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星空:读西游 识星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西方星座简史

今天国际通用星座的源头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生活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凭借非凡的想象力将一颗颗恒星勾连成他们心目中伟大的神灵与奇异的怪兽,由此诞生了最早的科学——天文学。在反映公元前1000年或更早星象的文献《穆拉品》(又称《犁星》)中,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天蝎、摩羯、长蛇、乌鸦等现代星座的雏形已经出现。

包括黄道星座在内的部分美索不达米亚星座被古希腊人接受,他们将这些星座与本民族的神话故事融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奥林匹斯诸神统御的星空世界。约公元150年,生活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希腊裔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天文学大成》中,将1022颗恒星归入48个星座,后世称其为“托勒密星座”。

黄道以北21个星座:小熊座、大熊座、天龙座、仙王座、牧夫座、北冕座、武仙座、天琴座、天鹅座、仙后座、英仙座、御夫座、蛇夫座、巨蛇座、天箭座、天鹰座、海豚座、小马座、飞马座、仙女座、三角座。

黄道星座12个: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宝瓶座、双鱼座。

黄道以南15个星座:鲸鱼座、猎户座、波江座、天兔座、大犬座、小犬座、南船座、长蛇座、巨爵座、乌鸦座、半人马座、豺狼座、天坛座、南冕座和南鱼座。

中世纪,欧洲科学的发展几近停滞,伊斯兰学者扛起了天文研究的大旗。拉赫曼·苏菲的《恒星之书》继承了托勒密48星座,并为每个星座配了两幅星图,一幅是地球上看到的正常状态,一幅为天球外看到的镜像图(这是为制作天球仪准备的)。虽然苏菲是波斯人,但《恒星之书》用阿拉伯语写成,书中他为很多亮星起了名字,如Altair(意为飞翔的鹰,中文名河鼓二)、Deneb(意为母鸡的尾巴,中文名天津四)等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恒星的专用名大多来源于阿拉伯语的原因。

 1516年阿拉伯语《恒星之书》抄本中互为镜像的两个天龙座图像,龙的形象明显受中国文化影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文艺复兴使欧洲再次成为世界天文学的中心,此时的天文学家和制图师热衷于创造新星座来填补托勒密留下的空白天区。1536年,德国数学家及制图师卡斯帕·沃佩尔将原本属于狮子座一部分的后发星群独立出来,设立后发座。荷兰天文学家、制图师彼得鲁斯·普兰修斯于1589至1613年制作的天球仪上先后列出了天鸽、南十字、鹿豹和麒麟等星座。

大航海时代,欧洲人跨越赤道抵达南半球,过去不为人知的群星展现在他们面前。1595至1597年,荷兰人皮特·凯泽与弗雷德里克·豪特曼在前往东印度群岛探险期间,对南天恒星进行了测量。后来据此设立了12个南天星座,它们是天燕座、蝘蜓座、剑鱼座、天鹤座、水蛇座、印第安座、苍蝇座、孔雀座、凤凰座、南三角座、杜鹃座和飞鱼座,后人称为航海十二星座。

波兰天文学家约翰内斯·赫维留的恒星测量达到了人类肉眼观测极限。1690年,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星图集中,出现了赫维留创立的10个星座,其中猎犬座、蝎虎座、小狮座、天猫座、盾牌座、六分仪座、狐狸座等7个保留至今。

1751年,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来到南非好望角,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这位工作狂精确测量了近1万颗南天恒星。1756年拉卡伊南天星图正式公布,这幅星图包含14个新星座,与航海家以动物命名星座不同,拉卡伊星座多以当时自然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新发明命名,它们包括唧筒座、雕具座、圆规座、天炉座、时钟座、山案座、显微镜座、矩尺座、南极座、绘架座、罗盘座、网罟(gǔ)座、玉夫座、望远镜座。此外,因为托勒密的南船座过于巨大,拉卡伊将其拆分为船底座、船尾座、船帆座三个独立星座。

17至19世纪,还有很多人参与到设立星座的“星球大战”中,比如我们熟悉的哈雷彗星发现者英国天文学家哈雷,为讨好英王查理二世就称曾创造过一个“查理橡树座”。19世纪初各种星座的数目已经膨胀到150多个,这些形形色色的新星座将星空搅成了一锅粥。为改变这种混乱局面,1922年刚刚成立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一次会议就做出决定,将无人使用和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星座统统删除,确立了今天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星球大战”尘埃落定,普兰修斯、凯泽、豪特曼、赫维留、拉卡伊成为胜利者。

 美男子安提诺乌斯深得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喜爱,公元130年,他在陪同皇帝巡游埃及时不幸溺亡,年仅15岁,为了纪念安提诺乌斯,哈德良命人设立一个星座来纪念他。在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中天鹰座内有6颗恒星并没有参与构成鹰的图像,它们被称为“安提诺乌斯”。1536年,在卡斯帕·沃佩尔制作的天球仪上首次出现了安提诺乌斯的形象,此后众多天文学家都将他视为一个独立星座,直到1922年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