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殍:明末千里行之兴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2章 嫣儿

姜曰广走到近前,瞧见嫣儿眼中的落寞,好奇问道:“嫣儿姑娘,这是怎么了?

莫不是梁兄说了什么让姑娘不开心的话?”

梁良赶忙摆手,“我可没那意思,方才正和嫣儿姑娘聊她家乡庆阳府呢,勾起了姑娘的一些回忆罢了。”

嫣儿缓过神,勉强扯出一丝笑容,“无妨,只是想起家中变故,心中有些感慨。”姜曰广一听,来了兴致,拉过一旁的凳子坐下,说道:“愿闻其详,若能为姑娘排忧解难,也算是我和梁兄的荣幸。”

嫣儿轻叹一声,娓娓道来:“我家本在庆阳府也算殷实之家,父亲是个读书人,虽未考取功名,却也在乡里开馆授课,颇受人敬重。

我自幼跟着父亲读书识字,日子过得也算安稳。

可后来,家乡遭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苛捐杂税却分毫未减。家中积蓄渐渐耗尽,为了还债,父亲不得不……”说到此处,嫣儿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梁良和姜曰广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同情。梁良忍不住开口:“姑娘莫要太过伤心,这世道,苦了太多像你这样的人家。”

姜曰广也点头附和:“是啊,天灾人祸,实非人力所能抗。姑娘能在这醉春楼站稳脚跟,成为花魁,也足见姑娘的本事。”

嫣儿苦笑一声,“本事又如何,不过是为了求条活路罢了。有时候,真怀念家乡那些简单快乐的日子,社火的热闹,香包的香气,如今都只能在梦里回味。”

梁良想了想,说道:“姑娘,虽说回不去从前,但庆阳府的那些美好,说不定以后还能再见到。

等世道太平些,您也能回乡去看看。”嫣儿轻轻摇头,“谈何容易,如今家中已无亲人,回去了,又能怎样呢。”

正说着,一旁的姜曰广突然一拍脑袋,“对了,我曾听闻庆阳府有一种特色美食,叫羊肉泡馍,据说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姑娘可还记得那滋味?”

嫣儿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自然记得,羊肉炖得软烂,馍块吸饱了羊肉汤的鲜香,再撒上一把香菜葱花,那味道,真是让人难忘。”

姜曰广兴致勃勃地说道:“可惜我从未尝过,听姑娘这般描述,倒勾起了我的馋虫。

不知姑娘能否详细说说这羊肉泡馍是如何制作的,也好让我解解馋。”

嫣儿见他这般模样,不禁莞尔一笑,“这羊肉泡馍,讲究可多了。首先得选上好的羊肉,用老汤慢炖,炖得那羊肉入口即化。

馍也不能是普通的馍,得是死面馍,自己掰成小块,越小越入味。

等羊肉炖好,将掰好的馍放入羊肉汤中,再加上粉丝、木耳等配菜,大火煮上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就成了。”

梁良听得直咽口水,“听着就觉得好吃,改天定要寻个会做羊肉泡馍的馆子尝尝。”

姜曰广却皱起眉头,“这顺天府怕是难寻正宗的羊肉泡馍,毕竟路途遥远,食材和做法都难保证地道。”

嫣儿眼中露出一丝怀念,“是啊,离了庆阳府,确实很难吃到正宗的。就像这醉春楼的饭菜,虽精致可口,却总少了家乡的味道。”说着,神色又黯淡下去。

梁良看着心疼,情急之下,脱口而出:“Don't be sad,嫣儿。”这话一出口,瞬间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嫣儿满脸疑惑,“公子,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姜曰广也一脸茫然,“梁兄,你这是说什么?难道是你家乡的方言?”

