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1号研发基地,进军航空领域
中秋节过后,于洋就从三晋回到2号研发中心,一边做着他亲自带头的几个项目的研发工作,一边还得指导其他研发项目遇到的技术难题。
没过几天,于洋就同时接到天权建筑公司和研究院1号研发基地负责人的汇报。
为了区分研究院内部级别和功能,于洋将原定的3号研发基地编号重新编制为1号研发基地,以后基地是基地,中心是中心。
1号研发基地一期工程,3栋研发大楼和3座大型实验室、1栋辅助大楼已经全部完工,按照需求采购的各种科研设备已经开始安装调试。
1号研发基地一期的研发和实验室分别对应天工、星耀、祝融三个公司项目的技术研发和实验。
技术研发大楼和实验室是分开的,集团旗下每家科技型子公司的项目对应两栋楼,相辅相成。
辅助大楼是负责供整个1号研发基地工作人员们吃饭、休息的地方,大楼负3、4层是停车场,负2层是超市、负1层到地上2层是各种小吃和自助餐厅、宴会厅,而且集团对员工吃饭都有补助,几乎等同于免费,只要不浪费就行。
大楼1、2层还向外延伸了一部分,有医务室和其他一些室内健身馆,里面可以游泳、打球、健身还有各种游戏设备。
3-5层是可以用来休息的公寓,如果有加班太晚不回家的员工可以在这里临时休息,也不收费。
6-7层是大大小小5间会议室,7层之上还有一个露台,被改造成为露天花园,一是为大楼降温,另一个是员工们放松心情之用。
加上之前完成的超算和数据中心大楼,整个1号研发基地项目已完成57%,明年五月前后就可以完成二期剩余的3栋研发大楼和3座实验室。
之前挤在2号研发中心办公的项目组,还有几个因为场地限制还没有正式成立的项目组,都可以搬迁过来了。
各研发项目组也可以开始大规模扩编人员,于洋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很少,只要有真才实学,学历不太重要。
另一个就是,只要没有违法犯罪,人品道德方面能达到大众可以接受的程度,统统高薪招募。
从现在开始,还可以少量招募外籍科研人员,除了基本的真才实学和人品问题之外,只要他这个人不反夏,祖上没有入侵过夏国。
不是其他国家或者组织的探子就行,给的待遇和夏国人才一样高,这方面由集团信息部和安全部审核甄别。
得到于洋指令的研究院在集团人事部的配合下,开始大规模招聘各研发项目部(组)需要的人才。
早在1号研发基地一期还没完工的时候,集团人事部趁着大学毕业季,已经招聘了一部分研发人员,先把于洋规划的研发项目架子支棱起来,但是人都挤在了1号和2号研发中心。
1号研发基地完工开始运行之后,又招聘了一大批毕业生和研究员,前前后后不到半年时间就招来超过5000多人。
加上集团原有的研发人员5000多人,研究院的研发人员直接翻倍突破一万人,占整个一元科技集团员工数的55%左右。
之前1号、2号研发中心场地有限,有一部分不太主要的研发项目临时在集团总部闲置的楼层办公。
现在终于有了能施展开的场地了,集团研究院对旗下所有的研发部门重新进行了调整规划。
1号研发中心仍对应天工机械公司,隶属于研究院天工(机械)研发部,从事工程机械的项目设计研发工作。
2号研发中心的研发项目,大部分都会搬迁到1号研发基地,保留下来的是对应星耀电子科技和研究院星耀(电子)研发部的一些网络、软件方面的研发项目。
2号研发中心的1号实验室,保留电子研发部--半导体的研发项目组,祝融冶炼工厂的2号实验室对应祝融集团和祝融(化工)研发部的新型合金实验项目。
1号研发基地负责一元科技集团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其中有天工(机械)研发部--动力项目部,又细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机等几个大的项目部,新增了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分支项目组;
天工(机械)研发部--精工项目部,又分为机床、轴承、液压系统项目部,新增了3D打印机(与星耀电子合作项目)等项目组;
还有天工(机械)研发部--机器人项目组、汽车项目组,新增了飞行器项目组、船舶项目组等研发部组。
船舶项目部和巨型工程机械设备这些研发项目组,等到在东省岛市的研发中心(3号)建成后将搬迁过去一部分,配合岛市造船厂以及天工机械2号(巨灵神)工厂的项目进行设计研发。
