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密度进化与高斯近似算法
密度进化(density evolution,DE)的基本思想是由Gallager[4]提出的。Richardson等[8-9]和Chung等[10]最早利用密度进化分析LDPC码采用BP算法的渐近行为。他们的研究表明,对于许多重要的信道,例如加性白高斯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当码长无限长时,针对随机构造的 LDPC 码集合,可以用DE算法计算出无差错译码的门限值。因此,DE算法能够比较与分析LDPC码的渐近性能,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1.密度进化
所谓密度进化,就是在Tanner图上计算与跟踪LLR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PDF)。假设信道LLR的概率密度函数为p(L);第l次迭代,变量节点到校验节点外信息的PDF为p(Ml),校验节点到变量节点外信息的PDF为p(El)。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外信息的PDF会演化。
DE成立的两个独立性假设如下。
(1)信道无记忆,这个假设是指各个接收信号相互独立,因此互不相关。
(2)Tanner图不存在长为2l或更短的环,这样保证了各节点传递的外信息相互独立。
首先,观察(3,6)规则LDPC码的BP译码过程。以某个检验节点为根节点构成的消息传递树如图2-3所示。
图2-3 (3,6)规则LDPC码的BP译码消息传递树
如图2-3所示,在一次迭代中,作为根节点的校验节点向连接到它的某个变量节点传递信息,这个变量节点接收到两路校验节点信息以及信道信息后生成外信息,传递到与之相连的下一层的dv-1=2个校验节点。而这两个校验节点又可以进一步扩展 dc-1=5个变量节点。这样经过两次迭代,根节点的信息传递到了(dv-1)(dc-1)= 2 × 5=10个变量节点。注意,在变量节点处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信道信息。
一般地,对于(dv,dc)规则LDPC码,BP算法的迭代计算式为
对于变量节点向校验节点传递的消息,由于各消息相互独立,因此外信息的PDF是各个消息PDF的卷积,表示为
其中,*表示卷积运算。由于式(2-32)涉及dv-1个卷积运算,复杂度较高,通常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代替,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
类似地,根据式(2-31),校验节点向变量节点传递的消息可以分解为两部分,即
其中, 是模2加运算,而是普通的代数求和运算。由于各个变量节点输入的外信息相互独立,因此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为
上述计算涉及dc-1个卷积运算,也可用FFT代替。
最终,译码比特LLR的PDF可表示为
上述规则LDPC码的PDF计算可以进一步推广到非规则LDPC码。此时变量与校验节点信息的PDF计算式为
由此,DE算法过程可以简述如下。给定一组度分布(λ(x),ρ(x)),针对B-DMC,利用信道对称性条件,假设发送全零码字,给定信道条件,例如二进制输入加性白高斯噪声(binary input 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 BI-AWGN)信道的均方根噪声σ,反复进行式(2-27)的概率密度函数迭代运算。当迭代次数充分大时,比特 LLR Λ<0对应的概率就是译码的差错概率,即。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为,BI-AWGN信道下,(3,6)规则LDPC码p(M l)与p(El)演化结果分别如图2-4和图2-5所示。
图2-4 (3,6)规则LDPC码 p(Ml)演化结果
由图2-4可知,初始分布p(L)为高斯分布,随着迭代次数增加,p(Ml)仍然为高斯分布,并且LLR均值逐渐增大,其小于0的拖尾逐步减少,直至趋于0。
图2-5 (3,6)规则LDPC码 p(El)演化结果
由图2-5可知,在迭代早期,例如第1次迭代,p(El)并不是高斯分布,但随着迭代次数增大,函数形状越来越接近高斯分布,并且随着LLR均值逐渐增大,小于0的拖尾趋于消失。
利用密度进化算法,我们可以针对特定度分布计算其译码无差错的噪声门限。
定义2.3 对于BI-AWGN,噪声门限定义为
仍然以(3,6)规则LDPC码为例,在BI-AWGN信道下,不同信噪比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io,BER)性能如图2-6所示。当(σ=0.881)时,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误码率不收敛;而当(σ=0.879)时,迭代次数超过100后,误码率已经趋于0。由此可见,噪声门限必然满足0.879<σ*<0.881。我们可以通过DE算法确定其精确值为σ*=0.88()。
图2-6 (3,6)规则LDPC码不同信噪比的BER性能
码率,反解BI-AWGN信道容量,可以得到极限信噪比,相应的噪声门限σ*=0.978 69。由此可知,(3,6)规则LDPC码的噪声门限与信道容量极限还有很大差距。这种码性能受限的关键原因是度分布过于规则,为了逼近信道容量极限,需要对变量节点、校验节点的度分布进行优化,设计高度不规则的 LDPC 码。研究者借助密度进化工具,采用差分演化或迭代线性规划算法,得到了高性能的度分布。其中最著名的是Chung等[10]基于DE算法得到的优化分布,如式(2-38)所示,其变量节点度分布为2~8 000,具有高度不规则性。
上述分布对应的信噪比,噪声门限σ*=0.978 186 9,与信道容量极限的差距为0.004 5 dB。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分析的是码长与迭代次数趋于无穷大的极限信噪比,即N→∞,l→∞。从渐近性能来看,即使码长无限长、迭代次数无限大,这种不规则LDPC码仍与信道容量极限有0.004 5 dB的差距,因此这种不规则LDPC码只能逼近BI-AWGN信道的容量极限,但严格意义上讲是容量不可达的。从有限码长性能来看,Chung等[10]构造了最大度为100与200的不规则LDPC码,码长N=107,迭代2 000次,误比特率为10-6,距离香农限约0.04 dB,远未达到信道容量极限。
尽管如此,基于DE算法构造渐近性能优越的度分布为设计逼近信道容量极限的 LDPC 码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沿着这一思路,人们构造了众多的高性能的LDPC码。
2.高斯近似
密度进化是一个良好的理论工具,能够精确分析给定度分布的渐近性能,但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LLR分布的量化精度。一般而言,只有高量化精度才能获得准确的门限值估计,但即使采用FFT,计算复杂度仍然巨大。
作为一种替代分析工具,高斯近似(Gaussian approximation,GA)[11]虽然牺牲了一些准确性,但显著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高斯近似假设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的外信息近似服从高斯分布,因此这些信息的方差是均值的一半,它们的概率密度函数完全由均值决定。这样我们只要在迭代过程中跟踪外信息的均值,就能够预测渐近性能。
对于(dv,dc)规则的LDPC码,假设变量节点v与校验节点u消息的均值分别为mv与mu,则第l次迭代变量节点消息的均值递推式为
其中,第0次迭代(即初始分布)对应的校验节点消息均值为0,即。
而校验节点消息的均值递推式为
其中,函数ϕ(x)定义为
在实际应用中,函数ϕ(x)涉及复杂的数值积分,一般采用两段近似公式,即
对于度分布为(λ(x),ρ(x))的非规则LDPC码,其变量节点消息的递推式为
而校验节点消息的递推式为
综上所述,密度进化与高斯近似是两种分析迭代译码渐近性能的理论工具,不仅可以用于 LDPC码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也可用于 Turbo码的性能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