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三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工业时代(1769—2000年)

从1769年蒸汽机在英国的使用,到2000年联合国提供的《21世纪议程》开始在全世界启动,历时232年。据研究,1700—1800年之两端,全世界人口数字分别为6.1亿和9亿,取其平均数,则1769年全世界人口数为8.101亿。[5]这么多人口的每日所需,都是一个巨量的数字。

1.时代特征

历史进入18世纪,终于走上历史舞台的工业生产形式,逐渐在全世界创造了一个面貌全新的工业时代,许多重大的创造和发明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刷新了人类文明的记录。

工厂大多聚集在城市及其周边,生产者集中在厂房上班的方式,促使大批人群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生,造成了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的快速发展。甚至可以说,哪里建起了工厂,哪里就成为人口聚集地,哪里就有了新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来。

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另一项惊人成就,是计算机的发明及其推广应用,所以,20世纪称得上是“计算机的世纪”。这项成就的意义就在于,对于性质复杂而数据庞大的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诸多事务,人类手上已拥有了强大无比的管理系统(平台)。

跟随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和改变,由于种种成就,整个世界弥漫着“人是世界的中心”“人高于自然”的观念,科学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和人群试图借助科学发现和发明的成就,去改变地球上的自然面貌,进而主宰世界。

传统农业生产支撑的是封建主义社会,近代工业生产支撑起来的是资本主义,由于对海外殖民地、自然资源和市场的争夺,在欧洲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爆发了两次规模史无前例的世界战争,战争造成了交战双方及其人民的巨大损失,却促成了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1945年的建立(中国为创始成员国)。这一年,《联合国宪章》向全人类发出的宣言是:“我联合国人民团结起来,追求更美好的世界!”

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由于工业生产的大力发展,加之人口剧增、消费盛行,各国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有增无减,以致各种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不仅破坏了许多生物物种的栖息地环境,人类自身健康和生命也受到了威胁。第四纪地质学专家的评论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人口是如此之多,人类造成的全球环境影响是如此广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需要承担某些责任。人类改变了大气成分、水平衡、陆地表面反照率,明显地扰乱了地球这颗行星的碳循环。”[6]

大量的环境问题,表面上看是工业生产的特点所致,根源则在于各个工业国家所盛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分析说:“主宰当今世界经济的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是触发破坏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这种行为已经危及到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贫穷、社会上的不公正、经济波动、环境破坏、战争,来自同一个根源——资本主义制度。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激进的方式”。[7]也正是在这些国家里,环境保护团体多而活跃,正在通过社会论坛等方式,展现着激烈的环境保护斗争的前沿性。

1973年1月,作为联合国统筹全世界环保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环境规划署也宣告成立了,意味着此后发生在地球上的所有事件都有了一个裁判准则和仲裁机构,可以用来保障总体世界的安全和利益。

20世纪80至90年代,世人的目光最终落在了全球气候变暖事实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上面。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多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现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由联合国协调组织大家在一起,学会同舟共济、相互制约的处世方式,执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人类共同家园的安危商议解决途径和承担具体的职责,所体现出的国际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执行意义。

为什么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事务的推进需要政治家出面?因为政治家代表的国家,是数千年来世界各地建立起来的最牢固的地域组织,相应地成为各国民众政治诉求和经济利益争取的代表,不少人因此被推举为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于1988年成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参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