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0章 开科举之新面貌

“看来王师已经清楚国子监衰落的真正的原因了。”

一步步引导众人的朱厚熜欣慰地感叹一声,在这个封建压制人性的社会,能出现王阳明这样的人也是稀奇。

王阳明神采奕奕地述说着自己的感悟:

“国子监与科举并不是对立的,科举虽然成为了做官晋升的独路,但是国子监的学生也能参加科举,他们本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而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科举所需要的知识,在国子监学不到!

或者说学生们在国子监学习的东西对于科举而言是无用之物!”

“无用之物?”徐光祚诧异开口,他不理解堂堂国子监教的东西怎么就成了无用之物?

而王瓒经此点拨也明白了王阳明的意思,不由连连附和道:

“确实是无用之物!你们看看这历年科举的题目都是些什么东西?全都是那些四书五经,死记硬背。

这些东西自己在家学就能完成,还来国子监干什么?

国子监教授的做官知识,首先你得先做了官才能用得上,可是过不了科举,就做不了官,那这些知识可不就成了无用之物了吗?”

最清楚简白的话语,让众人恍然大悟。而朱厚熜眼见目的达到,也说出了今日真正的目的!

“诸位,今日召集的在座之人,都是在各自领域非常权威的存在。而想解决国子监与科举的痹病,就必须由诸位同心协力。

朕决意广开科举!将科举分为吏科,武科,农科,医科,工科,商科!凡有所学皆可入科举!

而国子监也将改制,对应出现吏学院,武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想通过科举就要去学院学习知识。

二者密不可分,今日入座的诸位便是各个学院的第一任院长,王老和薛太医委屈一下,暂任副院长如何?”

薛己温和一笑道:

“陛下折煞臣了,汪老先生可是医学大家,他出任院长当之无愧,倒是臣有些高攀了。”

汪机则是潇洒地调侃道:

“薛太医说高攀不起,怕不是在捧杀老夫,不屑与老夫为伍吧?”

“哪里哪里,是晚辈失言了。”

薛己连连告罪,而一旁的王瓒也诚心说道:

“陛下,老臣未有阳明先生之才,而且时日无多,实在当不起如此重责。还请陛下不要顾念老臣,另择贤能。

老臣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科举新面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拳拳之心,报国之志,无私无我,即将走向生命终点的王瓒让众人动容,朱厚熜也坚定地说道:

“王老无需妄自菲薄,这副院长之位非你莫属,将来后世学子也当永记王老开科举新貌之壮举!”

投桃报李,朱厚熜不会吝啬让这个老人在最后时刻名留青史。众人不由得对着王瓒拱手一礼。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朱厚熜为王瓒题字留名,让这个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要不是朱厚熜力阻他说什么也要跪叩谢恩。

而在说完职位任免之后,王阳明担忧地问道:

“陛下广开科举确实石破天惊,只不过科举成功之后又当如何?我们难道要招收那么多官员吗?

冗员之弊可是已经迫在眉睫了。”

朱厚熜朗声一笑道:

“王师,你陷入了一个误区!”

“什么误区?”

“谁说科举就一定要做官的?”

平淡而又略带调侃的回问,像一道惊雷在众人心中炸响,科举不做官?那做什么?又为什么要科举?

不等众人发问,朱厚熜直接解释道:

“我们开设这么多学科,其实大部分科目都是有自己的赚钱渠道的。

农生将来可以帮助农民种地或者自己种地,医生可以替人看病收取诊金,工生可以做工收取佣金,商人可以做买卖自己赚钱。

这些人都是有着自己的生存之道,并不会给国家带来负担。”

王阳明越听越糊涂,连忙追问道:

“那我们还开这科举干什么?”

“问得好!”朱厚熜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继续说道:

“王师出身士子阶层,对于底下人的生活不太了解。自古以来,农工商还有医,都是在民间由一代代人自行传承。

他们没有正规的传承体制,以致很多知识流逝,而且很多人即便传承到了手艺,但因为没有名气,别人也不愿意雇佣。

最终只能一点一点积攒资历,浪费大好人生。”

朱厚熜站起身,在彝伦堂内神采飞扬的慷慨陈词:

“而我们的科举便是让这些人有一个正规的传承,有一个正规的名分,我们官方替他们背书,让他们能尽其所学,尽其所才!

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官方的名义给他们调配工作,大明还有很多地区处于困苦之地,我们可以调配这些人去帮忙辅助百姓。如此盛举,难道不比做官来的实在吗?”

超越时代的思想,让这些人久久无法回神,在他们根深蒂固的想法中,科举就是为了做官!而现在朱厚熜告诉他们科举也可以不做官!

这样的思想实在太超前。而朱厚熜还有未尽之言没有说出口。以此方法,朝廷将成为一个人才流通的最大平台。

随着威信加深,朝廷将掌控大部分人才流通的渠道,那以后这些人才,还不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这才是真正的“天下英雄尽入彀中”!不用对他们死看死守,只要拿捏住渠道,他们自然就会为你所用!

“陛下之举实乃开古今之先河,老臣今日受教了。”

王阳明诚心拜服,其余人也被这震撼的思想折服,他们都是被朱厚熜以各种理由召集而来。

徐光祚是代表了勋贵阶层和武将们的利益。鲁缺和康铭则是朱厚熜的心腹。

黄省曾是为了传播农学,让百姓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利用资源。

薛己和汪机同样是为了传播医学,中医传承之难众所皆知。

而王阳明和王瓒,他们本以为朱厚熜召见他们是为了改变科举弊病,同时帮助朱厚熜赢下大礼议。

可是现在他们才知道朱厚熜真正的意图,正如之前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立场,可身为帝王,则要统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