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成长发展(高中三年级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活动三 登山能量补给站

行程近半,你发现行囊中原有物品并不能完全满足你当下的需要,你急需补给一些物品,才能更顺利地完成剩下的旅程。请大家在活动一所绘制的“山”上标记出能量补给站的位置,并写出你需要补给的物品。

交流与讨论

小组交流:每个人需要补给的物品是否不完全相同?为什么?

新的能量补给:

(一)体能补给

因休息条件、休息时间有限,我们未能好好地进行休息,身体很疲惫,精神也很紧绷。而“身体是用来支持大脑的”,身体休息好,大脑才能高效运转。在高三备考的中后期,如何让身体以好的状态备考呢?最根本的方法是确保身体能够体验到放松的感觉。

同学们不妨试试以下两种放松方式。

1.呼吸放松——腹式呼吸

步骤如下:

①找一个地方舒服地躺下或坐下。

②将注意力放在腹部。

③轻轻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感受一下自己的呼吸。

④开始腹式呼吸:深呼吸,动作越慢越好。吸气,肚子慢慢鼓起来,憋住5秒,再慢慢呼气,呼气时肚子慢慢瘪下去。重复几次。

⑤每天进行上述的练习,尤其在睡前,如此将可有效放松自己,帮助入睡。

2.想象放松

想象放松法适合在不被打扰、安静的地方进行,环境尽量舒适,可以躺在床上或者坐在沙发上。最好事先录下来下面这段指示语(说的时候要尽量缓慢、轻柔),伴随柔和的音乐播放,指导自己做想象放松训练。

坐好(或躺好),闭上眼睛。注意聆听,随着指示语开始想象放松:

“现在,开始放松我的身体,先是头部,随后是肩部、胳膊、腿部、脚。现在,集中精力,想象我在自己最熟悉的公园里,坐在一个躺椅上,感受轻柔的风吹过我的脸、手……我的身边是茂盛的树林、整齐的草坪,也许我能听到有鸟儿的叫声,也许没有……周围看不到其他人,我感觉非常安静,非常安全……我呼吸着公园里的空气,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暖暖的……我好像只是这里的一部分,很宁静。没有地方要去,没有事情要做,没有压力,只有周围的宁静和内心的祥和……我只是静静地享受这份宁静……

“我的整个身体都在休息……我积蓄了力量……放松和沉静的感觉到了头部……肩部……胳膊……腿部……脚……我全身的肌肉都得到了休息……变得很有力……呼吸加深了……我的大脑休息过了,很清醒。我的自我感觉真好。我愿意进行所面临的任何任务。”

一开始训练时,要注意仔细体验当时的感觉,哪怕是一点点的感觉也要及时回味记录,以加深对这种感觉的印象,直到能够完全放松自己的身心。

(二)专注当下

许多人在登山的时候会戴一副墨镜,这是因为高山上空气稀薄,灰尘少,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会特别强烈,会对眼睛造成较大的伤害。而墨镜可以吸收这些有害光线,保护眼睛。

复习备考的过程也是这样。看到身边同学的学习状态、课堂反应或者考试成绩超过自己,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着急、慌乱,甚至产生焦虑情绪。这是因为当我们关注其他人的时候,容易把其他同学的学习“理想化”,即认为“别人都比我学得轻松”;或者其他同学可能的确有某个方面的优势,而我们把这些优势当成自我要求的标准,希望自己具备“全部的优点”,这两种观念都会引起强烈的焦虑情绪。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像戴墨镜一样隔离掉干扰因素,不去关注或者少关注其他人的反应,把更多的精力留给自己。

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思考具体的答题方法、解题步骤或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上,还可以通过制订学习计划或者时间表,提高每天学习的效率,也可以在每天的学习结束后复盘一天的收获,这样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我们也可以经常想一想自己的目标,这样能让我们更专注于脚下的路,同时也减少对他人的关注。

(三)心理调适

越是接近峰顶,困难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加,因身体疲倦、精神紧绷,我们开始出现消极情绪,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如高三备考中,最常见的消极情绪就是紧张和焦虑。很多同学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考试太频繁,成绩不理想,学习效率低,睡眠质量差,这些现象大都与人的焦虑情绪有关。这时仅仅依靠先前的心理准备已不够,需要我们添加新的动力。

我们可以尝试用记录“情绪日记”的方式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写日记不同于直接宣泄,它可以帮助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管理和疏导情绪,我们通过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过程,分析情绪成因,从而有效地应对不良情绪。

我们可以参考下面这套“情绪日记”内容模板:

1.我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它有多强烈?试着给它命名,比如悲伤、焦虑、紧张、沮丧、烦躁……然后从1分到10分打分。注意,要尽量回忆起当时的感受,用产生情绪时的剧烈程度来打分。

2.是什么使得我产生这样的情绪?把引发你消极情绪的外部事件和信念解读写下来。注意,要尽量直面自己的内心,哪怕很难以启齿也没关系。

3.我有什么样的感觉?我想做什么?试着描述我身体上所感受到的变化以及我做出的或想采取的行动。比如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精神无法集中,脑海里总是闪过不好的后果,并且反复地想象相关的画面……

4.有哪些支持我想法的证据?有哪些反驳我想法的证据?分别列出支持和反驳自己想法(第一反应)的证据。可以是你观察、注意到的细节,也可以是你事后去确认的信息,还可以是你脑海中能够想到的其他可能性。

5.如果是我的好朋友遇到这件事,我会对他说什么?试着给这位朋友写一段简短的安慰语。这可以帮助你改变视角,从心理上拉开与消极情绪的距离,从而更客观地审视你的反应。

6.经过了这段时间和思考,如果让我重新给当时的情绪程度打分,我会打几分?如果你的打分和“1”里的打分有所不同,那么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不同?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有点过于敏感了?从而让自己意识到:绝大多数时候,其实都是自己把问题想严重了。

7.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我可以做些什么?这里可以写下你给自己的小提示,比如,询问对方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他的意思,在心里默念“这只是个误会”,等等。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用理性分析情绪的习惯,让情绪可控,而不是任由它成为主宰你思维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