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安人之道

导言

很多人关心我们中国的管理,有没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实际上我们用一本书就可以回答了,它就是《大学》。从大学之道里面,我们可以引申出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絜矩之道三个向度,建构了适合中国民族性的M理论。但是“道”是要行的,不能当作一种理论来看。所以管理者必须清楚安人之道、经权之道和絜矩之道,然后把它们当作企业里面的共识,大家真正按照这个方式、这个方向来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易知易行,知行合一。

安人之道是什么?就是“以人为本”。所以如果你真正想把“以人为本”作为信念,而不是口头禅,那你首先就要安人。

经权之道是什么?“经权”就是“与时俱进”。任何方法与规定,过一段时间就不适用了。因为时过境迁,合理性就要随之调整。“与时俱进”的意思就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不进步就退步了。因此真正的“与时俱进”,就是要持经达变,原则不能变,方法一定要随着时间而变。

什么叫絜矩之道?就是我们今天常讲的“和谐社会”。我们这个“和谐社会”是要讲给全世界的人听的,要让全世界都对我们中国有信心。否则,我们中国今天要想和平崛起,也是相当困难的。

今天我们许多公司,整天都说要做强、做大,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如果这样说,就表明我们接受的观念就是西方的两个字,叫作“富强”。你把企业做得很强很大,但员工整天不安,又有什么用?其实有很多知名的企业,员工是很不喜欢待在里面的。但是员工为什么没有走?就仅仅是因为待在里面挣钱多而已。

富国强兵,这历来不是中华文化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求的是安足,心安理得,那才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其实强大和安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我们把企业做强做大,要问安不安?做大时很安你就大,做小时很安你就小,为什么一定要做大呢?因此企业的规模大小根本不是问题。大有大的好处,小有小的优点,各得其安。有人说企业做大才是好的,我不太赞成这种观点。企业做强就是准备要弱,其实倒闭的都是那些做大而不安的企业。

一个人要知足常乐。不知足,你永远不会快乐。企业天天求大、求强,就没有一个人能乐得起来。所以我们企业发展的重点是摆在“安”和“足”上,不会摆在“富”和“强”上的。

但是这样一来,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是不是看不起有钱的人?因为很多人有这种解释:“中国人看不得人家赚钱。”其实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富也可以安,但是有条件的。富了自然安,穷也能安,所以富和不富其实不是主要的因素。一个人能够随遇而安,那才是最高境界。

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做小点心的人,他喜欢做时就多做一点,不爱做时就少做一点,完全自己做主。然后他也不开设店铺,到时候就拿出去卖,卖完就回家了。我就问他:“你技术这么好,做出的点心大家都喜欢吃,为什么不开个店铺呢?”他说:“我为谁辛苦、为谁忙?”这一句话就讲完了。而且他告诉我:“真正做大以后,我的东西就一定不好吃了,因为我不可能做得又大又好吃。”他很有智慧,也很快乐,只有人家去求他的,他从来不需要去求别人。

我们今天不是这样。许多人强迫自己工作就是为了做强做大,然后到处去求人,显得可怜兮兮的。因为求人是最可怜的。“有条件我就做大,可是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做小”,这才是许多聪明的中国人的真实想法。

“足”是什么?足就是可伸可缩。中国人的可爱之处,就是能屈能伸。我们该委屈的时候,就委屈,可是会很“足”,因为我们不和别人比,只同自己比。中国人有绝对的自主权,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人的尊严就在于自己可以做决定,如果自己不能决定,就是奴隶,就是奴才。

中国人是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可强可弱。所以孔子说:“无可无不可。”并非是毫无原则,与世浮沉,这样也可以,那样亦无所谓。管理者无所拘泥,无所固执,凡事“无可无不可”,才能够因时制宜,以求恰到好处。

我们必须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是不相同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没有必要走上同一条路。各自发展,各走各的路,只要自己觉得心安理得,觉得知足常乐,这不是很愉快吗?

“安”是人生的根本要求。我国心理学家陈大齐教授生前对于“安”的研究,非常深刻,他指出:“人的一生,自出生至死亡,可谓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安宁。”我们早上相见,互道早安,祝福整日安宁;晚间告别,亦各道晚安,以互祝整夜的安宁。送别亲友,祝其一路平安;书信往来,也免不了祝其“康安”或“近安”。

企业伦理的根本要求,也不外乎一个“安”字。现代企业经营的安人之道,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安顾客。

顾客不安,就是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企业再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中国人喜欢说“顾客如云”,就表示顾客像云一样飞来飞去,说走就走,说不买就不买,说翻脸就翻脸,是最不固定的。长期的顾客突然就变心了,这都是可能的。顾客安了,你就知道你的产品不错、服务态度不错、销售渠道不错,还有最近市场也不错,样样都知道了。

(二)安员工。

员工会跑掉,即使他不跑也有人想挖走他。只要你的公司做得好,就有人看中你的员工,要挖走他们。所以员工稍有不安,他就走了,有可能把企业的机密、核心技术,甚至整个管理队伍都带走。

(三)安股东。

股东是企业的投资人,他最不放心的就是把钱放在别人口袋里面。股东有不安,就会抽走资金或要求减少出资,企业不得不重新组合,可能面临员工离开、信用下降、形象受损等一系列打击。企业就会由此垮掉或被对手吞并。

(四)安社会。

我们要考虑社会大众对公司的形象安不安,信不信赖。老实讲,凡是经常改组董事会的企业,社会大众就开始怀疑了,认为里面一定有问题,对企业的产品就不信任了。社会反企业的情绪高涨,即是社会大众不安的迹象,企业唯有善尽社会责任,才得安然长存。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安人”,即是“把握正当的方法来消灭企业内外的不安”。所谓“正当”,系指“为所当为”而非“为所欲为”,也就是本着“企业是为了贡献于社会而制造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宗旨,自觉履行其责任。一方面“安内”,使全体员工与所有股东都获得其“安”;一方面“攘外”,使社会大众与顾客皆安宁并乐于支持或爱用,减少外界竞争或各种变迁所产生的压力。

企业的“安内攘外”,如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或许可以获得短暂的利益,带来眼前的安宁,但这是“小安”“暂安”,也是“虚安”,因为不久的将来,一旦真相暴露,立即陷入更大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