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5章 王彦章宁死不降 一

第165章 王彦章宁死不降

这日,王彦章与段凝等人正在商议兵事,有中军官来报朝廷遣使送诏,王彦章与段凝等人帐外接旨,一位太监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李存勖率兵在博州修筑渡口,有直捣开封之心。王彦章率兵久战杨刘仍不能下,特命王彦章回师,钦此!”

“臣领旨谢恩”,王彦章领得圣旨,把太监打发走后,闭口不谈撤兵之事。副都督段凝找王彦章问道:“都督既得圣旨,因何迟迟不下令退兵?”

王彦章道:“若是奉旨而行,我军必败于唐,杨刘绝不可弃,本帅‘宁伏受重诛之死,不忍为辱军之将’,尔等不可再言撤兵之事。”

段凝心想王彦章抗旨不遵,何不借此参他一本。于是回营书写密信一封,遣心腹士卒乘八百里快马送往京师。

又过两日,开封命人传二道诏令,命王彦章退兵,王彦章仍是犹豫。

又过一日,三道诏令传到,王彦章仍不起寨,段凝劝道:“万岁四日之内三发诏令,都督再不退兵,恐万岁要龙颜大怒。”

王彦章沮丧地说:“一旦退兵,前功尽弃。”王彦章无奈之下,只得撤兵杨刘,黄河南岸仅留康延孝所部三千人镇守。

王彦章将部队交给段凝,飞马赶回开封,进宫觐见朱友贞,当着赵岩和朱友贞的面,大谈前线形势和自己的战略战术,虽态度强硬,但有理有据。而赵岩却呵斥王彦章,说他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傲慢无礼,不等朱友贞说话,就让他滚回家中听候发落。待他走后,赵岩又一个劲儿地说他的不是,朱友贞遂将王彦章派往西线战场。

王彦章被撤职之后,段凝一心想把自己头衔上的副字给去掉,倒腾了大量金银财宝去贿赂赵岩和张汉杰。两人在朝中保荐段凝,朱友贞终于把段凝扶上了北方剿总司令的位置。

段凝接任后,梁军官兵对他十分反感,都替王彦章鸣不平,军心涣散。身为全国兵马副总司令的张全义看不下了,站出来报告朱友贞说:“老臣虽年老体衰,但为国效忠之志气长存,陛下若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老臣愿以天下兵马副总司令的身份替陛下防御北方之敌。段凝区区小辈,无勇无谋,更无丝毫军功,在军中不足以服众。现在北方诸军流言飞传,军心离散,这样下去大梁危险啊!”敬翔也在旁边帮腔说:“将帅是军队的灵魂所在,其能力素质关系到军队的存亡,国家的安危。如今北方形势如此严峻,陛下居然还任用如此庸才担此大任,实在是置大梁安危于不顾啊!”朱友贞完全听不进去。

段凝并无将才,统率五万梁军一路向西,驻扎相州之北。又恐唐兵在黄河沿岸渡河,段凝便出了一个灭绝人伦的馊主意,征发黄河南岸十万民夫掘岸凿堤,自滑州向东绵延六百里河水泛滥,洪水成灾,民不聊生。正是:

庸才决堤漫城垛,

欲使唐船空漂泊。

生灵苦叹梁无道,

苍生流离且失所。

水淹中原六百里,

万家哀魂付漩涡,

成败在人非在天,

水退始见梁山泊。

却说五万梁军主力撤走,郓州大将康延孝如坐针毡。康延孝早年在割据太原的晋王李克用麾下当士卒,后来因为犯罪逃亡到后梁,自队长积功升到部校,梁末帝时,多次立军功。

康延孝身边有一谋士名曰张延朗,乃汴州人氏,官居粮料使。张延朗见康延孝绸缪不决,便问康延孝:“不知将军因何事如此焦虑?”

康延孝道:“万岁三道诏令催王彦章还兵博州,郓州势单力薄,倘若李嗣源举三万人马进兵郓州何以拒之?”

张延朗道:“大梁大势已去,人说段凝代王彦章为大都督,那段凝乃靠左右逢源才有今日。而唐帝李存勖已在魏州登基。李存勖灭幽燕、伐契丹、并赵魏、联西歧、人心所向,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

康延孝倒吸一口凉气,问道:“先生要我降唐?”

张延朗道:“若得今生伴明主,何愁他日不丈夫?”

“好!”康延孝道:“我即修书与唐主,归顺大唐。”

话说李存勖得康延孝请降书信,大喜不已,遂招百官商议纳降之事。宰相豆卢革问道:“陛下,这请降之事,恐其中有诈。”

郭崇韬道:“以为臣之见,陛下当亲历前往。一来李嗣源将军屯兵杨刘可保无忧;二来康延孝在郓州已是孤立无援,逢战必败。臣以为康延孝乃是走头无路,陛下亲往可使梁军将士心悦诚服,又可安抚当地百姓之心。”

庄宗大悦:“郭爱卿之言甚合朕意,朕令郭崇韬留守魏州,朕往郓州受降。”

