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健康人文
健康(health)是人类共同追求或维系自身最佳的健康状态。健康人文理念倡导预防、治疗与人文相结合,倡导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营造人文执业环境,促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实现。
一、健康人文的含义与特点
(一)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46年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羸弱的消除,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健康的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个人成就、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的基础。健康是一个复杂、多维、综合性的概念。不同个体的健康水平受年龄、生理状态、自我照顾能力、社会阶层、社会文化、价值观及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二)“健康人文”概念的引出
健康人文(health humanities)主张对个体或群体开展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的健康促进,凸显人性的关怀。艺术活动可以从知、情、意三个方面,以及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四个层级来促进及改善健康:艺术是促进及维护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如绘画养生、音乐养生、书法养生等。健康活动从艺术修养、批评与鉴赏中获得滋养。通过艺术发现健康的真谛,通过艺术提升人类的精神高度。艺术作品形象地表达了对生命价值、宿命、痛苦、疾病、死亡的理解,体现了对躯体和生命姿态的深刻领悟。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克劳福德(P.Crawford)在《健康人文》(Health Humanities)一书中主张:借助艺术和人文,捕捉到医疗卫生领域实践和体验的意义,深刻理解医疗技术、工具的效果。他还创建了国际健康人文网络(IHHN),引领国际健康人文学术讨论。
(三)健康人文的特点
1.聚焦于健康和发展
健康人文关注的对象是健康和人类发展,而不是疾病诊断和治疗。健康人文从系统的和辩证的观点看待及处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它倡导采用多种方法对健康相关的各种主题进行深入的人文研究。
2.从广域视角看待健康问题
在个体层面,健康人文从人的身体、社会心理、精神文化、成长发展等方面来观察,关注人的生、老、病、死全周期中的健康与疾病。在社会层面,健康服务已成为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涵盖了从个体、群体、社区、城市到国家的各个层面,包括生活方式、健康危险因素的预警与控制、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危重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与康复。
3.研究涵盖了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
对象从患者到全民,地点从医院及诊所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位偏离了健康状态的人会表现出诸多症状:日常生活受限、生命质量降低、抑郁,等等。为此,医学提供了一系列维系健康、促进健康的有效干预措施。
4.倡导面向全人群的健康价值理念
为全人群的全生命周期提供高质量卫生保健服务,并实现服务可及、费用合理,每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健康权利。
二、多层面的健康人文
(一)个体层面的健康人文
个人对自身健康状态的认知和态度会影响到健康行为。个体生命健康是健康价值的客体,是健康价值产生的基础。个体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而有行为能力的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健意识、知识及能力,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家庭层面的健康人文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在预防疾病、维护家庭成员健康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人文关怀需要以家庭为单位,需要提高家庭的健康意识,动态监测家庭健康,提出针对危险因素及提高家庭健康的干预策略及措施,维护或恢复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增强家庭的健康保障能力。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措施,提高家庭成员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掌握康复技能。家庭成员间需要相互关心身心健康,让家人感受到来自家庭的人文温情。良好的家庭健康人文会帮助每个成员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健康人文的实施途径有:①每个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②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对个体的健康负责,彼此关心及照顾,营造家庭健康的人文氛围;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家庭进行保健指导、疾病预防及康复指导,促进家庭健康。
(三)社区层面的健康人文
社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社区不仅为居民提供生活、成长、休息及娱乐的资源及场所,还可以用价值观、行为规范、法律、道德来影响及塑造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群健康为中心、以重点人群健康需求为导向,向社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从个人扩大到家庭及整个社区人群,形成网络化服务体系,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照料,促进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四)国家层面的健康人文
国民健康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健康人文涵盖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全体人民健康的所有范畴,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到医疗、保健、医疗卫生体制,以及改善国民的健康水平。健康中国建设面临诸多人文挑战:优先实施能够发展共同健康的目标;改善城乡社会、经济、政治、生态及文化状况,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健康权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化,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卫生服务,确保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国家健康人文的实现途径有:①建立符合国情的健康发展战略体系,包括建立何种健康观及如何实现健康的行动方案,将健康融入社会政策的各个方面;②建立舒适安全的健康环境,解决好空气、水、食物以及社会环境安全问题,为人民健康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③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④健全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教育、住房、就业、安全的需求。通过国家健康人文,提高人民的健康保障感及获得感。
(五)全球视野下的健康人文
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关注全球或区域性健康问题,促进健康科学的多学科合作,旨在促进全人类健康、保障健康公平。它关注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全球流行、全球气候变化与健康等全球性议题,推动人、动物、生产生活、科技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全球健康治理要求整合医护人员、公共卫生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把健康融入万策,共同应对新发传染病疫情的大流行。
全球化为疾病的跨区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区域性健康问题会演变为全球健康问题。新发重大传染性疾病(如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制和公平分配引发了诸多的伦理问题,需要全球健康伦理的指引。全球健康问题的治理需要世界各国承担起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全球健康治理。借助国家健康外交手段,积极参与地区及双边安全机制。国家与地区的健康治理,国家健康人文环境及条件的建立,是实现全球健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