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麻了,裕王杀疯了
裕王府。
徐阶带来了皇帝召见严嵩和严世蕃父子的消息,他轻叹一声:“陛下并未有处罚他们的旨意,严嵩还是深得陛下信任啊。”
高拱急眼了:“严党肯定会掩盖浙江的事。”
张居正则是淡定许多,这在他的料想之中,沉声道:“倒严也还未到时候,唯有陛下不信任严嵩,那才是倒严的开始。”
朱载坖苦笑一声,摊摊手:“父皇用了严嵩二十多年,是因为严嵩最会迎合他。二十多年的君臣相知,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
“那怎么办?”高拱急道,“又白忙活一场?”
张居正摇了摇头:“这回没那么简单,浙江那边竟然敢打着织造局的名义去买田,这事肯定得查。我估计,锦衣卫已经去浙江了。”
“对,陛下先召见的陆炳。”徐阶道。
朱载坖拧了拧眉.
嘉靖之所以重用严党,皆因严党能为他敛财。若要扳倒严党,就必须让嘉靖明白,严党已然尾大不掉,只顾中饱私囊,甚至不惜向皇帝身上泼脏水。
“得把这件事搞大!”朱载坖道,“让海瑞上折子,说明那沈一石是打着织造局的名义来强买田的。”
张居正点头:“如此,陛下不能只是用锦衣卫去解决,必定会抓人。到时候,为了防备严党,会用我们的人一起审。”
高拱闻言,恍然大悟:“到那时,改稻为桑之事便再无可能了。”
改稻为桑失败,按照年初定的计划,会少几百万两的收入,嘉靖没钱修大殿,会质疑严党捞钱的能力。
“严党改稻为桑失败,那么我们这边宗藩改革就一定得成功。”朱载坖道,“届时,父皇会看到我们的努力,也是为他分忧了。”
他没有点明,但徐阶,高拱和张居正肯定是明白的。
皇帝就是需要钱!
改稻为桑不能给他带去钱,但《宗藩条例》推行,会为他省下一大笔钱。这结果是一样的,得给嘉靖多一条选择。
“王爷,寿王一直在京活动。”徐阶紧皱眉头,语气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已经严重影响宗藩改革了。”
高拱也点了点头,沉声道:“是啊,户部这边又陆续收到了各地藩王要求发放俸禄的条子,情况愈发棘手。”
朱载坖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杀机毕露:“他这是存心逼本王下狠手啊。”
他这刹那间散发出的凌厉杀气,让徐阶、高拱和张居正三人都不禁背脊一寒,感受到了那股迫人的威压。
“王爷,臣建议户部先向陛下上一道折子,”高拱沉稳道,“详细列出各地藩王下半年所需的宗俸、赏赐等各项费用,让陛下心中有数。而后,王爷你再上折子直接弹劾寿王,揭露其不法行径。事到如今,王爷你已退无可退,必须果断出手。”
朱载坖心中暗赞,高拱虽然外表看似莽撞急躁,但实际上心思却极为缜密,考虑周全。
“好,就这么办!”他目光如冰,“像寿王这样的恶狼,要打,就得把他一棍子打死。”
……
玉熙宫。
嘉靖修道一上午后,终于缓缓睁开双眼,吞下一颗他亲手炼制的金丹,随即倚靠在柔软的垫子上稍作歇息。
吕芳手持一份折子,恭敬地上前禀报:“主子,这是户部呈上来的折子。”
“何事还需朕亲自过问?”嘉靖帝的声音透着几分寒意。
“回主子,这是下半年藩王们的俸禄及赏赐等项的清单。”吕芳道,“如此庞大的开支,得主子来定夺。”
嘉靖帝的面色瞬间变得冷峻,一把夺过折子,目光迅速扫过,冷哼一声:“老三不是在推行那《宗藩条例》吗?怎么还要这么多银子?”
“陛下,这只是户部的估算,《宗藩条例》毕竟尚未全面实行。”吕芳长叹一声,“近来寿王在京中四处活动,裕王那边推行起来更是举步维艰,许多藩王都骂他冷血无情,甚至连云南的黔国公沐朝弼也对裕王口出恶言。”
嘉靖帝猛地一甩折子,怒声道:“一群贪得无厌的蛀虫!”
“陛下,寿王他……此刻正在殿外求见。”吕芳苦笑连连,“奴婢实在无法阻拦。”
嘉靖帝眸光如刀,冷声道:“这是来逼朕了,好,让他进来!”
没一会儿,寿王进殿,参拜之后,就开始诉苦,说藩地的苦寒,王府的寒酸,如何如何的艰辛等等。
他滔滔不绝一阵后,终于发现了不对劲。
嘉靖一句话没说,只是冷冷的看着他。整个大殿都陷入了死寂,寿王麻了,抬头看向嘉靖,声音颤抖:“陛……陛下,老臣代表宗室说几句实话……”
“是不是实话,你以为朕不清楚?”嘉靖冷喝,“朝廷有钱的时候,恩养着你们,各种赏赐。现在朝廷有难了,你们还继续贪得无厌?这不满意那不满意,朕的这个位子,干脆给你们来坐?”
寿王吓得连忙跪下:“老臣不敢!”
“接二连三的来逼朕,你还有什么不敢?”嘉靖爆喝,“朕一年到头也只是吃斋饭,不过几件常服,而你们呢?大肆挥霍,还不知足,难道需要朕用军饷去养你们?大明朝的天下,迟早亡在你们手上!还说裕王对不起列祖列宗,你们有脸去面对朱家的列祖列宗吗?”
寿王早已大汗淋漓,支支吾吾地说道:“臣……臣……实在罪该万死。”
……
翌日。
玉熙宫传来消息,裕王上奏弹劾寿王父子十大罪状,皇帝阅后龙颜大怒,当即下旨削去寿王爵位,将其圈禁于凤阳祖地,并命锦衣卫立即抓捕寿王世子,押送京师,依律斩首。
朝野震惊!
裕王推行《宗藩条例》才短短两月,先是判了徽王斩首,现在又圈禁了一个藩王,又判一个藩王世子斩首。
如此雷霆手段,令部分朝臣心中生出恐惧,担忧裕王对朱家人尚且如此,对其他大臣岂不更是心狠手辣?
但是,在朝中的清流之士看来,这却是大明朝之福。他们暗中欣喜,认为当今大明朝,正需要裕王这样果敢决断之人,方能力挽狂澜,拯救危局。
所有朝臣都有一个同样的感慨,如今的裕王,今非昔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