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会专稿
开幕词
吴相洲
(广州,广州大学文学院)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李昌集会长领导下的团队经过长时间筹备,第三届乐府学年会暨第六届乐府歌诗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期在徐州召开。我高兴地看到,海内外嘉宾齐聚一堂:有来自海峡对岸的廖美玉老师、杨明璋老师,来自日本的长谷部刚老师、柳川顺子老师,来自音乐史学界的李健正老师、项阳老师、李玫老师、李铠老师,是各位的到来使大会得以顺利召开。
感谢李昌集会长及其团队长时间的努力。在徐州召开乐府学年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乐府学年会第一次在京外举办。徐州是有山有水有文化的地方,与乐府诗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汉高祖《大风歌》诞生地沛县就在徐州境内,项羽为西楚霸王,就在徐州建都,汉代楚王也以彭城为都城。汉初乐府带有很强的楚风色彩。《汉书·礼乐志》:“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楚歌有特殊名字,梁元帝《纂要》曰:“齐歌曰讴,吴歌曰歈,楚歌曰艳,浮歌曰哇。”一些著名清商曲都和徐州有关。汉画像石里面很多歌舞场面是我们追寻汉代乐府音乐形态的重要资料。所以乐府学会年会在徐州举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简要汇报两年来学会的工作。这两年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学会各项日常工作都在顺利进行当中,近期马凯副总理还过问过乐府学会情况,我还专门写了汇报材料。年初学会会刊《乐府学》被南京大学中文期刊研究中心列为CSSCI来源期刊,使我们有了更加像样的交流阵地。“《乐府诗集》整理与补编”“《乐府诗集》续编”项目在进行中,“明代乐府诗学”等一批乐府学选题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光明日报《文学遗产》栏目有专栏发表有关乐府学论文,《民族文学研究》每年都刊发乐府学论文。
这两年学会也有重大损失。2017年1月,学会顾问傅璇琮先生去世,我们以学会名义发去了唁电并参加了告别以及纪念活动。2017年5月原《乐府学》编委彭庆生先生去世。我都写了纪念文章,分别发在2017年和2018年《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上。这次打印出来附到论文集后面,以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他们的去世,使我深切感受到,学会是我们大家的,是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很多人都为之付出了心力,我们有责任把学会建设得更好。
2017年是乐府学会第三届年会,乐府学会成立已经四年,需要换届。为此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向教育部做了报备。乐府学刚刚起步,参加年会还没那么高的荣誉感,但从长远看,乐府学会吸引力一定会不断得到提升。
与那些资源枯竭型学问不同,乐府学研究有太多的学术增长点。大量典籍需要整理,大量公案需要判断,乐府文学史、乐府学史、《乐府诗集》整理和续编等,都有待同人大力推进。我粗略看了大家的文章,很有新意,相信通过交流而各有所获。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