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面之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0章 关怀

钥匙钻入锁孔,随着咔吧一声,三个男人大包小包的拎着东西进来。

几人大抵是赶赢了乌云,雨天的前兆还没来得及光临此处,夕阳的余辉透过半旧的窗帘落入屋内,在客厅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他们走的时候没关窗子,于是风与尘埃,裹着熟悉的气味一同涌来。

熟悉的家具布置让齐林松弛下来,他随手把钥匙抛在鞋柜上,拎着的东西暂时轻轻放置在了沙发旁。

紧接着旁边响起陈浩的欢呼,他手里拎的兜子直接像保龄球一样抛转过去,然后随便蹦到一块懒人沙发上,躺尸不动了。

齐林嘴角抽了抽。

两人的生活习惯可以说差距蛮大,齐林喜欢整洁,有序的环境,而这个四肢发达的家伙只需要保持最基本的卫生就行。

不过他们从不会以自己的习惯要求别人,在互不影响的基础上,怎么生活是个人的喜好。

但今天又有些不同,因为这个本来就不大的地方又多了一个人。

谛听呢?齐林回头。

皮肤苍白,头发柔软的男孩有些局促的站在玄关,目光好奇的扫过房间的每一寸——

懒人沙发随性的铺垫在客厅中央的编织地毯上,掉漆的老旧电视柜下塞着各类游戏卡带和饮料,米色的亚麻窗帘滤过天光,墙面波纹涌动,有着令人困倦的安全感。

“老弟,进来啊,在那发啥呆呢!”陈浩躺在沙发上懒洋洋的招手。

谛听突然被惊醒了,把目光投向齐林。

“到家了。”齐林笑着说。

谛听吐了一口气,拎着东西迈出步子,把袋子也放到沙发的旁边。

由于没想到谛听能这么快出院,齐林还没来得及给他准备生活用品,于是经过商场时想着先随便买点毛巾牙刷拖鞋将就用。

但购物永远是一项风险事宜,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手,更无法控制商场的优惠折扣。

于是,这一堆大包小包里,最后不仅包含了谛听的个人用品,还有正在打折的酸奶、果啤、盐渍花生和一些麻辣类的零食,还有两份迈凯伦的拼装车模。

车模也是齐林买的,他平日对这些东西仅止于喜欢,并没有过于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架不住路过专柜时驻足不前的两人。

陈浩是乐高玩具的发烧友,他是知道的,令他没想到的是另一个家伙。

齐林本以为谛听不怎么接触社会,多少有些无欲无求,可路过专柜时,这个男孩的眼睛里也在冒光……于是齐林便买了两份,以“礼物”的名义送了出去。

一份代表是相遇,另一份便是代表着分离了。

“先随便坐着休息一下。”齐林拍拍谛听的肩膀,随后转头问道,“阿姨什么时候过来?”

陈浩看着手机道,“刚收到消息,快到小区了,估计五分钟。”

说完这句话后,大家好似陷入了不约而同的沉默里。

齐林坐下来靠着沙发阖眸歇息,陈浩噼里啪啦的戳着手机,而谛听则是端坐着,好奇的继续打量四周。

三人各有各的心事,但在这短暂的一会里没必要开口,也说不清。

直到门铃声叮咚响起,齐林赶紧起身去开门。

脸色有些蜡黄,但眉眼温柔的女性出现在齐林的目光里。

来人正是陈浩的妈妈陈玲,自从离异起,陈浩就改了和妈妈一个姓。

“阿姨。”齐林招呼道。

然而这次陈浩妈妈却只是简单的应了一声,并没有把目光放在齐林身上,然后慌忙朝里看去。

谛听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这个瘦削,白净,乖巧端坐的男孩与她遥遥对视。

陈玲的欢喜之情像是要溢出来,不用多说,陈浩肯定已经把这件事说给她听了。

“这位就是小齐领回来的那个孩子?”

“阿姨好。”谛听乖乖点头。

齐林的心突然松了下来,庆幸自己不用再教了。

同时他突然又多了个小小的疑惑。

从谛听表现出来的样子,能看出来他几乎没有接受过什么社会化,而从蛇鳞傩面人口中得知,他甚至可能是某个神秘机构的试验品。

文化课也就算了……难道那帮人还会好心教他基础的待人礼仪?

来不及想这个问题,陈玲已经冲了上去,满眼含笑的扯住谛听的手,“这孩子真懂事,你叫什么名字?”

“谛听。”

“谛听?这个小名可真是……”陈玲温柔一笑,“好听,但总该有个大名?”

“还没想好呢阿姨。”齐林略显无奈的站旁边,“他连户口都还没来得及上,您也帮忙想想。”

谛听的头微微低下去了一些。

“好好,不打紧。”陈玲赶紧摸了摸谛听的脑袋,有些粗糙的手掌传递过去让人心安的温度。

“那我也想想,我们先去吃饭?仨大小伙子肯定等我等饿了吧?”

“哎呀妈,就等你这句话呢,齐总他钱包都备好了。”陈浩嬉皮笑脸的上来。

“是,备好了。”齐林无奈笑了笑,“但是你们还没想好吃啥啊?”

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一直是人类的千古难题,于是几人齐齐看向谛听。

谛听也一脸迷茫的摇了摇头。

——————

由于陈玲身体的病因,不能吃太油腻和高蛋白食物,最终,大家选了处清淡的粤菜馆。

蒜蓉菜心,粉蒸排骨,白切鸡,蒸到软烂的凤爪,再加了盘萝卜糕,最后点了一例冬瓜排骨煲汤,荤素搭配下来,倒也有滋有味。

除了陈玲外,其他几人今天来回奔波连午饭都没吃,谛听和陈浩完全是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样子,就连平时细嚼慢咽的齐林也有些吃相粗暴的趋势。

于是,整个饭桌上直到风卷残云也没有多聊几句,只是陈玲早早放下了筷子,在一旁反复叮嘱些操心的话。

“你们以后要彼此体谅,能别点外卖就别点外卖。”

“抽空多休息,别老是打游戏。”

“浩浩以后一个人住,要注意安全。”

“过马路注意看灯……”

很多话对年轻人来说大多是无用的,他们自信深谙当前社会的节奏与规则,可上一辈却不管这些,总是要一次一次的说。

好似一泉清流,无论你理不理会它,它都始终孜孜不倦的奔涌着,直到你干渴难忍的时候才会突然惊起,寻找那救命的水源。

可你不知道到了那一刻,它究竟会在原地等你,还是早已在漫长的时间中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