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美,西部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2章 凛冬将至

12月的天气给费城披上了一层白衣,即使是在车厢里面,温特还是紧了紧身上的外套。

“呼,天气还真的冷啊。对了,你喜欢什么季节?”双手捧着咖啡的温特看着对面正在写东西的苏飞好奇的问了起来。

“我喜欢冬天。”苏飞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苏飞,为什么会喜欢冬天呢?”

“冬天的味道不是很好闻吗?”

这个答案让温特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嘴角含笑的看着苏飞没有继续说下去,这个答案已经非常符合她的预期了。

温特何尝不是冬天呢。

车上在呜呜呜的汽笛声中慢慢开始减速进站,原本按照底特律图书馆馆长克莱丝的想法,春季入学可能会更好,安插一些学生的名额也比较方便,不过在对三个人进行简单的测验之后,发生这个事情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按照她的预期,这三个人完全有能力自主参加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入学考试,即使可能以前没有一些学习的档案。

但是在她的推荐信之下,这些瑕疵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相信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会给予她一些薄面,另外在临走之前她和苏飞还是有进行过一些谈话的,虽然一直以来她对于天才也好,还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都有一些不一样的观感。

但是苏飞和特斯拉这两个人还是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前者对于经济学的见解有着和别人非常不一样的看法,从西格玛公司的成功可以看得出来苏飞在这里出了多少力;

后者对于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基础也非常雄厚,平常在底特律的社区学校都见不到一个,没想到她在图书馆阴差阳错的情况下反而认识了这两个,这真的让人有点意想不到。

苏飞和特斯拉三个人在火车停稳之后就开始往车厢外面走,何天爵他们倒是比苏飞他们要早一点下火车,因为他们回去的路程还比较长,单单和这边学校解约还有收留的人家道别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原本何天爵还想着和苏飞他们打声招呼,不过这个事情被杰森拦了下来,原本在火车上出手在他回想过后,就觉得这个事情有点逾越。

要是因为何天爵这群人的原因,导致这趟求学之旅出现一些差错的话,他都不敢想后果会有多严重。

“苏飞先生,我们的目的地到了。”杰森在交代完其他人之后,就来到苏飞和温特的位置边上打了声招呼。

“好,走吧!把已经睡着的特斯拉叫醒,行李那些已经处理好了吗?”苏飞听到杰森的声音就开始收拾桌子上面的东西。

杰森点点头,坐在车厢对面的特斯拉其实很早就醒了,只是冬天被包裹在棉衣里面他一点都不想动,现在听到苏飞让杰森叫他,哪里还敢继续装睡下去。

装模作样的抖了几下之后就伸个懒腰,看着玩味的苏飞叹了一口气,“终于到了,哇!冬天真的很不错呢。”

“特斯拉先生也觉得冬天很好是吗?”

“当然,冬天是一个做学问研究的好时期,很多发明还有资料都是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发展期。”

“我不太懂。”

“你不需要懂,你只要静静的学习自己的学问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公司还有聪明人会给你搞定的。”特斯拉一边说一边看着苏飞,意有所指的朝着车窗外面的雪景说着莫不可闻的话。

懵懵懂懂的温特挠了挠头,不是很理解特斯拉的话。

不过大部分她还是听懂了,再加上刚才苏飞说喜欢冬天的话,心里还是美滋滋的点点头。

收拾行李其实并没有花费他们这群人太多的时间,要不是为了安全起见,收拾的时间可能还要继续缩短很多。

......

何天爵大概不知道,他们这次回去,其实命运的齿轮就已经开始转动了。

(下图是海光寺和天津机器制造局西局子全景,网上有文章提到:北洋电报学堂的前身是1878年李红章在天津机器局内附设天津电报学堂)

北洋电报学堂

1880年9月6日李红章《请设南北洋电报片》奏准,1880年10月,津沪电报总局在天津设立,郑藻如、刘含芳、盛宣怀三人先后出任总办,津沪电报局即中国电报总局前身。

1880年10月6日,李红章一手操办的“天津电报学堂”宣布成立,天津电报学堂亦称“北洋电报学堂”。

经过不到一个月的紧张筹备,位于天津城东门外扒头街的北洋电报学堂开学。关于当年北洋电报学堂的所在地,有些文章说该学堂附于天津电报局内,天津电报局位于天津赤峰道67号,而天津电报学堂原址在天津老城东门外的扒头街,后又迁到今天津吉林路紫竹林一带,两地都距天津电报局甚远。

今天的天津古文化街东门(戏楼入口)在文化街的外面,站在天后宫,右手是宫北大街,左手是宫南大街,沿着宫南大街走到头,向右拐不远,便看到正对面有个牌楼,上面写着“德配天地”四个大字,这就是当年的天津卫城东门。跨过牌楼右手是文庙,即孔庙,牌楼里面就是当年方圆十里地的天津卫,这座孔庙里面有碑林,上面记述了从唐代以来天津儒学的发展历史。

至于扒头街当年北洋电报学堂的地址,首先要找到天主堂,教堂对面的横街叫“水阁大街”,按天津人的发音应该是“水狗街”,当年的扒头街就在“水阁大街”的天主堂和仁恒置地大厦之间。不过如今已物是人非,旧址周围高楼大厦林立,历史已经深埋在其中。

(天津天主室,原慈善堂)

北洋电报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相对正规的电报工业技术专科学校,隶属于清政府电报总局,一般认为北洋电报局的和北洋电报学堂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电讯事业和电报教育的开始。

创立初期,朱格仁为学堂总办,聘用的教习都是洋人,例如大北电信公司丹麦人技师濮尔生和克利钦生。学堂使用英文教科书,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这给在当地招收合格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头班生有的是从香港招来的,也有盛宣怀从制造局方言馆调拨的优等学生。

学堂初设时经费不足,招生数量有限,最初计划只办一年,属临时性质。1881年4月,津沪电报线南北同时开始架设,竣工后沿线各电报局急需大量电报管理人员。为此,津沪电报局总办盛宣怀等提出,北洋电报学堂“现有学生赶紧教习外,招谙习英文学生四五十名,一体教习,约于来年年底,即可拨局派用”。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李红章后特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北洋电报学堂续办一年,并建议除已经在校就读的三十二名学生之外再新招熟习英文的学生四、五十名,不仅实行了续招,而且还在继续扩招。

学堂初期主要教授电学、发报技术和测量技术等,所有学生毕业后都由国家分配派往各地电报分局工作,不胜任工作的毕业生会被送回学堂补习。

虽然海的那边已经全部准备好了,但是何天爵等人根本就不会知道,他们这条回去的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走。

另一边,在苏飞他们一群人刚走出车站的时候,一个早就布局好的阴谋已经在他们从底特律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在苏飞他们准备坐上马车的时候,枪声也响了起来。

砰!

“温特,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