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79章 拈花淬骨自成舟
暮春的竹林精舍里,檀香在铜炉中结成莲花形状。小沙弥明觉第三次擦拭佛龛时,终于忍不住转身望向蒲团上打坐的老僧。
“师父,昨日下山化缘,见着个瘸腿老丈在溪边捶打铁器。“少年的木鱼槌在掌心转了两圈,“火星子溅到溃烂的伤口上,他倒像被挠痒痒似的发笑。“
青崖禅师眼皮未抬,石青袈裟随呼吸微微起伏:“施主可曾讨得半碗粟米?“
“老丈给了整袋糙米,却要弟子对着铁砧念十遍心经。“明觉掏出个油纸包,铁屑混着经文字迹斑驳,“他说'佛经渡人,铁锤渡铁,都是淬火的活计'。“
竹帘忽被穿堂风掀起,惊起檐角铜铃串清响。老僧的银须在光尘中泛着微芒:“去把铸铁坊的煤渣取来。“
第一炉:碎铁
明觉背着竹篓回到精舍时,正见师父将八寸长的生铁掷入炉膛。火星噼啪炸开,在黄昏里织成金红蛛网。
“北山玄铁,南岭寒泉。“青崖禅师转动鼓风箱,火舌倏地蹿高三尺,“七年前老衲跌落断崖,便是用它接续腿骨。“
少年盯着师父僧袍下隐约凸起的金属光泽,忽觉掌中铁钳重若千钧。炉中铁块渐作赤红,老僧却将火钳递给徒弟:“翻它。“
“会...会烫着手!“
“当年接骨匠人说,铁水浇进皮肉时,老衲笑得比拈花佛还慈悲。“青崖禅师突然握住徒弟手腕,带着他将铁胚浸入冰泉。白雾腾起刹那,精舍内外响起龙吟般的铮鸣。
第二炉:裂陶
三日后暴雨倾盆,明觉捧着碎成八瓣的越窑茶盏,在廊下缩成团灰影。青崖禅师盘坐在漏雨的屋檐底,正用松针补缀破衲衣。
“师父,早课诵经时手抖......“
“去后山取些黄泥。“
老僧将碎瓷碾作齑粉混入陶土时,雨丝正顺着他的戒疤淌成银线。辘轳转动声里,少年看见新坯渐成钟形,釉面裂出冰纹。
“这裂纹......“
“三年前闽南大旱,老衲用此盏承接露水。“青崖禅师指腹抚过开片纹路,“百人分饮,裂纹恰成菩提叶脉。“
第三炉:枯梅
腊月头场雪压折了庭前老梅,明觉对着断枝诵往生咒。青崖禅师却将梅枝插进滚烫的茶釜,满室顿起冷香。
“师父,此花已......“
“二十年前比叡山大火,焦土里最先抽芽的便是烧焦的梅桩。“老僧将茶汤注入裂纹茶盏,“你看这断口处,年轮里藏着多少道雷火?“
少年凑近细看,炭化截面中果然嵌着七重金线,恍若佛陀指天时的掌纹。热雾氤氲间,梅香竟比盛开时更清冽三分。
第四炉:瘢痕
开春时明觉左臂生了恶疮,青崖禅师取来铸铁坊的淬火油。药汁淋下时,少年疼得咬碎满口青梅。
“师父,既是修行,何苦用这等......“
“当年达摩面壁,石影入骨成金身。“老僧突然掀开袈裟,露出腰间狰狞箭创,“这处西夏狼牙箭的旧伤,每逢雨夜便作《楞严经》诵唱。“
月升东窗时,明觉臂上结痂竟呈莲花纹理。精舍外山溪轰鸣,恍惚是万千僧众在唱诵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五炉:渡舟
谷雨那日,青崖禅师带弟子来到崩崖下的激流。老僧解下腰间铁钵掷入漩涡,竟化作丈许扁舟。
“师父,这莫不是......“
“三十五年前老衲在此堕崖,三百根碎骨今日方成船钉。“舟行至中流,禅师忽然指向礁石间闪烁之物,“看那浪花里的断戟,可像迦叶尊者手中的金波罗花?“
明觉俯身掬水,掌心赫然躺着半枚带血箭镞。涛声如雷中,他忽然听见自己骨骼发出钟磬清音。
暮色四合时,师徒在彼岸山亭煮雪烹茶。少年望着手中裂纹茶盏,忽觉梅香混着铁腥竟是说不出的圆满。
“师父,那铁匠老丈......“
“正是当年接骨之人。“青崖禅师将茶渣洒向云海,“他左腿铸铁里,封着玄奘法师取经时踏碎的琉璃佛珠。“
最后一缕天光没入群山时,精舍方向传来锻铁之声。叮当节奏里,依稀是《心经》第二百七十三种梵音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