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5章 舞台设计
剧组出发的前夜,除了统一服装外,马显达还带着陆扬给修械所的崔常有打了电话。
剧组现有的铠甲刀剑,除了实战用的直刃唐刀、陌刀,在陆扬的要求下不对外做展示,其他刀剑甲胄都要参展。
因为不确定这批道具是否能带回来,为了电影能正常拍摄,所以要重做一批。
唐雯南下定制的唐旗、罩袍、披风也一样,现有的运至港城,后续也要重做一批。
给南方丝绸厂的要求,马显达通过京城转达。
意思很明确,就是之前做的不够用,重做的这批不给钱,听那边的意思答应的也很痛快。
崔常有的修械所就不是这样了,马显达给的承诺是先制作后支付。
电话打完,马显达也没忘了给陆扬承诺。
意思是如果赴港展览,道具能卖出百万港币的外汇,京队那边就给他分一座挂在他自己名下的独门小院。
百万港币,不过三十几万大团结,听到这个标准,陆扬也提了条件。
那就是超过千万港币,京队要给他一座至少三进的四合院。
对此,马显达也没敷衍陆扬,而是直接打了电话确认。
现在的四合院,对许多人而言,可不是什么价值过亿、一房难求。
四九城的大四合院,多半都在单位手里。
真正要买一个三进的四合院,看建筑新旧程度,两三万是它,十多万也是它,但十多万就属于是天价了。
单位有这种资源,答应起来也就痛快。
得到承诺的陆扬,也就对展览多了几分心思。
中原属于铁路枢纽,这次少林寺剧组赴港,也不是剧组的商业活动,而是来自港澳办的外联任务。
剧组一行从中牟到港城,虽说没有专列,但车厢却是独立的封闭车厢。
陆扬提议、马显达操作,中医辅助调养的效果,也在用药后显现了出来。
除了各种中药,剧组驻地的饮食也以药膳肉食为主,而且还是牛羊肉为主。
十几天的功夫,运动员们不仅气色好了,脸上的肉也明显多了。
对此,老马也不贪功,直言运动员们伙食、医务上的变化,都源自陆扬这位不算正式的武术指导。
这次赴港,左联影业的三大公司,也要正式聘用陆扬,只是这事儿就不好说给张施两位导演之外的其他人了。
陆扬心里多了推动展品大卖的心思。
上车之后,也就没跟运动员、教练员们讨论武术动作的设计,而是直接坐到马显达、张施两位导演的旁边。
“张导、施导,展会上,我们的表演舞台是怎么设计的?”
为了效果,陆扬依旧是开门见山、不做拖沓,想什么就直接说什么。
“嗯?陆指导还真是全能呀!舞台设计也懂?”
张鑫焱导演这话,倒不是在调笑陆扬,而是真的好奇这位陆指导的十项全能都是哪十项?
“略懂、略懂……”
“别卖关子,火车一天就能到宝安,前期能在国内做的准备,都要尽量做好,不能到了港城再放马后炮!”
见运动员、教练员们有围上来的迹象,马显达也怕陆扬人来疯,
但又不好阻止运动员们,只能没好气的敲打陆扬。
“表演么,好看才最重要,我想弄一个弹簧地板,运动员们演习套路的时候,可以借助地板下的弹簧一跃三尺高,同时还可以保护运动员们的脚踝。”
陆扬的这个想法一提,马显达先是眼前一亮,这小子的师门,难不成就是江湖卖艺耍把式的?
这招法一套套的,真特么唬人!
“陆指导,具体说说,我没有听懂弹簧地板的作用……”
作为武行人,陆扬的弹簧地板,马显达一听就懂,换做张施两位导演,却没能第一时间理解。
“唐小姐,借纸笔一用……”
听到小陆先生的邀请,一身道装的唐雯施施然起身,直接就给正副两位导演挤到了一边,坐在了陆扬、马显达的对面。
“弹簧地板可以是双层,也可以是单层,考虑到港城关联单位可以继续使用,我的设计是双层拼接式弹簧地板。”
弹簧地板的原理简单,陆扬稍一擘画,张施两位导演脑中也就有了画面。
“张导、施导、马先生,地板上层的胶垫是关键,不然运动员、演员落地的声音响如擂鼓,影响现场效果,这种胶垫,报废的橡胶输送带最好……”
在对面的大龄老丫头唐雯听来,小陆先生的略懂就是精通。
我说说那就是不容置疑。
一旦提到‘你’字,多半都是不高兴的时候。
“陆指导,我觉着铺地毯不如铺地板,铺了地毯会让人觉着演员飞跃不真实,地板则更为真实。”
陆扬画完说完,细化图纸的任务就是唐雯的,这老丫头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切都围着小陆先生转。
“嗯!唐小姐的提议不错,只是成本、造价……”
“这你就不用管了,不是舞台设计吗?怎么就一个地板?”