星耀(电子)研发部分为网络、软件、云计算、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项目组、半导体等项目组,新增了光学项目组、量子计算机项目组、通信等项目部组。
这里的软件项目组只做核心的程序或引擎,外围的产品例如游戏、浏览器、播放器这些交由星耀公司旗下的初级研发部门负责。
星耀(电子)研发部各项目部组具体又分成若干项目组--光刻机、半导体材料(硅晶圆)、芯片、雷达、3D打印机(与天工机械合作)、光学设备、电气设备等。
祝融(化工)研发部负责特种钢材、新型合金、新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等)、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研发实验项目部组。
至于剩下的几座大楼,对应一元科技集团未来将要涉及的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目前集团正在筹划,于洋也早早的安排在全球招募专业的科研人员。
不过像飞行器发动机、火箭发动机、航空飞行器这些项目另外需要在空旷安全的场地进行实验。
于洋在组建项目的时候,就安排了研究院的技术人员长安城附近勘探,寻找适合用作火箭机发动机实验、发射和飞行器发动机、飞行器测试的场地,这个地方要远离民航的航线和居民区,需要杜绝大部分的安全隐患。
这个试验场地将作为长安城1号研发基地的附属试验场,规划修建火箭发动机试验和制造厂房、航空发动机试验厂房、飞行器制造厂房和小型测试风洞。
还有一座50米高的小型火箭发射架和一条800米左右长的飞行跑道,作为简易飞机场。
经过技术人员们一个多月的实地勘测,在长安城南郊的山里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但是因为交通不便还需要从山里到国道修一条3.5公里左右的柏油路。
为了能通过大型设备,至少是双向四车道的宽度,整个试验场加上修路又需要集团投入近6亿元夏币的资金。
不过需要等到明年,集团资金回笼之后才能开始项目建设,今年集团的资金早已见底,账上只留了一年半的员工工资不能动,于洋只能望洋兴叹。
一元科技集团的科研人员,首先要在这里制造和试验已经设计研发出来的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轻型飞行器,实验成功之后才能正式生产制造。
天工机械公司的发动机工厂,也已经临时开辟了单独的车间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正式的航空、航天发动机工厂已经在集团的规划中,预计两年内建成。
未来岛市那边还将建造一座海上火箭发射基地,负责部分火箭型号的海上移动平台发射试验(后话暂且不提)。
……
长安城1号研发基地启用不到三个月,天工部航空发动机项目组就传来好消息,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研发成功。
这是在于洋的意料之内,这款发动机本来就是于洋拿出来的半成品技术,都是大路货,是让项目组的研发人员练手用的。
按照研究院编码规则,这款发动机被命名为“WJ-2009-甲”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按功率又分为100匹马力型、150匹马力型、220匹马力型三款。
柴油、汽油均可以作为燃料使用,现在已经安装到飞行器研发项目组同样刚刚设计研发的编号“SY-2009”轻型固定翼螺旋桨飞机的验证机上。
由于1号基地附属试验场还没有建成,于洋这边只能通过和长安市政的一些关系,花钱租用长飞公司的场地,来试飞“SY-2009”轻型固定翼螺旋桨飞机的验证科目。
“SY-2009”型验证机只是一元科技集团的练手之作,是一种单发双座轻型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定型之后将作为运动类私人飞机、教练机使用。
机身使用复合材料、碳纤维等材料制造,航电系统暂时使用的从外国进口的同类型飞机上拆下来改装的,星耀和天工研发部联合自主研发的航电系统还没有完成。
