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实践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推荐序一

解决学习形式主义的一剂良药

中国引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念已经30多年,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号召,也将近30年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其实有关“学习型”的一系列理念和方法,是信息化、全球化和高新技术时代的产物,是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它们都指向一场人类学习的大转型、大变革。

这场学习的大变革究竟要变革什么?要变革的是那种只是把捧着书本读书、对着书本答题、坐在课堂上听讲座等看作学习的想法,变革的是学习中的形式主义。那么学习型组织倡导什么样的学习呢?倡导的是从问题开始,研讨式、共享式和跨界跨学科的,通过激活每个人的潜能来激发团队智慧,从而不断把学习引向深入,最后实现不断创新的学习。

但是,在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并没有彻底解决,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学习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不针对问题,学习“空对空”,学用“两张皮”;也有的将学习变成“表演秀”,大家念着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一些领导干部乐于当主角,大家不得不当配角来配合。此外,有些单位虽然不演戏、真学习,有的拿出问题组织大家学习、商讨解决办法,但是接下来往往对于团队学习中形成的问题解决方法不够重视,最后对相关问题还是领导定调子、拿主意,成员齐点赞、表决心,一人决策替代群策群力,没有落实到实际效果上。

对于解决组织学习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我先后提出了一些观点和主张,例如学习从列问题清单开始,研究问题要靠自由团队,学习的关键要提高团队智商,学习要以链式方式一步步开展,学习的效果要体现在团队创新上,等等。这些观点在《带着问题学:裸面学习法》《链式学习法:组织学习的六级台阶》《找点:精准高效的做事方法》等几本书中都有论述。《行动学习实践手册》的作者之一张东成是我的学生,他在本书中也提到了相关内容。

解决学习形式主义问题,行动学习是一个好办法,但在具体推广应用上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不能抛开国内外实践上有效的方法,只是滥用行动学习之名,挂羊头卖狗肉;另一方面要避免简单生硬地套用国外的方法,不知变通。

关注和研究组织学习绕不开行动学习,其实行动学习法是整个学习大变革潮流中较早出现的方法,也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组织学习方法之一。张东成读书时候,我曾经给学生们布置过一个题目,要求他们关注和研究通用电气的行动学习、瑞典的学习圈、彼得·圣吉倡导的世界咖啡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相关技术方法。他毕业后,一直在研究有关问题,而且在工作实践中有了一系列具体的探索和体会。

其实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校(以下简称“中共中央党校”)毕业的,也都长期对学习型组织问题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密切关注现实问题,是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点。他们毕业参加工作后,持续关注和思考组织学习问题,共同写作《行动学习实践手册》一书,我感到很欣慰。

这本书是一部行动学习的理论结合实践的通俗读物,对于读者可以有三个帮助:省时、省力、有启发。

省时:书中关于行动学习理论和工具的内容介绍,见诸相关书籍,虽然并非首创,但作者进行了综述汇总和梳理,省去了读者大量翻阅相关书籍的烦琐。

省力:书中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进行解读,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对于初步接触和了解行动学习的读者来说,降低了理解思考的难度。

有启发:案例部分介绍了三类实践应用场合的四个典型案例,内容具体深入,案例各有侧重,带给读者启发和借鉴。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习时报》原总编辑

钟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