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计降上庸
刘封兵临城下,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上庸城几乎窒息。城内那略显昏暗的府衙之中,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申耽眉头紧皱,满脸忧虑地来回踱步,说道:“贤弟,刘备刚在汉中大胜,士气正盛,如今刘封又率船队兵临城下,来势汹汹,这可如何是好?”
申仪却不服气:“兄长何必长他人志气!上庸城高墙厚,粮草充足,将士们也愿拼死一战,怕他作甚!”申耽无奈地摇头,心中虽觉申仪年轻气盛,但也理解他的不甘。
他心中愈发纠结,申仪倔强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可又担心一味抵抗会让城中百姓生灵涂炭,自己也将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话虽如此,可刘封并非等闲之辈,我等不可轻敌啊。”申耽喃喃自语,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
兄弟二人的内心百转纠结,时间也在一分一秒间不停地流逝。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时分,烈日高高悬挂,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
只见上庸城北的陆路通道上,王平、寇延的营寨中突然一片骚动。
几名士兵簇拥着一个男子越过王平他们设置的栅栏,开挖的堑壕。等到过了中线,那个男子独自南行,来至在上庸守军看守的栅栏前。
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向上庸城内喊道:“我乃旬阳守将申庆,有事求见二位将军,速速开门!”
负责警戒的上庸守军交头接耳,似在商议。不一会儿,一个声音传来:“既是申校尉,且稍等,待我通报将军,看将军如何定夺。”说罢,人便消失不见。
申庆耐心等待,可心中还是忐忑不安,他不知申耽申仪是否会原谅自己丢失旬阳的罪过,放他进城。而刘封派来护送的人,则手持兵器,远远地立在自家营寨栅栏外,目送着申庆回到上庸。
得到申氏两兄弟的首肯,申庆一路小跑,匆匆进了上庸城,直奔府衙。见到申耽、申仪后,他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上气不接下气地哭诉道:“两位将军,下属惭愧,未能守住旬阳,罪该万死。”
“申庆,你也是个老人了,木兰寨那么险要的地方,一千多人的兵力,怎么这么快就丢了?你是干什么吃的?”申仪生气地质问道。
“二将军,你可冤枉死我了。”申庆辩驳道:“不是我不用命,而是刘封神出鬼没,让我防不胜防啊。”
“怎么回事?你好好讲讲。”申耽显然是对刘封进攻的过程很感兴趣。申庆回来了,申耽正好盘问一下他,了解一下刘封部的虚实。
申庆于是绘声绘色讲起了夜袭木兰寨的经过,从船队到来的大张声势,到刘封攻击的凌厉迅猛,从后山突袭的神兵天降,再到守军崩溃的兵败如山倒。当然在其中,申庆不免补充了几句自己是如何沉着冷静、镇定指挥,没把自己被裹挟生擒的窘态给直接抖落出来。
“说起来,那刘封真是骁勇异常,勇猛无比。两位将军知道我帐下的丁勇丁铁柱吧,他平时可是我军中以一敌十的好把式,没想到啊,竟死在了刘封的剑下。要我说,这位公子的武艺,真是不服不行啊。”
所谓的丁勇,就是夜袭木兰寨时,那个对刘封挥刀相向,却最终被格杀的汉子,这人也算是申庆手下少有的猛人了,因此他被刘封击杀,给申庆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那刘封总共有多少兵力?”申仪追问道。
“说到这个事,临来的时候,刘封就曾嘱咐过我这件事,他说我回了上庸的话,两位将军一定会问及他的兵力如何。因此他让我对两位据实相告,他现在只有两千人。”申庆接话道。
“两千人?滑天下之大稽,两千人就敢围困上庸?两千人就想逼降上庸?刘封他太狂妄了吧。”听完申庆的话,申仪气极反笑。
申庆无所反应,淡然道:“刘封说料想两位会有如此的反应,他还让我告诉两位将军,如果想以上庸五千之众,来反击只有两千人汉军的话,两位将军尽可放手一搏。不过……不过……”
“不过什么?有话痛快些说。”申仪不屑地问话。
“刘封说如果那样的话,大可让两位体验一下此前他挑战曹操时的武艺。”申庆像是一个传话筒似的:“他还说,纵使两位将军神勇不凡,侥幸能击败他的话,他也只不过是个先锋而已,后面还有房陵的孟达要来,假如孟达败了的话,汉中的张飞、黄忠也会来。”
“他刘封输了无所谓,大不了被刘备训一顿,不过到那时候,两位将军的结局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他敢?”申仪又惊又怒,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他怎么不敢?”申耽没有再顺着申仪,而是厉声予以反问:“那张飞宕渠败张郃,黄忠更是斩首夏侯渊,这两人比我们如何?难道心里没点数么?”
