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军蚁卒,到天下共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3章 蓝关之战(二)

只用了不到三个时辰,便接近了剑岭军的临时营地。

好在剑岭军的战兵也不是吃素的,白羽营受过专业的斥候训练。

后半夜,白羽营六个小队轮番上阵。

在营地数里外,对偷偷摸过来的北蛮斥候展开对捉厮杀!

一夜下来,白羽营战果丰厚。

尤其是周毅利用这个远离大军的机会,让聂政协同自己出手,斩获颇丰。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众人察觉到被派往这个方向的斥候数量越来越多。

想来也是,斥候频频失联,傻子都能反应过来有问题。

不过,在弄清楚敌军数量之前,蛮军还是只会持续派人探查。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行军打仗必须要确认敌军的数量,大军才能出发。

当然,这也并不是一味送死,蛮子的斥候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

最开始还都只是普通人,到凌晨时分,周毅便碰见了后天三品的斥候精锐。

北蛮军中和魏军的组织结构类似,四品及以上是军官,这种死亡率极高的任务一般不会出动。

这一夜下来,光入品斥候的首级,周毅就带回了二十一个,余者未算。

面对这样的情况,天刚亮,宇文御就下令全军向后撤离。

虽然这些斥候的并不知道多少信息,但至少认得自家率军将领姓甚名谁。

通过分开拷问,得到了冒乎史奇的名字。

宇文御在边关待了半辈子,对冒乎史奇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此人是北蛮单于冒乎图的侄子,在北蛮王庭内官至右大都尉,为人阴险狠辣,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面对这种人,继续留在此地,并无破局之法。

两千剑岭军都是精骑,行动起来十分迅速。

在宇文御的控制下,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甩掉了剑岭军身后跟着的斥候。

随后,更是一口气退到了蓝关城地界的边缘。

宇文御倒不是要跑,而是打算先与佐兵汇合。

剑岭军收到求援时,距离蓝关城不过两日正常行军的距离。

如今已经是第三日清晨,佐兵队伍日夜兼程下,终归是到了蓝关城地界边缘。

二者汇合后,宇文御当即下令:除玄甲、虎盾二营外,其余战兵迅速下马,与佐兵交换甲胄!

看着将士们的行动,罗平边有些犹豫的问道:“这样真的能行吗,失了甲胄,对战兵的战力损失太大了。”

“冒乎史奇我打过几次交道,这人虽然谨慎,但却和他叔叔冒乎图一样,狡诈而又贪婪!”

宇文御沉声说道:“屁股后面的斥候,我故意放走了几个,他们回去之后,必定会向冒乎史奇禀报。”

“刚才路过的那两处丘陵之间,地势虽算不上险要,但也能临时藏兵。”

说到这,宇文御突然反问道:“你猜他如果认为我们只有两千人,会不会率军前来追击呢?”

罗平边还未开口,旁边的另一个校尉却开口问道:“话虽如此,但我们该如何确定追兵有多少?这样做太冒险了。”

“北蛮人的习性和中原不同。”

罗平边摇摇头道:“北蛮狼庭二十四部,每一部少则近万,多则数万,千年之间的仇怨,比蛮夷与中原的仇怨还大。”

“哪怕是冒乎图亲自下令,其余人也不会放心将自己手中的兵马交于他人,这种北蛮传统甚至高于单于的命令!”

顿了顿,罗平边继续解释道:“如果这次率军来的是冒乎图,那确实难说,但冒乎史奇最多只会领自己本部的人马。”

宇文御点点头,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蓝关城的求援使者,来的时候记下了北蛮大军的一些基本信息,这次冒乎史奇带领的部卒只有一万人。”

兵者,以正合,以奇胜。

上万大军的对垒,阵形尤为重要!

君不见之前遇到的蛮军草料队,哪怕战到最后,论人数其实是要超过当时剑岭军的。

但阵形一旦崩溃,就只能沦为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

若是冒乎史奇率领的蛮军,摆开包围阵形后,发现身后冒出了数量相差无几的敌人……

虽然此计仍有一些风险,但行军打仗哪来十成的把握!

为了以防诱饵失真和溃败过快,宇文御还专门将最能扛的玄甲、虎盾二营留在了其中。

就在三人交谈间,全军上下已经换好了甲胄战马。

由于出发的时候会带一些备用辎重,两千“战兵”伪装好后,还剩了两百多套甲胄,被从上到下分发给了各级军官。

甲胄归身的时候,周毅心中不由松了口气。

在战场之中无甲,实在太危险了!

“这样做算是让剑岭军的战力掉了一截,宇文御究竟想干什么?”

思虑片刻后,他依然没有头绪。

想出这种计策的前提是,要对北蛮的习性,和前来追击的将领都熟悉才行,周毅暂时还欠缺这方面的经历。

一切准备妥当,剑岭军迅速朝之前探查的丘陵地形开拨而去。

……

与此同时,数十里之外。

冒乎史奇刚率领自己的一万部众,从蛮军大营出来。

他麾下有入品勇士四千,族人六千,皆是能骑马弯弓的控弦之士!

由于这次是追击行动,为了提高速度,冒乎史奇没有带奴兵。

一万余众结好阵形后,浩浩荡荡朝斥候探查的方向杀去。

……

而剑岭军这边,两千“战兵”伪装成佐兵的模样。

跟随宇文御的指挥,缓缓朝那两处丘陵区域进发。

其余的八千人则紧跟着罗平边行动,这也是为了维持士气。

那两千“战兵”将会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正面进攻,压力和责任最大。

一旦中心的诱饵坚持不住,那这个里应外合的包围计策,会直接失效大半。

到时,敌人就无需担心腹背受敌,转而能从容应对外围伏兵的攻击。

大约十几分钟后,八千伏兵率先赶到预定区域。

在各级军官的调度下,八千人分成四波,藏于两侧的丘陵背面。

此处地势较高,正好可以观察敌情,还能自上而下发起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