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拾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宋代花卉种植业所做的概论,从中不难看出宋代花卉种植业的特点: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花卉种植从传统的农桑种植业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个新型的独立的商业性种植行业,为卖而种,因此不得不受市场价值规律的制约,这就促使花户熟练掌握种植、嫁接、管理等技术,不断培育新的花色品种,同时还要讲究规模效应和行销策略。总之,与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消费的发展互为因果,宋代花卉种植业和花卉消费非常兴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园艺栽培、嫁接、管理等技术的进步和种植业专业化、商品化的进程。

[原文发表于(韩)《庆尚史学》2004年第20期]


[1] (唐)郑谷:《感兴》,(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六七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768页。

[2] (唐)白居易:《买花》,《全唐诗》卷四二五,第4688页。

[3] 比如:陈平平关于宋代牡丹品种的研究(参见其《宋代牡丹品种和数目研究之三》,《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汪圣铎关于宋代鲜花消费和花卉种植基地——马塍的研究[参见其《宋代种花、赏花、簪花与鲜花生意》,《文史知识》2003年第7期;《南宋都城的花卉基地——马塍》,载《宋辽金元史研究》(韩国)第八号,2003年2月]。

[4] 潘家齐编著:《全唐诗精华分类鉴赏集成》,《植物部(一)·花卉门》,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53—589页。

[5] 参见陈俊愉,程绪珂主编《中国花经》,《各论·牡丹》,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版,第116—121页。

[6] 陈平平:《宋代牡丹品种和数目研究之三》,《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

[7] (宋)王观:《扬州芍药谱》,文渊阁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四库本)第84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页。

[8] (宋)孔文仲等著;孙永选点校:《清江三孔集》,《孔武仲集》,《扬州芍药谱·并序》,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288页。

[9] (宋)周叙:《洛阳花木记·芍药》,(明)陶宗仪编《说郛三种》卷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461页。

[10] (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菊谱·序》,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69页。

[11] (宋)史铸:《百菊集谱》,四库本第845册,第48页。

[12] 吴存浩:《中国农业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843页。

[13] (宋)史正志撰:《菊谱》,四库本第845册,第29页。

[14] (宋)欧阳修撰,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二五《洛阳牡丹记》,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99页。

[15] 嵇含:《南方草木状》,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16] (宋)陈思:《海棠谱》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页。

[17] (宋)余靖:《武溪集》卷一《寄题田侍制广州西园》,《宋集珍本丛刊》第3册,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179页。

[18] (宋)刘蒙:《菊谱》,四库本第845册,第19页。

[19] 《范成大笔记六种》,《菊谱·序》,第269页。

[20] (宋)王观:《扬州芍药谱》,四库本第845册,第1页。

[21] (宋)陆游:《天彭牡丹谱》,(宋)欧阳修等著,王云整理点校《洛阳牡丹记》(外十三种)《风俗记第三》,宋元谱录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第22页。

[22] 《欧阳修全集》卷二五《洛阳牡丹记》,第1102页。

[23] (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五八《物产》,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以下凡用此版本的,不再写出版社名称和时间),第3874页。

[24] 温革撰,化振红点校:《〈分门琐碎录〉校注》,巴蜀书社2009年版,第121页。

[25] 舒迎澜:《古代花卉》,农业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26] (宋)沈立:《海棠记》,载陈思《海棠谱》卷上,第1—2页。

[27] (宋)张邦基撰,孔凡礼点校:《墨庄漫录》卷二《洛中花工以药壅培花》,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3页。

[28] (宋)彭乘辑撰,孔凡礼点校:《续墨客挥犀》卷七《接百花》,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86页。

[29] (宋)张世南撰,张茂鹏点校:《游宦纪闻》卷六,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4页。

[30] (宋)施谔撰:《淳祐临安志》卷九《诸坞》,宋元方志丛刊,第3313页。

[31] (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一六《马塍艺花》,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04—305页。

[32] (宋)陆游:《天彭牡丹谱》,《洛阳牡丹记》(外十三种),《风俗记第三》,第22页。

[33] (宋)吴曾撰,刘宇整理:《能改斋漫录》卷一五《芍药谱》,《全宋笔记》第五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2012年版,第180页。

[34] 本节内容参考了杨直民《两宋精湛的花卉种植技艺》,《农史研究》1983年第1期。

[35]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页。

[36]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页。

[37] (宋)梅尧臣:《宛陵集》卷二五《韩钦圣问西洛牡丹之感》,四库本第1099册,第190页。

[38] (宋)司马光:《传家集》卷十一《又和安国寺及诸园赏牡丹》,四库本第1094册,第113页。

[39] (宋)周师厚:《洛阳花木记》,《洛阳牡丹记》(外十三种),第109页。

[40] (宋)朱弁撰,孔凡礼点校:《曲洧旧闻》卷三《韩景文赠梅并提绿萼亭》,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25页。

[41] (宋)邵博撰,刘德权,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卷二五《李氏仁丰源》,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97—198页。

[42] 《墨庄漫录》卷九《陈州牛氏缕金黄牡丹》,第251页。

[43] (宋)汪元量:《水云集》卷一《彭州歌》,四库本第1188册,第268页。

[44] (宋)陈思:《海棠谱》卷上,第1页。

[45] 《清江三孔集·孔武仲集》,《扬州芍药谱·并序》,第287页。

[46]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土物下》,宋元方志丛刊,第922页。

[47] 《范成大笔记六种·梅谱·序》,第252页。

[48] 《咸淳临安志》卷三十《塍田埂》,第3640页。

[49] (宋)叶适:《水心集》卷七《赵振文在城北厢两月无日不游马塍,作歌美之,请知振文者同赋》,四库本第1164册,第126页。

[50] (宋)陈景沂编辑:《全芳备祖》卷25《花部》,农业出版社1982年版,第697页。

[51] 《欧阳修全集》卷二五《洛阳牡丹记》,第1096—1103页。

[52] 《清江三孔集·孔武仲集》,《扬州芍药谱·并序》,第287页。

[53] (宋)陆游:《天彭牡丹谱》,《洛阳牡丹记》(外十三种),《花品序第一》,第18页。

[54] (宋)陆游:《天彭牡丹谱》,《洛阳牡丹记》(外十三种),《花释明第二》,第22页。

[55] 《欧阳修全集》卷二五《洛阳牡丹记》,第1102页。

[56] 《墨庄漫录》卷九《陈州牛氏缕金黄牡丹》,第251页。

[57] 《欧阳修全集》卷二五《洛阳牡丹记》,第1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