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前言
1987年,任正非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拿着东拼西凑出来的2万元,在深圳南油工业区里的一栋破旧大楼里,成立了一家名为“华为”的科技公司。三十多年沧海桑田,如今华为已成为业务遍布全球、坐拥20万优秀人才、正在向万亿年营收额迈进的商业巨兽。
华为能实现这种滚雪球式的发展,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任正非从纷繁芜杂的管理表象中,牢牢地把握住了管理的本质,从而使华为在每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都能做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战略决策,确保了华为在大方向上不失误。
从交换机的研发到5G技术的布局,从《华为基本法》到《EMT自律宣言》,从电子通信到智能芯片,必须承认,华为的成功,与其创始人任正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4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独有的军人气质:做事追求效率,强调内部团结,以明确的制度规范成员行为……他把自己在部队里学到的法则,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布局以及组织管理之上。不论是采用“红蓝两军”的模拟对抗模式以及具有高度危机感的军事思维,还是遇到困境时灵活采取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都使得华为更添几分兵家色彩,内部组织也更像一支时刻能打仗、打就打胜仗的“华为军队”。
也正是这股“兵气”的存在,让本书在命名时放弃了诸如“华为战略”“华为管理”等常见的企业研究标题,而最终选择了“华为兵法”这样更显“运筹帷幄于千里”“策略施诈于千军”的标题。
“算无遗策”是谋兵布局的最高境界,但纵使料事如神的诸葛孔明也对此望尘莫及。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华为也是如此。除了令人啧啧称奇的果断抉择,华为也曾陷入失误频出的经营怪圈:JK1000交换机的暴毙,3G技术的错误预计……
本书聚焦华为ICT主航道,围绕其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所面对的市场危机,对其随后采取的一系列战略变革进行展开介绍,为读者细数了三十多年来华为走过的26个重要节点,沿着详细的发展脉络对华为的关键动态一一解析,力求透过其成功表面,挖掘出其中的内核,为其他正在从事或想要从事企业经营的个人及组织,提供借鉴与参考。
考拉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