申仪见申耽生气,心神一凛,转身冷眼盯着申庆问道:“申庆,你今日这般摇唇鼓舌,是要做刘封的说客么?”
申庆被申仪这厉声一问,顿时慌张失措,赶忙趴在地上哭诉道:“二将军,您这是哪里的话。我申庆纵使再混账,可我也姓申啊。那刘封不过是让我传话而已,我也只是把话带到,他又没有让我劝降两位将军,何来说客一说呢。”
“那我问您,你的意思是,咱们是战是降啊?”申耽的眼神掠过申仪,直接问向申庆。
“二将军责难在前,属下不敢妄言。”申庆委屈道。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申仪没好气地怼回去了。
“以属下的愚见,不如降。”申庆手掌一拍,斩钉截铁道:“眼下刘备包夹之势已成,上庸陷落不过是迟早的事而已。眼下无非是要让上庸、让我申氏一族卖个好价钱罢了,那晚卖不如早卖,卖得早我们也好先要价。”
“申庆,我还不知道,你除了做校尉,还有做生意的潜质呢。”申仪暗讽道。
申庆不屑一顾,回复申耽道:“将军,刘封最后还有一句话让我转告两位,他给两位的期限是一天的时间,从现在开始,越往后拖,他就会在奏报刘备的战报上把两位写得越重,他在城外看两位的表现。”
等申庆退出府衙后,申仪的肺都要气炸了,申耽则是五味杂陈,心中更是纠结了。
下午时分,又有一批人被释放来到了上庸城,这些人是此前木兰寨中被俘虏的士兵。这些人要回上庸,申氏兄弟不好拒绝。
等到了上庸城后,这些俘虏便告诉申耽、申仪两兄弟,刘封是如何处置木兰寨被俘的士兵的。
原来,打下木兰寨后,刘封针对被俘士兵予以宽大处理,除收缴甲胄兵器后,他让被征发的愿意返乡的男丁即刻返乡,并且同时赠送一些粮食财物。
针对那些以兵为生,没有去处的人,刘封也予以他们米粮,让他们重操旧业,看守好木兰寨,当然没有配备兵器给他们。这会儿来上庸的俘虏就是其中一部分。
盘问完毕后,这些俘虏就被安排到上庸的军营中去了。没想到,这些人管不住嘴,把自身的经历说给上庸守军听,城中顿时议论纷纷,人心开始动摇,以致于申耽、申仪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及至傍晚,夕阳如血。又有三个人被送来了上庸城。此刻申氏兄弟已经下令,凡是刘封送来的人一概拒收。可没想到这回来的三人,申耽、申仪没法不接收,因为来人正是申氏三老。
原先在西城的时候,刘封还只是想让申氏三老写封劝降信给申氏兄弟就好了,后来想想还是不行,索性就把三个老人也都接过来了。
三老来到上庸城,见到申耽、申仪,也没有什么要紧话,无非是告诉他们刘封在西城秋毫无犯,没有祸害百姓之类的而已。
申耽听后,心中已基本决定投降。“为了申氏一族,也为了你我兄弟二人的身家性命,投降或许是唯一的出路。”申耽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无奈。
从一开始的愤愤不平,到现在的言犹在耳,申仪心中的天平其实也已经开始向投降倾斜。
夜幕降临,上庸城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只有城墙上的火把在寒风中摇曳。申耽、申仪兄弟在府中一边听着滴漏的声音,一边计算着倒计时剩余的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明日的抉择。
突然,守城士兵惊慌失措地跑来报告:“将军,大事不好!东方的深山密林中,出现一队举着火把的队伍,远远望去,犹如一条火龙,正朝上庸这边而来!”
申耽、申仪大惊失色,急忙登上城楼查看。只见那火把长龙蜿蜒游动,有十余里长,在黑暗中显得格外醒目。
申耽心中一沉,喃喃道:“难道是房陵城的孟达来支援刘封了?”申仪心中充满恐惧,他深知孟达心狠手辣,若城破,他们兄弟二人绝无活路。
这一夜,上庸城中所有人都在恐惧中度过。
第二天天刚亮,申耽、申仪再次登上城楼。
只见城外的山林中旌旗招展,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人头攒动,喊杀声似乎也隐隐传来。申氏兄弟更加坚信孟达已经率大军赶到,心中的恐惧达到了顶点。
申耽看着申仪,声音颤抖地说道:“贤弟,大势已去,若再不投降,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申仪紧握双拳,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他长叹一声,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