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迎新春年味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风竹迎春:老年风竹队的春节表演》

《风竹迎春:老年风竹队的春节表演》

一、风竹队的缘起

在这个宁静祥和的小村庄里,春节的筹备总是充满了浓浓的传统韵味。而老年风竹队,就像一颗散发着独特魅力的明珠,镶嵌在春节的表演盛宴之中。

老年风竹队的成立,源于村子里几位热爱传统文化的老人。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李大爷。李大爷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一生都对民间艺术情有独钟。他身形消瘦,但精神矍铄,眼睛里总是透着一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艺术的执着。

有一年春节前夕,李大爷看着村里的孩子们热衷于现代的娱乐方式,而一些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却渐渐被遗忘,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失落。他找到自己的几位老友,都是些在村子里德高望重、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老人,其中有擅长手工制作的张爷爷,精通传统音乐的王老,还有能说会道、组织能力颇强的赵奶奶。

李大爷对他们说:“咱们村子的春节,不能少了传统的味道。以前咱村有舞龙队、秧歌队,现在咱们也成立个特别的队伍,把老祖宗传下来的风竹表演重新拾起来,让春节更有年味儿。”

张爷爷一拍大腿,说道:“好主意啊,风竹这东西,现在的年轻人都没见过,咱们得让他们知道咱老祖宗的玩意儿有多精彩。”

于是,老人们说干就干。他们在村子的祠堂里腾出一块地方,作为风竹队的排练场地。风竹,这种古老的表演艺术,需要精心制作的道具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二、风竹的制作

风竹的制作是一项极为精细且耗时的工作。张爷爷承担起了这个重任。

他先从村子后面的竹林里挑选了最笔直、最坚韧的竹子。那些竹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淡淡的青绿色光泽,仿佛已经在期待着成为风竹表演中的重要角色。

张爷爷把竹子砍回来后,仔细地削去多余的枝桠,将竹子的表面打磨得光滑无比。每一根竹子都像是他的宝贝,他一边打磨一边念叨着:“这竹子啊,就像咱村子里的人,看着普通,可骨子里透着一股精气神儿。”

接下来是制作风竹的关键部分——竹节的装饰。王老从自己的旧物箱里翻出了各种彩色的丝线、铃铛和小彩旗。他们把彩色的丝线缠绕在竹节上,一圈又一圈,像是给竹子穿上了五彩的衣裳。铃铛则被巧妙地挂在竹节之间,轻轻一动,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是竹子在微风中轻轻的低语。小彩旗上绣着各种吉祥的图案,有代表福运的蝙蝠,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如意花纹。

而风竹的头部,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具创意的部分。老人们用彩纸糊成各种形状,有栩栩如生的龙头,那龙眼是用黑色的玻璃珠做成的,在阳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还有灵动的凤凰头,五彩的羽毛像是天边的云霞。

经过老人们几个星期的努力,风竹终于制作完成。那些风竹,整齐地排列在祠堂的角落里,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又像是即将在春节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明星。

三、风竹队的成员与排练

风竹队的成员都是村子里的老人,他们年龄大多在六十岁以上,但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热情。

李大爷负责整体的编排和指挥。他根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特长,设计了一套独特的表演动作。

赵奶奶虽然身体有些发福,但动作却十分灵活。她在队伍里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每次排练时,她总是第一个到达祠堂,然后热情地招呼着其他队员。

还有腿脚不太灵便但节奏感很强的陈爷爷,他虽然不能做太复杂的动作,但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敏锐感知,在队伍里负责把握表演的节奏。

排练的过程充满了欢笑和汗水。一开始,老人们的动作有些生疏,不是风竹拿不稳,就是步伐不一致。但他们没有丝毫的气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

李大爷大声地喊着口号:“一二一,左右左,大家跟上节奏,把风竹举高一点,对,就是这样。”

