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汉室从亭长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狡兔三窟

“当然担心,可咱家的产业都是你祖父用命换来的,绝不能在我手里丢了!”

刘氏眯起眼睛,“再者说了,他赵谦也不过只是安邑县令而已,上面还有河东郡守呢。”

刘珩讶然:“咱家能跟郡守扯上关系?”

须知,县令上面好歹还有个直属的顶头上司,平日里总归有人看着,而在刺史制度已经有些废弛的当下,郡守和国相真真就是郡国里的土皇帝了。

汉代,郡守如国君。

是本郡的实际主宰者,大小事务均可一言而决。

其权力之大,远超想象。比如说,郡守府绝大多数属吏,均由太守自行任免。而社会道德体系要求这些属吏必须像侍奉君王一样,侍奉郡守。

这就是东汉鼎鼎大名的二元君主制。即,除了当今天子,汉代士人、官吏还要将自己的举荐人视为主君。

这跟汉代的特殊政治生态有关。

一般来说,本朝的郡守都是外郡人,上任后会征辟本郡人做属吏。之所以如此,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中央与地方豪强相互妥协的结果。

但不管怎样,对于河东郡的士人豪强来说,河东郡守就是本郡最大的山头,没有之一。

如果刘家真能跟现任太守扯上关系,那确实不用担心安邑县令的胁迫了。

安定皇甫氏厉害归厉害,但毕竟隔得太远了。

而且自家祖母已经嫁到河东几十年了,很难说还有多少情分存在,总感觉指望不上。

可河东郡守就不一样,现官现管嘛。

“硬扯的话,确实有些渊源。”

刘氏回忆道:“现任的河东郡守,名为董卓,凉州人。和你祖父一起平定过乱羌,算是有过同袍之谊......”

“等等!”

刘珩突兀打断了自家祖母的话语,重复道:“现任河东郡守名为董卓?”

“是啊,董卓董仲颖,怎么了?”

刘珩神色僵硬地摇摇头,不知是喜是悲:“没事。”

姓名和字都对的上,又是凉州人,想来应该是刘珩知道的那个董卓了。

说实在的,刘珩也不知道,跟此人扯上关系究竟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最近一段时间看来,应当是件好事。因为此后几年,由于有朝中大佬袁隗征的关照,董卓的仕途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历任东中郎将、破虏将军、前将军、并州牧,封斄乡侯。

背靠这颗大树,无疑能在这乱世中安全许多。

可是一旦打上董卓的标签,后面的日子该怎么办?难道要学习贾文和?

这名毒士的操作手法,可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啊。

但无论如何,董卓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要害人物,刘珩便多询问了几句。经过刘氏一番的解释,他大致明白的其中缘由。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要从安定皇甫氏说起。

刘珩的祖父刘震应募从军后,便被划分到时任中郎将的皇甫规手下。

后来,刘震不仅在抗击乱羌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更是结识了刘珩的祖母,算是真正进入皇甫规的视野,引为亲信。

再后来,皇甫规年迈,便向朝廷推举了“凉州三明”中的另一人——张奂,接替自己镇压凉州羌乱。

永康年间,凉州叛乱的羌人再次进犯三辅,刘震就被划分到护匈奴中郎将张奂麾下。

因为皇甫规的关系,刘震在张奂手下颇受看重。

而此时,董卓正是张奂手下的军司马。

刘、董二人因此结识,又都是豪爽侠义的性格,便有些相逢恨晚的意味,在军中时关系极好。

后来刘震战死,刘珩之父从军时,也受到过董卓的照顾。

但刘珩之父过世后,交情确实淡了不少。

可故人之后,总归还是能说上话的。

“我已经打听好了。”

刘氏嘱咐道:“过段时间,董府君照例会在河东郡内巡视春耕,大概率会经过东郭乡。到时你就拿着你祖父的佩剑,前往拜见。有佩剑作为信物,他应当会见你。只要召见了你,想必那赵谦会知难而退。”

刘珩点点头,应了下来。

确实。

只要他能顺利见到董卓,那么后者在河东郡担任郡守期间,赵谦这个安邑县令多少会有些顾忌。

至少赵谦要好好衡量一下,几亩盐田,是不是当真值得他承受打脸顶头上司的风险。

“安定郡虽然远,但祖母跟娘家的一些亲友,还是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的。如果董卓不愿帮助咱们,大不了祖母带你投奔娘家去。”

“虽然我和娘家的关系,变淡了许多,但肯定不会见死不救的。”

刘珩再次点了点头,但并没多说。

说到底,不管是董卓还是安定皇甫氏,都属于外力,并不能让他真正心安。

万一遇到最坏的情况,两方都不愿意庇佑,那他们怎么办?等死吗?

刘珩还是觉得,将自身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做法,并不稳健。

自身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刘氏好像看透了自家孙儿的心思,忽地一笑,说起了另外的事:

“阿珩,你是不是有段时间没有跟着家族里的捕猎队,一起进山狩猎了?”

“嗯,有段时间了。自从父亲过世后,就没有再去过。”

刘珩不明白祖母为何突然问起这个,老实回答道。

刘家有一支捕猎队,里面全都是精壮男子,人数一直维持在三十左右,都是值得信任的自家人,首领是皇甫威。

刘家的人员构成相对比较复杂,除了祖母刘氏、刘珩、刘芷这些主家以外,还有许多来源驳杂的徒附,以及卖身刘家的奴仆。

奴仆大概二十多个,比如贞娘一家,贞娘本人是刘珩的侍女,母亲在厨房做事,其父要负责十亩地的耕种事宜。奴仆大多因为各种原因,签了卖身契,地位最低,完全属于刘家的私产。

而所谓徒附,是指依附于刘家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佃户、宾客(或者也叫家臣、家吏)。

佃户的地位比奴仆略高,人数也最多,足足二十户、将近一百人,主要是一些破产的自耕农,以及一部分奴隶转化的。

地位最高的是宾客、家吏,比如皇甫威和刘震父子的一些亲卫随从。他们自己家中也有田地,但主要还是依附于刘家生活。

刘家捕猎队的成员,就是从这三类人中选用的。

每年的农闲时节,都会进山捕猎。

“兔子尚且知道多准备几个藏身的窝,你祖母岂会不知道给自家多留一条退路?”

刘氏走到刘珩身前,抬起头,看着比自己高出一截的健壮孙儿,神色郑重:“从你父亲过世开始,我就让阿威他们借打猎的名义,在山里寻找适合藏身的位置,暗中已经建好了两处据点。”

“万一出现无法抗拒的灾祸,大不了进山当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