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搞一个自负盈亏的衙门出来
仙居殿内,李金科终于让武则天等人了解到了什么叫现代管理制度。
一本洋洋洒洒千余字的《匦使院管理手册》让武则天等人大开眼界。
青龙使,从原本接受自荐投书,为朝廷选拔人才,转变成了风投基金。
以后自荐投书的人,对自荐书有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擅长何种能力,这种能力又能够创造什么价值。
换而言之,便是要求自荐投书的人按照李金科的流程指南完成一本商业计划书。
当然,当然,这本商业计划书和后世的PPT相比起来还是要简陋了不少,但至少,能够说清楚自荐人的想法、资金需求了以及简单的市场分析与收益预测。
朱雀使,则模仿后世成为了报纸,他们接收的投书不仅限于对朝廷的歌功颂德。
也可以接收一些志怪故事,诗词歌赋以及地方的奇闻异事。
当然,在这里也标明了稿费的标准,大约为一千字五十钱,不足千字按照千字计算。
根据李金科的计划,由于他如今手中的工匠已经可以熟练的掌握活字印刷术的技术,按照这个时代的工作效率,可以每半个月出一期报刊。
当然,在这期间,也会将一些朝廷的人事任命,内外政策通过这种方式向民间发布。
白虎使,在李金科的计划中要形成巡查机制。
毕竟大周帝国幅员辽阔,如今十道中最远的岭南道与河北道安东都护府,距离长安有四五千里的距离。
很多百姓即便遇到了冤假错案与不公正的盘剥,但苦于路途遥远,因此也无法前来长安投书伸冤。
因此,李金科计划将来在匦使院中成立巡视机制,要求白虎使每年去全国各地巡回接受百姓的伸冤,但他们只是将投书带回长安,由吏部、刑部与大理寺联合审查,匦使院自己并不承担查案与审讯的工作。
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李金科担心自己的匦使院的权力过大,引来其他人的非遗和觊觎。
玄武使本是接受民间举报,状告那些对朝廷不满的投书。
关于这个机构,李重润自然而然便联想起了了大明时代的锦衣卫南北镇抚司。
穿越之前,他也是一个狂热的网文爱好者,某点上关于明代的小说中总少不了飞鱼服、绣春刀,缇骑尽出,满城皆惶惶不安的桥段。
所以,他以大明锦衣卫为蓝本,为黑龙使设计出每县一总旗,每州一百户,每道一千户的布局,这些锦衣卫同时兼着监察官员清廉,打探民间消息与刺探外敌情报的功能。
武则天合上李金科呈送给她的《匦使院管理手册》,将它递给李显。
李显只是粗略的看了一遍,脸上便露出惊容。
当这本《匦使院管理手册》在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邵王李重润和宰相张柬之手中穿越了一遍之后,众人的表情都跟李显一样。
“李郎君,”张柬之知道在这一房间人中间,自己的身份最低,他上前一步将《匦使院管理手册》放在武则天的桌上,转身看着李金科,“本官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还请李郎君解惑?”
李金科连忙对张柬之行礼道:“张相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询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张柬之用手捻着自己的胡须,思索了半晌,这才缓缓开口问李金科:“李郎君,本官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你心中的匦使院,若是能够承担以上各项职责,大约需要多少人?”
李金科心中直呼好家伙,张柬之果然是官场老油条,第一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了。
要知道原本的匦使院官员有只有院正、院判、四神兽使这么几人,剩下的都是胥吏。
四神兽使下属各有十名刀笔吏负责阅览投书,在来俊臣时代,匦使院有自己的监牢,大约还有二三十名看守监牢的小吏。
因此,整个匦使院,官员六人,书吏四十人,其他的吏员和帮闲,最多也就四五十人。
而如今的匦使院,若是按照李金科的设计,那人数可以说的如同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思索了一下,李金科将匦使院的组织架构对张柬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青龙使下面,要增加四名熟悉算学的官员,为将来的对于那些自荐者的投资清查账务。
朱雀使之下,要增加四名才学卓越者,李金科将其称为编辑,他们要负责校验稿件,评选出可以刊登的文章。
另外,李金科还准备招募五十人,在大周下属十道内各安排五人,这些人被李金科称为记者。
他们在各道采集消息,并将其编纂成文章,同时向朱雀使进行投书。
白虎使下属则是要增加十名巡查副使,他们随机在各省巡查,接受百姓伸冤的投书。
而玄武使则是增加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要知道每道设一个千户所,那就需要一万人。
再加上位于长安的经历司、南镇抚司,北镇抚司,和长安千户所,总计也要两千人的编制。
“这样算下来,”李金科大致心算了一番,对张柬之说道:“不算胥吏大约将有一万两千零六十八人。”
看着李金科风轻云淡的神情,张柬之冷笑一声。
“李郎君,新增这么多人,他们的俸禄从哪里支付啊?”
李金科就知道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在这个时代,有一个说法叫皇权不下县。
实际上朝廷对地方都是粗放式的管理,只要地方官员能够按时完成税赋,任上没有恶性案件,便算的上是个好官,所以,朝廷的官员数量其实是很少的。
比如说以地方为例,一个县里面,有正印官一人,佐贰官一人,三班衙役各十五人,再加上以及县监、县学、府库个别胥吏,人数不会超过五十人。
只有这些人是吃皇粮的,一般情况下,各乡、镇、村的管理,都是由乡绅耆老来完成的。
当县里有比较难完成的任务时,也会请一些帮闲,但这些人都是由县令自掏腰包付钱,不会使用国库的资金。
而在中央,例如六部,除了尚书、左右侍郎、各司郎中、员外郎之外,其余工作也都是由胥吏来完成的。
而他对匦使院的规划,更接近于现代化的机构管理方式,所以才会形成如此庞大的机构。
听到张柬之的这个问题,李金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一个词:自收自支,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