王老则在一旁敲打着自制的小鼓,为老人们的排练提供着节奏的指引。那鼓声,虽然没有专业鼓乐那么响亮,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就像老人们对春节表演的热情,虽然质朴,却无比炽热。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们的表演越来越熟练。他们的动作从最初的生硬变得流畅自然,风竹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

四、春节表演:风竹队的登场

春节终于到了,村子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风竹队的老人们早早地来到了村子的广场上,他们穿着统一的红色唐装,那鲜艳的颜色让他们看起来格外精神。风竹被老人们紧紧地握在手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风竹上的铃铛、彩旗和彩色丝线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广场上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大家都在期待着各个表演队伍的精彩演出。当主持人宣布老年风竹队即将登场时,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风竹队的老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了广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那笑容里包含着对自己几个月来努力排练的自豪,也包含着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的深深热爱。

五、表演高潮:风竹之舞

1. 风竹初展表演开始了,随着王老手中的鼓槌轻轻落下,一阵悠扬的鼓乐声响起。风竹队的老人们先是整齐地站成一排,将风竹高高举起。风竹在微风中轻轻晃动,铃铛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在向观众们问好。

然后,老人们开始缓慢地移动脚步,他们手中的风竹也随之摆动。风竹的头部在空中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像是在描绘着一幅美丽的画卷。那彩色的丝线、小彩旗和铃铛在风中飞舞,就像一群欢快的小精灵在嬉戏。

“看啊,这风竹真好看,就像活的一样。”一个小孩子兴奋地对他的妈妈说。

2. 风竹盘旋紧接着,老人们的队形开始变换。他们从一排变成了一个圆圈,然后慢慢地向内靠拢。风竹在他们手中开始快速地旋转起来,就像一个个旋转的彩色陀螺。铃铛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像是一场急促的雨打在玻璃上。

风竹的头部不断地上下起伏,仿佛是在追逐着什么。老人们的脚步也加快了速度,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专注。

在风竹的旋转中,人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风在田野里吹拂着,吹醒了沉睡的大地,吹开了花朵,吹绿了柳枝。

3. 风竹交辉随着鼓乐声的节奏变化,风竹队的老人们又分成了两组。一组老人将风竹高高举起,另一组老人则在下方穿梭。风竹在空中交错而过,铃铛声、彩旗的飘动声和老人们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独特的交响乐。

上方的风竹像是天空中的彩虹,下方的风竹则像是大地上的溪流。彩虹与溪流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妙氛围。

“这风竹表演真是太有创意了,老人们太厉害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忍不住赞叹道。

4. 风竹祈福表演接近尾声时,老人们再次集合在一起。他们将风竹摆成了一个巨大的“福”字形状。风竹静止不动,只有铃铛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个“福”字,代表着老人们对村子里所有人的新年祝福。他们希望新的一年里,村子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们幸福安康。

整个广场陷入了一片寂静,人们都被老人们的表演所感动。然后,一阵热烈的掌声打破了寂静,这掌声持续了很久很久,仿佛是村民们对老人们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六、表演背后的意义与传承

老年风竹队的春节表演,不仅仅是一场精彩的节目,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传统的坚守。

对于老人们来说,风竹队是他们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风竹表演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候,他们看着长辈们表演风竹,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向往。现在,他们自己成为了表演者,将这份传统的艺术传承下去。

对于村子里的年轻人和孩子们来说,风竹队的表演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很多年轻人都热衷于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而风竹队的表演,让他们看到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艺术瑰宝,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表演结束后,有几个年轻人主动找到李大爷,表示想要学习风竹的制作和表演。李大爷的眼睛里闪烁着欣慰的光芒,他高兴地说:“好啊,好啊,传统文化就得靠你们年轻人来传承。”

在这个春节里,老年风竹队用他们的表演点缀了节日的欢乐氛围,也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每一个村民的心中。他们的故事,将成为村子里一个美丽的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老年风竹队的春节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老人们对风竹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