见陆扬要偃旗息鼓,觉得他挤的牙膏太少,马显达也就用了激将法。
“对呀!陆指导,展览的布景我还没有想好,你有什么建议没有?”
马显达激将的同时,也给了张鑫焱导演一个眼神儿提醒。
趁着还没过关口,许多东西在国内操办,远比在港城操办的花费要小。
“马先生、张导,我们的戏主要是唱给日方来听的,寮式建筑如何?”
“木板搭成、灰白涂装,再把甲胄装到红木细边玻璃柜中,旗帜……我还没想好,唐小姐?”
旗帜,陆扬没想好,但江南丝绸厂却给做好了,各种大小的日月星红底三辰旗。
陆扬转移话题,众人目光转向唐雯,这老丫头掩嘴轻笑一下,才说道:
“按照陆指导的想法,一套甲胄一面大唐旗,按日式后插两面小唐旗如何?唐旗为日月星红底三辰旗……”
“唐小姐的建议不错,但我认为背后插旗没必要,将小三辰旗挂在主武器上就好,虽说咱们要让日方来看,但没必要刻意讨好,这是锦绣大唐展览……”
听到小陆先生的刻意讨好,老丫头唐雯知道这是在敲打她的热切,也就安分了许多。
陆扬起的煌煌巨唐跟锦绣大唐,外联理所当然的选了锦绣大唐。
只因煌煌巨唐的威慑力太强,容易引起一些藩属小弟的不适。
“陆指导,甲胄为什么不穿在身上,而是要放在细边玻璃柜里,穿在身上,才更有锦绣大唐降临港城的既视感……”
听到施洋平导演的馊主意,陆扬指了指众人身上的道袍说道:
“施导,不是不能穿在身上,而是现在这个季节穿全甲太热,在夏季拍摄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最好提前准备冰块降温,古时的卸甲风,现在一样会有!”
陆扬提及卸甲风,就又是马显达能听懂,张施两位导演听了一脸懵的术语。
“陆指导,什么是卸甲风?”
“张导,明初第一猛将常遇春知道吧?”
“他就是死于卸甲风!”
“甲胄除甲片之外,内里还有皮衬、布衬,穿着会很热,在湿热地带还好,一旦到了温差大的地方,快速卸甲会让人应激,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严重问题……”
陆扬开口有人物、有原理,但还是不能说服施洋平想要一睹真人着甲的想法。
“陆指导,港城有冷气,给着甲的运动员配上冷气,不就可以解决热的问题了吗?”
“施导,除了热之外,还有保密的问题!”
“着甲,看看就会,着甲战斗又有多少人会呢?这跟武打动作设计相关,如果运动员穿上了,别人要演示怎么办?”
着甲战斗也是陆扬的绝活,看八二版少林寺中王仁则的装饰甲胄就知道,现在几乎没人会着甲战斗的动作设计。
“嗯!陆指导说的不错,真人着甲,涉及到了我们的武打动作,没有必要都展示出来。”
没有带着陆扬设计过动作的剧本,本就让张鑫焱导演有些烦躁。
听到还有着甲战斗的动作设计,他心里的烦躁也被丢在了一边。
“施导,京城方面也提过着甲不如摆着好看的问题,陆指导,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提及真人着甲,马显达也被人找过后账。
甲胄用木人撑起,带上天王覆面或是兽面,看上去就摄人心魄,但穿在身上反而没了那种感觉。
“马先生,这是因为着甲的人不够壮硕,咱们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于成惠老师、潘富清老师的体格都不算壮硕,这段时间在饮食上也要调整一下。”
就跟唐雯按照陆扬体型设计的道袍众人都能穿一样。
限于生活条件、供给条件,国人体型虽说不能以干瘦来形容,但也绝对跟壮硕不沾边。
如道袍一样,甲胄的型号,也是按照陆扬的体型为基准来设计的,不如陆扬壮硕,穿上就难免松松垮垮。
甲胄松松垮垮,穿甲胄的人也就没了精气神,自然就很难有摄人心魄的威势。
“单靠吃怕是不够吧?”
