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节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概述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又称Gianotti病,主要特征为肢端红斑性丘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无黄疸型肝炎,是一种与HBV感染有关的皮肤病。由于此种患者HBsAg可为阳性,且有肝炎表现,目前认为本病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皮肤表现。
病因病机
中医学称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为“湿热皮疹”。其病位在肝、脾两脏。小儿脾常运化不足,受湿邪困阻,肝气化热,脾虚生湿,肝热脾湿,湿热相合熏蒸肌肤,浸淫掌肢而发病。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6个月~15岁,以2~6岁居多。
2.好发于四肢,少见于面、躯干等处。
3.无明显的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疹。皮损为自针头到绿豆大扁平充实性丘疹,呈暗红、紫红或淡褐色。病初多发生于四肢末端、手背、足背等部,在3~4日内依次向上扩展至股部、臀部及上肢伸侧,最后延伸到面部,躯干多不受累,偶尔可见少数皮损。皮损多对称分布,互不融合,不痒。
4.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有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血清HBsAg阳性。
治疗经验
(一)中医内治法
1.肝气郁滞证
[症状] 发病迅速,皮疹色暗红,对称发生于四肢手足背部位,面颊色红,烦躁不安,咽干,大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 疏肝理气,清热败毒。
[方药] 逍遥散合金银花汤加减:金银花10g,大青叶10g,板蓝根10g,生地黄10g,赤芍6g,柴胡10g,野菊花6g,薄荷6g,甘草6g。
2.湿热蕴结证
[症状] 皮疹如针头到绿豆大小,紫红色。初发于四肢末端,几天后扩展至股部、臀部及上肢,或蔓延到面部。神疲懒言,纳少便溏。舌红,苔黄腻,脉细滑。
[治法] 清热利湿,健脾消疹。
[方药] 茵陈汤加减:茵陈10g,黄芩6g,栀子6g,金银花6g,大青叶10g,板蓝根10g,柴胡10g,白术6g,茯苓6g,甘草6g。
(二)中医外治法
1.鲜马齿苋100g煎水外洗浸泡患处,或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
2.野菊花100g,薄荷20g,煎水外洗患处,每日1次。
3.土茯苓、地肤子、白蒺藜各50g,煎水外洗患处,每日1次。
4.苦参10g,蛇床子15g,黄柏30g,煎水待温热,用纱布浸湿稍拧干,外敷于皮损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
5.青黛、枯矾各15g,川黄柏、虎杖各10g,煅石膏、寒水石、滑石、煅海蛤壳各30g,冰片2g。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每次取药粉6g,用麻油10mL调匀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防护措施
1.尽量不使用公共用品。
2.公共物品定期消毒。
病案与图谱
患者,女,6岁。双手背粟粒样丘疹逐渐增多3天,无瘙痒。伴精神烦躁,面色发红,咽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体温37℃,面色红,心肺(-),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手指手背部有针头至粟米大小淡红色扁平充实性丘疹,对称分布,腋窝淋巴结稍有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血清HBsAg阳性。西医诊断: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中医诊断:皮疹(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疹。予以茵陈汤合金银花解毒汤加减:茵陈、栀子、金银花、生地黄、柴胡、赤芍、野菊花、薄荷、甘草各6g,大青叶、板蓝根各10g。7剂,水煎内服。外治法:鲜马齿苋100g,煎水500mL,加白醋10mL,外洗浸泡患处,每日1次。二诊:精神转安,面色淡红,咽不干,小便微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效不更方,续服7剂。外洗方仍照用。经内服外用治疗两周以后,手指、手背皮疹消失。实验室检查:血清HBsAg转为阴性。两个月后照片显示,色素沉着斑退去,皮肤恢复正常。图1-21、图1-22为本案患者治疗前后的图谱。

◆图1-21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治疗前

◆图1-22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治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