之所以从螺旋桨飞机开始,也是为了锻炼航空部的研发团队,为了未来一元科技集团能制造出穿梭大气层内到太空的飞行器,现在得打基础,一步一步来。
于洋他没有外挂,也不算是正经的科学家,只能算是一个综合型的高级工程师,上一世几十年的工作中储备(白嫖)了很多技术。
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一下制造出直接飞到月球火星的宇宙飞船,所以于洋选择创办公司,投入大量研发经费,招募专业人才,一步一步实现他的梦想,依靠团队的力量,驰骋未来和星辰大海。
“SY-2009”验证机计划制造5架,分别配备100匹马力、150匹马力和220匹马力的发动机,单发的3架,双发的2架。
试飞员是招募的6名空军退役飞行员,还有8名直升机飞行员,同时他们在没有试飞任务的时候,将担任一元科技集团旗下驾驶培训学校航空班的飞行教练。
将来飞机对外销售的时候,还可以搞一搞学飞行驾驶,送飞机的活动,这也是给一元科技集团培养飞行员和未来的宇航员做准备。
“SY-2009”验证机这边刚刚制造出来,天工机械公司就向航空部门提交了试飞申请。
3架验证机分别验证不同的科目,即便如此也要试飞近3个月才可以全部完成,还有相关部门的审查,能真正取得适航证对外销售最快也要大半年时间(小说不要按照现实的规则)。
……
忙碌中时间已经来到2X10年,一元科技集团的扩张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一直在闷声发大财,低调且有内涵。
集团规模大了,钱也赚了不少,元旦后,春节前,按照往年惯例,于洋召开了集团年会,为了不引人注目,这几年都是化整为零,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面。
2X09年天工机械公司营收955亿元夏币;
星耀科技公司营收1135亿元夏币;
天御商贸公司营收300亿元夏币;
天权工程建筑公司营收65亿元夏币;
祝融金属冶炼公司营收103亿元夏币;
魁星教育营收3.7亿元夏币。
合计营收2561.7亿元夏币,净利润405亿元夏币。
除此之外还有三晋矿业的分红和投资其他公司得到的分红50亿元夏币,技术专利授权15亿元夏币。
去掉成本和纳税之后,今年的各个项目又直接花出去四百多亿夏币。
银行的贷款到期的还了一部分,没到期的还有五十多亿元夏币,于洋打算逐步减少贷款,做一个干净的企业。
……
2X10年夏国的私人航空规模很小,只有一些大老板和飞行爱好者在玩私人飞机。
小型的私人飞机大都是进口的,国产的也有,但是价格贵,市场太小,利润少,一直不温不火。
最有钱的那一撮大老板都是买的喷气式公务机,死贵的那种,上一世于洋因为给漂亮国的实验室打工需要转场坐过几回,实话实说确实挺舒服。
次一级的大老板买的螺旋桨飞机,6座以上的那也是价格千万元夏币以上。
普通人是玩不起的,所以一元科技集团的飞机刚开始还是以销售到海外为主。
早在和三晋矿业集团一起黑洲挖矿的时候,按照于洋的指令,天御商贸公司就负责在海外建立马甲商贸公司。
于洋打算集团制造的飞机取得夏国适航证之后,先让马甲商贸公司负责国外的市场和办理相关的手续。
贴牌销售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先带火外国市场,再反过来刺激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
现在一元科技集团推出来的东西都还在合理范围之内,将来如果有太先进的东西,肯定会被诸如漂亮国或者西洲盟、小日子这些不怀好意的人给盯上。
于洋可不想被养肥了再杀,所以就需要多准备一些马甲公司来做掩护,事可为,名不为人知,才是最高境界。
等天工的飞机通过审核之后,按计划,需要先给自己集团的飞行培训班配10架双座、6架6座飞机用来培养飞行学员。
飞行员太少,将来需要的时候再培养就来不及了,还得花高价招募退伍飞行员和民航飞行员。
1号研发基地的附属试验场地,将作为培训班的临时驻地,正式场地修建后再搬走。
不久之后,“SY-2009”型飞机定型,这5款飞机中,单发动机型的编号为“麻雀-2009”甲型(双座)、“麻雀-2009”乙型(四座)、“麻雀-2009”丙型(4+1座)。
双发动机的编号为“飞燕-2009”甲型(六座)、“飞燕-2009”乙型(八座),售价分别是150万、270万、340万、800万、1100万元夏币。
……
