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被撤职后,加入竞争工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穿越四合院

“技术部的部长刘明啊……”

陈旧的广播里,一道女声悠悠传来,一连响了三遍,回荡在轧钢厂的每一寸空间。

刘明不屑地哼了一声,手里攥着个信封,大步流星地离开了办公室。

他全然不顾技术部内那些同事们投来的讥讽眼神,径直迈出了技术部的大门。

刘明,其实是个穿越者。

穿越那天,他还是个高中生呢。凭借着自带的“金手指”,他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谢绝了校长让他留校的邀请,回到了四九城,在轧钢厂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一步步晋升为工程师,最后还带着技术科那几只“小猫”,慢慢发展成了拥有二三十人的技术部。

刘明当上技术部部长后,轧钢厂的机器坏了再也不用求助于外人了,还设计出了一些新颖的产品,远销国外,换来了不少外汇。

后来,他又发现了灵泉空间,那里的时间和现实时间比例是1比100。刘明在空间里养了大批牲畜,种了大量粮食。

这些物资极大地丰富了轧钢厂的粮食供应,让工人们的伙食改善了不少。

就因为这样,刘明还兼任了后勤处主任。

可后勤处主任这职位,一直都是李副厂长李怀德的人在担任。刘明不肯接受李怀德的拉拢,李怀德就先在厂里举报刘明“贪污受贿”,又联合四合院里的那些人一起举报刘明生活作风不正。

而这项罪名之所以成立,还是因为刘明在轧钢厂没有“靠山”,没人替他说话。

最让刘明意想不到的是,那个拿好处最多的杨厂长,竟然也没站出来替他说句话。

要是他肯出面,自己或许还能留在技术部呢。

结果现在,自己算是“孤家寡人”了,眼看就要去扫厕所了。

刘明可不是那种能忍气吞声的人,他写好辞职信,就直奔杨厂长的办公室。

在厂长办公室,刘明强忍着不耐烦,和杨厂长敷衍了几句,就转身离开了。

“哼,希望你们以后别来求我!”

刘明看着轧钢厂的牌匾,不屑地哼了一声。

他骑上自行车,刚准备走,就听到有人喊他。

“刘部长,刘部长,您稍等一下!”

刘明疑惑地回过头,想看看是谁在叫他。

“李厂长?”

估计是来这儿求订单的吧,刘明心里暗自琢磨。

喊他的人叫李建设,是四九城红星第一轧钢厂的厂长。(刘明所在的轧钢厂全名叫“红星第三轧钢厂”)

按理说,第一轧钢厂才是四九城钢厂的龙头老大,怎么会跑到第三轧钢厂来求订单呢?

其实,原来第一轧钢厂确实是四九城的钢厂老大,但自从刘明到了第三轧钢厂后,四九城的钢厂格局就变了。

现在,四九城里哪家钢厂不看第三轧钢厂的脸色?

“呼呼呼!”

李建设跑到刘明跟前,先喘了几口粗气,然后才问:“刘部长,您以后有什么打算啊?”

李建设本来想问刘明是不是还打算留在第三轧钢厂,但一想到刘明留下来得去扫厕所,就换了种问法。

“我现在已经不是技术部部长了。”

刘明先否认了一句,然后才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我打算先歇一阵子,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要是四九城这边没合适的,我可能会去东北闯荡闯荡。”

刘明原本的计划是,如果在四九城找不到工作,就给恩师写封信,请老师帮忙物色个职位。

李建设一听,顿时喜上眉梢。

“这可真是太好了!”

刘明一脸懵:???

不是,兄弟,你这啥意思啊?

李建设猛地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解释道:“刘工,您别误会,我是说,我们第一轧钢厂的技术科正缺个科长呢,您要是不嫌弃,来我们这儿怎么样?”

刚才刘明说了,别叫他刘部长,直呼其名又显得不尊重,所以李建设就决定叫刘工了。

虽然刘明被撤了职,但他的“工程师”头衔,轧钢厂可是撤不掉的。

刘明摇了摇头,刚想开口拒绝。

李建设见状,赶紧又说道:“刘工,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要是来我们第一轧钢厂,不仅当技术科科长,还兼管后勤部,两份工资分开算,另外,我还特批给您一座独门小院。”

“这院子不算厂里的财产,就算您以后不在厂里干了,这院子也是您的!”

见刘明有拒绝的意思,李建设连忙在原本就丰厚的待遇上,又加了一码。

说实话,刘明确实有点动心了。

他在那个乌烟瘴气的四合院,真的是待够了。

现在第一轧钢厂给出的条件,薪资待遇和之前比没啥大差别,还多送了一座小院,以后既能远离那些烦心事儿,又能随心所欲地干自己想干的。

最重要的是,加入第一轧钢厂,自己就能让那些短视的人看看,到底是谁让轧钢厂起死回生的。

刘明年轻气盛,被这么一激,哪能咽下这口气。

他之所以没立刻答应,就是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可不是走投无路的人。

“厂长,我都这样了,您真的没必要这么做。”

李建设摇了摇头,一脸坚定。

“刘工,杨伟民不懂你的价值,但我懂。第三轧钢厂能在这么短时间里焕然一新,全靠你。”

“你要是觉得待遇不够,只管开口,我尽量满足!”

李建设一副“只要你肯来,啥都好说”的态度。

刘明忍不住笑了。

果然,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自家人,而是你的对手。

想当年,刘明刚到第三轧钢厂时,厂里才一千来人,而第一轧钢厂可是有三千多号人,是四九城钢厂的领头羊。

结果因为刘明研发出各种新产品,升级了第三轧钢厂的设备,抢了大量订单,还做起了出口赚外汇的生意。

这让上面的政策都开始向第三轧钢厂倾斜。

第一轧钢厂为了维持运营,后来不得不低头,来曾经的小弟这儿求订单维持开销。

可以说,因为刘明的出现,四九城的钢厂格局彻底变了,第三轧钢厂成了老大。

“李厂长,我要是不答应加入第一轧钢厂呢?”

刘明开玩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