梁良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挠挠头,不知如何解释。

总不能说自己学过英语吧,那不得把这两人吓个半死。

犹豫了好一会儿,梁良才结结巴巴地说:“这……这是我之前在应天的时候,碰到几个弗朗机人,跟他们学了几句。意思是不要伤心了。”

嫣儿和姜曰广这才恍然大悟。嫣儿心里一暖,轻声说道:“多谢公子,难得公子这般有心。”

姜曰广则笑着打趣:“梁兄,你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居然还会弗朗机人的话。”

梁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就是学了几句简单的,觉得好玩。没想到今日倒派上用场了。”

嫣儿看着梁良,眼中多了几分别样的神色,“公子见识广博,又心地善良,实乃难得。只可惜,我如今身处这烟花之地,怕是无福消受公子的这份情谊。”

梁良连忙说道:“姑娘切莫这么说,身处何种境地,并非姑娘所能决定。

在我看来,姑娘才情出众,心地善良,远非那些庸脂俗粉可比。”

姜曰广在一旁看着两人,心中暗笑,“你们俩呀,就别互相吹捧了。今日能与嫣儿姑娘相谈甚欢,也是缘分。

不如我们再请姑娘弹奏一曲,为这美好的夜晚添几分雅兴。”

嫣儿微微点头,起身走到一旁的琴案前,轻轻坐下。

她调整了一下情绪,手指轻轻拨动琴弦,一首悠扬的曲子缓缓流淌出来。那琴声如泣如诉,似在诉说着她的过往,又似在憧憬着未来。梁良和姜曰广静静地听着,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

梁良和姜曰广率先鼓掌,“姑娘好琴艺,这曲子,真是让人如痴如醉。”嫣儿起身,微微欠身,“让两位公子见笑了。”

姜曰广意犹未尽,说道:“姑娘这曲子,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姑娘这琴艺,就如同这古调,高雅脱俗,却少有人能真正欣赏。”

嫣儿眼中闪过一丝知音难觅的感慨,“姜公子不愧是饱读诗书之人,能从我的琴音中听出这般深意。

实不相瞒,在这醉春楼,每日弹奏的多是些迎合客人的曲子,像今日这般随心弹奏,倒也难得。”

梁良看着两人谈论诗词琴艺,心中有些羡慕。

他虽也读过些书,但比起姜曰广和嫣儿,总觉得差了一大截。

不过,他也不甘示弱,说道:“我虽不甚了解诗词琴艺,但听姑娘这曲子,就觉得好听。

就像我听那些走南闯北的商人讲各地的奇闻轶事,虽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精妙,但也觉得有趣极了。”

嫣儿和姜曰广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嫣儿说道:“公子这话说得实在,生活中的乐趣,本就不止诗词琴艺。像公子这般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态度。”

三人又聊了许久,从诗词歌赋到各地风土人情,再到人生理想。不知不觉,夜已深了。

醉春楼里的客人渐渐少了,老鸨也过来提醒,时候不早了。

梁良和姜曰广这才起身告辞。梁良看着嫣儿,眼中满是不舍,“嫣儿姑娘,今日与姑娘相谈甚欢,希望日后还有机会能与姑娘畅聊。”

嫣儿微微点头,“若公子有空,随时欢迎公子前来。”

姜曰广也笑着说道:“姑娘,今日多谢你的款待,改日我和梁兄定当再备薄礼,前来拜访。”

两人走出醉春楼,夜风吹来,带着丝丝凉意。

姜曰广看着梁良,打趣道:“梁兄,我看你对嫣儿姑娘可是动了心啊。”梁良脸一红,“别胡说,我只是觉得嫣儿姑娘身世可怜,又才情出众,忍不住多关心几分。”

姜曰广哈哈大笑,“行了,你就别嘴硬了。

不过,嫣儿姑娘确实是个难得的女子,若你真能抱得美人归,也算是一段佳话。”

梁良白了他一眼,“你就别瞎操心了,先管好你自己吧。说不定过不了多久,你就被琰儿姑娘迷得晕头转向了。”

两人一边斗着嘴,一边朝着客栈走去。

而在醉春楼里,嫣儿望着两人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

今日的相遇,对她来说,或许也是生活中的一段意外插曲,但却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这个夜晚,将成为她记忆中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