丢的……”

“那就充入县库!”南锦衣学着柳韩山的样子将手背到身后:“我身为大夫和捉妖师的知觉告诉我,这银手镯是本县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姑娘丢的。小姑娘家境一般,爹娘是做小买卖的,每日往来,收得都是碎银。小姑娘很瘦,个人可能偏爱,卡起来不像七八岁,但小姑娘体质很好,是个适合养银之人。她很爱干净,你看那银手镯被保护的很好。银手镯上应该有个小铃铛,铃铛上应该刻的有她的名字,可能是名字里头的某个字。铃铛是被人拽掉的,附近有轻微划痕。小姑娘应该是遭遇到了什么,我建议柳大人仔细查查,看看我们不在安平县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生什么与小姑娘有关的案子。”

“这别的话我都懂,养银是什么?我听过养花养草和养鱼的,这养银子又该怎么养?是能将银子给养大了还是怎么着啊?”柳韩山捏着耳朵:“长这么大,这养银的说法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养银只是一种说法,有些人带银越戴越亮,有些人则越戴越黑,这跟佩戴者的体质有关。身体好的人养银,身体较弱,且体内毒素较多的人在佩戴银饰品之后,会越戴越黑。这佩戴银首饰,就像我们用银针试毒一样。民间亦有说法,说是经常佩戴银首饰,可有助于将体内的毒素排出。当然,这不是真的,只是一种说法。”

“原来如此,那这小姑娘的体质是不错,这镯子蛮亮的。”柳韩山用帕子包了,递回到南锦衣面前:“劳烦夫人给收着,好不容易找见了,我怕我再给弄丢了。”

城内,原有的生活秩序已经恢复,潜伏在城内的南疆人都已经被控制,那些怀着不同目的抵达安平县城的江湖人,楚家人,以及不知名的各方势力,也都被柳家和白薇手下的那些妖怪给监控起来。从表面上来看,整个安平县城正在逐渐恢复以往的热闹。

秦邺恢复地差不多了,正领着他手下的那帮捕快在街上巡视,看见柳韩山与南锦衣,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小跑着就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挤了过来。

“那位随大人走了?”

“走了!”

“走了就好,那个什么熹微郡主,太烦人了。哦,对了,随大人的那处宅子刚挂出去就被人给买了,价格比随大人开出去的还要高一些。这钱,我已经存到柳家的银号里了,该说的也都说了,按照您的吩咐,只等随大人到京城,他便可以去柳家名下的任何一家银号提取。”

“这么快就卖出去了?买宅子的是何人,可有调查清楚?”柳韩山琢磨着:“那毕竟是随大人的旧宅,若是卖给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少不得要惹些麻烦出来。”

“大人放心,我这脑子又不笨,差得清清楚楚。买下宅子的那位不是别人,是乌衣帮的大小姐。”秦邺往他们跟前凑了凑,小声道:“这乌衣帮别的地方也有,但跟咱们这个地方的不一样。这乌衣帮并非真正的帮派,而是由乌衣巷这个名字转变而来的,是安平县百姓给他们的一种戏称,但这种戏称是善意的,没有任何嘲讽的意思。”

“乌衣巷我知道,就是那个聚集了很多穷人的巷子。”柳韩山皱着眉:“那巷子我跟你去过,跟想象中的脏乱差不同,很干净,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事情做。这乌衣帮跟乌衣巷是什么关系?乌衣帮的大小姐又是谁?”

“这乌衣巷原本是个杂乱小巷,有很多患病的,无家可归的人都聚集在这个巷子里,后来乌老爷出手,将那块儿地方给买了下来,将所有的房舍进行翻修后更名为乌衣巷。这乌老爷也是打从京城里来的,据说也是个生意人,但这生意嘛,肯定做得没柳家大。”秦邺说着,嘿嘿一笑:“跟别的没良心的老爷不同,这乌老爷将乌衣巷买下之后,并没有将那些患病的,残疾的,穷苦的百姓赶出去,反而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将他们统一安置,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住处,还教会他们如何生存。”

“如何生存?”南锦衣没去过乌衣巷,但听过乌衣巷,对于秦邺所说也很好奇。

“比如,让上了年纪的老人去做藤编,扇面,将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安排到自家的商铺,码头上帮忙,让妇人制衣,做鞋,做刺绣。若是你有一技之长,乌老爷还会帮着你开铺子。这么说吧,整个乌衣巷都是乌家的产业,住在乌衣巷里的人,那都是乌家的工人。这乌老爷为人低调,不愿意宣扬,大人与夫人不了解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