现在规模小还好说,将来推出更多的飞行器需要试飞,还有大规模培养飞行员,就需要在更西边,地广人稀的西北寻找一个更开阔的地方,远离航线和人群。
于洋思考了一下,决定把这件事交给“白泽”,“白泽”这个伪人工智能诞生一段时间了,也该拉出来溜溜了。
“白泽”按照于洋提出的条件直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初步筛选,比人工筛选寻找效率高百倍千倍。
于洋安排之后不到1分钟,“白泽”就筛选出在甘省南部和川省交界的一片区域。
这里地广人稀,距离长安直线距离仅500公里,非常适合建造专业的试飞机场和飞行员培训基地。
看着“白泽”的筛选报告,于洋忍不住点头称赞,确实没白下功夫,不是人工智障。
目标选好之后,于洋随即通知天工公司,让他们负责出面向当地市政部门申请,租赁这块10平方公里左右的戈壁滩,用来建设集团1号飞行基地。
于洋还让“白泽”做了一份机场规划,1号飞行基地计划投资10亿元夏币。
建造两条超过 4000米长的跑道和四条千米以下的跑道,还有大型机库、室内训练大楼、塔台、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基地可以维修甚至组装各种飞机(飞行器),预计半年内建成。
人工智能生成的规划当然不能直接拿来用,毕竟现在“白泽”的智能还是有限,需要人工审核校对。
2条短的跑道给飞行培训班使用,离这里最近的城镇也要20公里路程,将来这里的员工和学员上下班主要靠飞机,开车回长安最快也要开8个小时。
但是对外的飞行学校(俱乐部)不能选这里,更不适合在1号基地附属试验场,一是保密需要,一是安全需要。
对外的飞行学校要离城市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还得另外在长安附近找一处。
一元科技集团的第一种轻型固定翼螺旋桨飞机制造成功后,项目直接由天工机械公司独立新组建一家乙级子公司,命名为天工飞行器制造公司,仍归天工机械公司管理。
项目相关人员经过集团考核后任命为新公司的负责人和部门主管,负责飞机及其他后续飞行器生产、制造和销售等工作。
飞行器制造工厂也同时在长安城以西远离城市的地方选址建设,因为还要建造跑道,所以需要的地方非常大。
经过天工公司与长安市政部门的协商,天工飞行器制造公司获得一块面积7000亩大小的工业用地,工厂项目按规划分三期建设,预计总投资200亿元夏币。
第一期占地500亩,包括一条1000米长的小型跑道、塔台等机场设施和1座轻型飞行器制造厂房、1座直升机制造厂房、1座航空发动机制造厂房,由三支天权的建筑队负责,建设工期6个月。
第二期占地2000亩,包括一条2500米长的中型跑道,3座中型飞机制造厂房,建设工期1年。
第三期占地4500亩,包括一条5000米长的大型跑道,2座大型飞机制造厂房,预计2X16年前建成。
天工飞行器制造公司成立之后,按照集团战略规划又上马了直升机的设计研发项目,研究院项目组同步组建,开展人员招聘、研发设计工作。
飞行学校的手续审批比较麻烦,好在一元科技集团是国家府院重点关注的企业。
各方面都是走的绿色通道,加上土地租赁,设计图纸花了一个多月,建设又花了三个月时间。
设备和人员到位已经是九月份了,临时工厂(附属试验场)那边这半年又制造了20架双座机和六座机作为飞行训练使用。
还制造了4架八座机作为工作人员和学员们的“通勤机”在航校(试飞基地)和长安之间飞行。
后续各种型号的飞机(飞行器)都将在集团1号飞行基地进行试飞,不再借用别人的机场。
直升飞机项目组和航校项目一起启动的,现在已经磨合的差不多。
于洋拿出来的2款轻型直升机技术也在试验阶段,年底通过申请之后就可以试飞。
一款是被命名为“小蜜蜂”式双座轻型直升机、另一款是“蜻蜓”式4座轻型直升机,将来用在城市中或者短途飞行使用。
主要需要攻克的技术还是直升机的涡轴发动机技术,这个于洋那里也有储备,拿出来一些技术让研究院的技术员们进行研究应用。
至于旋翼系统、传动系统、飞控系统直接研究市面上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了,这些技术很容易获得,航电系统由研究院的星耀部门配合研发,于洋偷偷拿出技术进行指导。
好在飞行器项目组已经招到了不少人才,于洋的担子又轻松一些,只指导一些技术难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