次日,李存勖辞别郭崇韬、豆卢革等人,由李从珂率三千兵马护送,前往郓州。康延孝将归降之地定在朝城,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安重诲、石敬瑭、史建瑭等众将率八百精骑兵在朝城城下恭候。天至晌午,只见远远驰来一路人马,约有百余人。一面将旗之上绣有“康”字,来者正是康延孝。康延孝翻身下马,走至庄宗近前伏地高呼:“罪臣康延孝拜见陛下。”

李存勖赶忙扶起康延孝,并且脱下御衣金带赐给他,道:“康将军真心归附,令我大唐如虎添翼。。”

康延孝感激之至又跪地高呼:“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庄宗屏退部下单独问延孝梁朝有关情况,康延孝说:我在梁廷的时候,听朝中议论军略,不久之后梁廷便大举兴兵,派董璋进攻太原;派霍彦威直趋镇定;派王彦章攻击郓州;派段凝抵挡陛下。”

听到这庄宗转喜为惧,忙问怎么办。康延孝说:“梁兵虽众,分则无馀”,陛下率五千铁骑杀入汴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不了几天,天下就可平定。”

庄宗闻言大受鼓舞,即封康延孝为南面招讨指挥兼博州刺史。命李嗣源率麾下骑兵不做修整,抛弃辎重直趋汴州。

朱友贞得到郓州失陷的消息,吓得身如筛糠,老宰相敬翔听说后,明白大难临头,拎了根绳子去找朱友贞,说:“老皇帝在时,我说的话他都听,说我指哪他打哪都不为过。而陛下您却听信谗言,觉得我昏聩无能,说的话都是放屁,这下好了,李存勖打过来了,老臣没招了,这就吊死在您面前。”说完敬翔就拿着绳子往大殿上挂,朱友贞急了,心想你死不死没关系,可是死我这儿我晦气啊!算了,还是先稳住这小老头再说。

“哎呀,老爱卿,老相国,你这是做什么嘛!现在国家已经够乱的了,我听你的还不行吗?”

敬翔一听这才放下打好结的绳子对朱友贞说:“事急矣,非用王彦章为大将不可。”

朱友贞面露愧色,无奈地说:“朕即封王彦章为东路兵马都招讨,率宫中禁军北上郓州。”

三日之后,王彦章在开封府东门外点兵拜帅,命袁象先为监军。朱友贞亲自为王彦章壮行。东门之外,战马成阵,兵士列队,甲光向日,兵刃映影。点将台上朱友贞握住王彦章双手说道:“当初只怪朕听信谗言才有今日,朝廷成败全赖将军,老将军勿负朕心。”

王彦章老泪纵横地对朱友贞说:“陛下勿忧,待老臣退敌班师之日,定要杀尽奸臣以谢天下。”

朱友贞问:“老将军前去破敌,须多少时日?”王彦章说三天够了。”皇帝身旁的人偷偷发笑。因为从汴梁出兵,一般三天都到不了黄河。说三天在黄河边破敌,这不是开玩笑吗?

朱友贞道:“兵马甚少,将军走后,朕速筹兵马以援将军。”王彦章对朱友贞躬身施了一礼,遂提枪上马率兵出征。

老王在沙场上是把好手,玩政治却比不上赵岩、张汉杰。得知老王大放厥词后,赵、张二人十分恐惧,万一王彦章得胜归来,皇帝一高兴,没准自己就倒霉了。与其让王彦章杀死,还不如兵败后投降。二人于是与段凝合谋,设法阻挠王彦章的行动。

王彦章日夜兼程到了滑州,用了两天时间,现在只剩下一天了。滑州知州设宴招待,可是宴会开始时,王彦章却要大家痛饮一场,说明日出战。然后假装大醉,事实上没醉,当夜带铁甲战士六百人在杨村乘船渡河,部队衔枚疾走。

这时在濮阳南城,唐军大将朱守殷正在中军帐里饮酒作乐。朱守殷获得可靠情报,王彦章正在滑州城里置酒聚会,喝得酩酊大醉。朱守殷对部将说:“他能喝得,难道我喝不得?王铁枪如果敢来,我就捉住他……”话音未落,一探马惊慌报告:“王铁枪来了。”“什么?”朱守殷脱下袍衫戴上头盔,踉踉跄跄地走出中军大帐,只见城西烟火迷漫,王彦章手持一柄一百多斤重的铁枪领军杀来。朱守殷不敢应战,跟着溃兵向东逃跑,王彦章率军进入濮阳。他立即写信让朱友贞速派援兵。

朱友贞接到急报,忙召赵岩商议:“王彦章已经占据濮阳,请驸马快点兵马支援。”

赵岩道:“陛下,王彦章已率宫中禁军北上,开封人马不过几万人,倘若全部交与王彦章,而王彦章投靠晋兵,我等何以拒之?”

朱友贞问道:“以驸马之见,当如之奈何?”

赵岩道:“万岁只管拨三百士卒赶赴濮阳,其余一概不问。”朱友贞默默应允。

次日,朱友贞招袁象先进见,朱友贞道:“朕已诏令兵部,点精兵三百随爱卿救援濮阳,爱卿择日起兵吧。”

袁象先惊问:“万岁点三百士卒,焉能与晋兵相抗?”

朱友贞道:“王将军领兵出战,现在开封人马不过几万,前方将士也当体谅朝廷才是。”袁象先满怀沮丧领旨退殿,点起三百士卒奔赴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