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诸葛亮,还是13岁的小孩子。
“我靠,曹贼在徐州搞大屠杀?”
刘长卿微微惊讶,然后下意识的握紧了ak47。
“对,曹操所到之处,皆是屠杀!”中年男子说着眼睛流出泪水,很多老乡,很多族人都是遭遇曹操的屠杀。
与曹操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刘长卿也是沉默了。
屠,在文言文有两个意思,一个就是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一个就是攻克某个城池。
在史书当中,对曹操的描述多有屠,这里不只是攻克,而更多的是指屠杀。
曹操多次进行大屠杀,这是历代史学家公认的,根本没得洗。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得民心的,也可能得到天下,不过代价会很大的。”刘长卿只能努力安慰某人。
“大哥,如何称呼?”
刘长卿继续问道。
“鄙人,诸葛玄。”
中年男子拱拱手道。
“诸葛……”刘长卿听着这个信任,立刻眼睛明亮起来。因为某个人的存在,立刻拔高了诸葛姓的等级变为智慧的象征。
“大哥,你可认得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玄神情有些古怪,有些谨慎的问道:“你说的诸葛亮是哪个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据说是琅琊人,是一个很厉害很牛逼的人。”
诸葛玄听着这些,有些奇怪道:“有一个侄儿叫诸葛亮,字孔明,他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
刘长卿微微惊讶。
诸葛玄引导着,刘长卿看到了一个少年,仅仅是13岁,可个子已经是1米6,算是一个半大小子。
1米6的身高,身躯魁梧,国字脸,有点像姚明,不是小鲜肉,而是伟男子。
“不错不错。”
刘长卿道,想要继续评价诸葛亮,感觉自己没词儿了。他贫乏的语言,根本没有资格评价这位。
他可以夸夸其谈,可以评价某些帝王,就是面对秦始皇也能喷几句。面对诸葛亮的时候,他感觉自己真的不会说话了。
“大哥,你打算前往何处?”
刘长卿问道。
“自从董卓以来,天下已经逐步混乱。就连徐州也开始变得乱起来,曹操屠徐州不仅是为父亲报仇,更多是削弱徐州的战争潜力。”
诸葛玄道:“这里会成为战乱之地,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我打算带着族人迁移到荆州,躲避战火。”
“路上小心一点,徐州不安全了。”
刘长卿微微叹息道:“徐州平原为主,又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当年的时候,项羽都是守不住徐州,陶谦也守不住。”
“陶谦,好似小孩子拿着黄金行走在闹市,会引来无数的虎狼进行攻击。徐州已经不安全了,可以向荆州迁移。”
“荆州可以安全一段时间。”
“仅仅是安全一段时间吗?”诸葛玄道。
“现在天下已经大乱没有安全的地方,而且你觉得靠着曹操那样的尿性,夺了天下能长久吗?“刘长卿吐槽起来:“过一段时间,南阳地区,荆州地区也会陆续被波及。”
诸葛玄无奈道:“我等只是蝼蚁,只能苟全性命。”
刘长卿哑然,只能道:“那就祝你们一路平安。”
“公子是哪里人?也不如随我们一起去荆州吧!”诸葛玄劝道。
“荆州过一段时间我会去的,那现在我打算留在徐州一段时间。“
刘长卿说着。
前段时间见了秦始皇,又是见了诸葛亮,他打算再见一见刘备。
“一路顺风。”
诸葛玄道。
又是交谈了片刻后,诸葛玄告辞离去。
曹操的军队军纪特别差,不能多耽搁,还是多离开危险的徐州,再说其他吧。
……
“诸葛亮还是一个小孩子。”
刘长卿微微唏嘘。
就在刚才他与诸葛玄大致的交谈了一下,然后确定现在的时间线,然后确定了地点。然后感觉没有啥用。
取出三国志大致的看了一看,果断放弃。
然后拿出资治通鉴,仔细的翻看起来。
这本书是编年体,有明确的时间脉络可以进行梳理。
“我还是回去吧!”
看了几分钟,就不打算看了,这里不是看书的既然和地点不对,现在该回去了。
刘长卿想着,直接消失而去。
回到了那个神秘空间,然后回到了现代时空。
躺在巨大的沙发上,整个人还有点恍惚。
就在刚才他直接杀人了,然后用ak47干掉70多个士兵。
回忆起来,似乎平平淡淡,也没有什么,很多东西习惯了就自然了。
似乎心情好了,然后仔细的开始翻阅资治通鉴,大约是300万字,如果再加上白话翻译,那么数字会更多。
很多人说看了十几遍,只是吹牛而已。
刘长卿也只是大概的看了一看资治通鉴,现在重点在看三国时期的那一段历史。
历史书与真实的历史根本不一样。
而且为了照顾某些人的情绪,很多历史书都会篡改。
比如,在上学时代学过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就有一句话【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于是给出来的结论就是,汉灵帝昏庸无能。
仔细的翻阅史书,还有翻阅相关的评论,确实发现。
汉灵帝根本谈不上昏庸,反而很有才能。
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例如,他设立“侍中寺”牵制尚书台,刻印“熹平石经”以定型文本作为策试的统一标准,创办鸿都门学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引进“胡床”改变汉人跪坐习俗,并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渴乌”降低道路扬尘率。
汉灵帝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挽救王朝,但效果有限,最终未能阻止东汉的灭亡。
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开卖官卖爵。
可问题是,秦国遭遇灾荒时,秦始皇也是卖官筹钱。汉武帝时代因为国库缺钱,也是卖官卖爵筹钱,弥补财政的不足。
汉灵帝也是买官,没有用来自己享受,而是用来弥补国库。
【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汉朝末年,朝廷内部问题众多,世家势力膨胀,地方藩镇割据,各种问题都是汇聚在一起。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财政问题,也是金钱问题。。
地方世家膨胀,又是无法收税,只能买官。
这个政策谈不上多好,甚至是很坏,可至少是饮鸠止渴。
喝下毒药(卖官)明天死,不喝毒药(不卖毒药)今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