正当张施两位导演点头的时候,马显达却看出了陆扬有所隐瞒。
这些技术方面的问题,剧组还是有必要知道的。
钱花了,没得到预期的效果,影响的也不只是观影效果,还有对铠甲赞不绝口的廖公那边的感受。
“甲胄可以调,给于老师设计铠甲的时候,就得拉长上半身,缩短战裙护腿的长度跟幅度,同时还要增加靴筒的直径,以及腹前、两肩兽吞的大小长短。”
陆扬说到细节,马显达还是一听就懂,这就跟武行真传一样。
真传招数,跟普通套路的招式完全不同,原因就在一个量身定制。
人有高矮胖瘦,还有力大力小、手短臂长、腿粗腰细这样的区分。
武术套路、散手、密拳、黑招,不过是前人呈现给后人的东西。
如果前人高大,后人矮小,同样的拳架打出的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这也跟陆扬说的着甲细节一样,大人的甲胄,让小孩去穿,他穿都未必穿的上,更遑论着甲行走打斗了。
真传也就是这样的量身定制,前任要把功架、拳架变成后人自己的功架、拳架,这才叫做真传。
跟陆扬似的,只有前人的功架、拳架,却没有自己的功架、拳架。
拳路再真、密招再黑,不是自己的东西,就只能徒具其形不得其神。
马显达估计,陆扬所属门派里的老人,多半也是练的不得其神,而且自知短处,因此就只传了他真传的心法。
所谓真传心法,就是行走江湖的经验跟见识。
马显达面前的陆扬,功未必高,但心思却深沉老练。
就冲他的心思,功架拳路再差,也是武行中的翘楚人物。
只因武行分生死,很多时候凭的都不是功高,而是心黑。
就跟陆扬现在摆下的阵势一样,什么舞台设计,无非就是勾着日方少林拳法联盟的香饵。
我先给你看看我的好东西,你看进眼里,还想不想再看?
给钱我就让你再看,不给钱啥也没得看。
这法子,纯纯就是武馆授徒的法子。
而且这法子也不用在一般的徒弟身上,而是用在大户豪门的子弟身上。
真传没有一点,但可以带你看看真传是怎么打人的。
至于为啥你练不会,只能是练的不够深沉,跟师的时间不够长久。
民国武馆、拳师教授这样的大户豪门子弟,动辄十几二十年,教的可不是拳理,而是混饭吃的道理。
兴许这十几二十年时间,师徒之间处的情深意笃。
临了,不是真传的弟子也能成了真传。
这里面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没点道行,两辈子也悟不透。
“陆指导刚刚说的,你们听听就好,说出去是要受处分的,陆指导,那咱们的展览,走剧组还是……”
想清楚了陆扬的本事所在,马显达作为前辈,也就顺手推了他一把,能不能接住真传,这也得看他的本事。
“道具展览自然是剧组的,但武术表演么,我觉着剧组稍显单薄,于老师他们又多是鲁省武术队的,这种盛会京队不参与,是不是不大好?”
见陆扬稳稳当当的接住了自己的真传,马显达也没太高兴。
年轻人心思太深,也属于不好管教的那一类。
看了看只看热闹的觉远和尚李小虎,他要是有陆扬的真传心法,就不至于总是受伤了……
“老于,你们怎么看?”
陆扬提及让京队参与武术表演,马显达自然要征求一下鲁省教练员的意见。
这个老于就只能是于塰老师了,于成惠老师虽说是鲁省人,但正经是西北队的武术教练。
“陆指导说的不错,而且这次赴港,恐怕港城的武术界,也会……”
于塰老师的话,欲言又止,涉及到的是所谓江湖,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闯码头、拜山门。
于老师说完,陆扬也拍了大腿。
收拾道具的时候,他倒想拿上他的降龙六道木,但四米长的大杆子,携带不方便。
至于他设计的三接大槊,按照中原骨科名家的说法,陆扬感受到的极限,就是身体在示警,那种霸王枪最好不要练,练到最后只能剩一身伤。
螳螂真传于塰开口,陆扬不接茬,马显达扫了一眼问道:
“陆指导,于老师说的怎么来设计?”
“马先生,咱是剧组,不是打手,舞台设计我略懂,江湖上的事儿还得专业的人来做,让京队带上呗?”
知道赴港一行肯定会有不恰,但这些不恰轮不到陆扬去处理。
有马显达这位现代传武第一人在,有于塰老师这个江湖黑拳的真传在,也轮不到他提建议。
武行跟剧组不同,真要在武行功大欺理,那要以人命为赌注,要么打死人要么被人打死。
这样的烂事儿,推脱都来不及,大脑瓜子冤种才会主动往身上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