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西夏和金统治河湟时期的唃厮啰家族
唃厮啰政权瓦解之后,唃厮啰家族成员被任命为宋朝熙河路各级官员。北宋为金所灭后,西夏和金的势力分别进入河湟地区,双方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唃厮啰家族自此开始处于西夏和金的统治之下。在金人统治的陇南地区,唃厮啰家族后裔结什角曾经建立起一个地方政权,这是唃厮啰家族政权灭亡之后建立的唯一一个地方政权。
一 唃厮啰政权崩溃之后河湟地区的政治格局
崇宁三年(1104年),唃厮啰政权在宋军的打击之下走向覆亡,宋朝彻底控制了整个河湟地区。以唃厮啰家族政权最后一任赞普小陇拶为代表的唃厮啰家族并不甘心失败,小陇拶甚至愈借助西夏人的力量完成“复国”大业。事实上,唃厮啰家族政权灭亡,小陇拶归顺西夏,这给了一直觊觎河湟地区的西夏以可乘之机。“溪赊罗撒合夏国监军之众围宣威城,并犯西宁州,知州高永年遣知河州刘仲武率兵御之。三月丁未,陇右都护高永年与贼战于宣威城,军败为贼所执,遇害。”[125]高永年被害后,宋军死守宣威城,形势非常紧急,小陇拶在增兵宣威城的同时又分兵围困青唐城,“增兵四万攻宣威城甚力……丁丑,又犯西宁州。戊寅,又犯临宗寨”[126]。与此同时,廓州城[127]吐蕃部族大首领洛施军令结和熙州城蕃部勇丁丹溪等六人亦相继发动叛乱,分别“围廓州及怀和等寨,数月乃定”[128]。后“攻怀和城,逾月不克。是月解去,又围肤公城(今青海西宁市西南)”[129]。除此之外,吐蕃部族臧征仆哥也在洮州境内不断地袭扰宋军。
面对吐蕃部族风起云涌抵抗的严峻局面,宋朝政府没有如熙宁年间退出河湟地区,而是采取两手策略应对挑战。一方面加大军事打击的力度,对敢于抵抗者尽行杀戮;另一方面则继续招降不顺蕃部。对不同的吐蕃部族采取不同政策,与宋朝友好的吐蕃部族可以保有自己的土地,与朝廷对抗者则强行没收其土地,“已指挥逐州尽行拘收入官,标拨创置弓箭手,应付边备,可省戍兵,经入岁费,为利甚博”。为监视新归附的吐蕃部族,宋朝大力招募弓箭手,并安排他们与新归附的吐蕃部族杂居,以便及时掌握吐蕃部族的动态,“伺察羌人情不敢作过,实安边万世之利”[130]。
宋朝的两手策略取得了成效,宋军逐渐稳定了河湟政局。政和五年(1115年),熙河经略使刘法与西夏在古骨龙城[131]交战,西夏兵惨败。政和六年(1116年),宋朝将新占领的古骨龙城改为震武城,七月又改为震武军。古骨龙城战之后,西夏势力退出河湟地区,河湟地区政局基本稳定,至此,宋朝在河湟地区有效地统治建立起来,“唃厮啰之地悉为郡县”[132]。
政和五年(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国。金崛起之后,在与辽、宋的对峙中节节胜利,势不可当,1125年金人灭辽,两年之后的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
在与辽、宋逐鹿中原的同时,金人也向西北进军。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金太宗完颜晟派右副元帅宗辅前往西北,开始西北经略。至天会九年(1131年)正月,金人在西北大获成功,“宗弼、阿卢补抚定巩、洮、河、乐、西宁、兰、廓、积石等州。泾原、熙河两路皆平”[133]。
就在金人进军西北的同时,西夏也再次染指河湟地区。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秋七月,西夏乘金不备之机,突然派兵攻打湟水中下游,连续攻克乐州和西宁州。夺得西宁州后,“与金积石等州邻逼”。绍兴七年(1137年),西夏“遣使以厚币如金,表乞河外诸州。金主以积石、乐、鄯三州与之”[134]。占据河湟地区是西夏几代人的愿望,积石州、乐州和鄯州的获得使这一愿望部分成为现实。为表纪念,绍兴八年(1138年),西夏将积石州更名祈安城,取祈求安定之意。
金人将积石州割让给西夏后,在新占领的河州西部(即今甘青交界地区)重新设置积石军,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又将其升格为积石州,州治在今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西长宁驿故城,辖一县三城三堡,“即怀羌县(治今甘肃夏河县晒经滩一带)、循化城(约在今青海循化县东南)、大通城(在今青海循化县西查汗大寺)、来羌城(今甘肃积石山县崔家干河滩古城)、通津堡(今青海循化县文都古城)、临滩堡(今甘肃积石山县吹麻滩)、来同堡(在今青海循化县道帏乡境)”[135]。至此,唃厮啰故地河湟地区呈现出新的政治格局,金人和西夏以黄河为界分治,西夏占有河北地区,金人占有河南地区,宋朝势力彻底退出河湟地区。
二 赵世昌与低潮期的唃厮啰家族
西夏和金肢解河湟地区之后,唃厮啰家族陷入了家族史上的低潮期。在这一段时期,唃厮啰家族几乎没有出现一位有影响的人物,甚至连家族基本的世系传承都难以为继。这一段时期出现于史籍中的唃厮啰家族主要人物是赵世昌。
赵世昌为把羊族[136]首领,居于河南地区。河南地区吐蕃部落非常零散,势力比较强大的有庄浪族、乔家族、鬼芦族、木波族、把羊族、丙离族、鲁黎族、陇逋族等。北宋末年,“西番既衰,其苗裔曰堇(董)毡,其子曰巴毡,角始附宋,赐姓赵,改名顺(醇)忠。顺(醇)忠子永吉,永吉子世昌,皆受宋官,为左武大夫,遥领莱州防御使,袭把羊族长。”[137]
金人攻取陕西后,在向西进军的过程中曾派人招抚当地的吐蕃诸部。赵世昌看到宋朝大势已去,随即转投金人。降金后,金人授予赵世昌“忠翊校尉”之职。然而,由于赵世昌所居住的陇南地区吐蕃部族众多,部族意见不一致,有的部族希望和赵世昌一样投降金人,有的部族却不愿投降,为此,吐蕃部族发生内讧并引发冲突。在冲突中,赵世昌被不愿归降金人的鬼芦族族长京臧暗杀。不久,金人进入熙河地区,金人实行扶持降顺吐蕃诸部,打击不顺蕃部的政策,“执京臧,斩之临洮市,以世昌子铁哥为把羊族都管”[138]。
三 结什角的短暂统治
赵世昌生有两子,分别为赵铁哥和结什角。赵世昌被害后由其子赵铁哥袭职为把羊族都管。赵世昌另一子结什角最早居于洮州地区,宋隆兴二年(1164年),南宋军攻破洮州,结什角率部避祸乔家族。作为唃厮啰后裔这样高贵的身份,结什角的到来改变了陇南地区的政治格局,经乔家族首领播逋倡导与提议,结什角被与乔家族毗邻的四大族木波、陇逋、厖拜、丙离共同推举为四族总酋长,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金大定五年(1165年),金世宗派移剌成担任临洮地方官,立刻派人“招降乔家大首领结什角”[139]。由于此前金人杀京臧为结什角之父赵世昌报仇,结什角非常感激,“念朝廷为其父报雠”[140],遂率木波等四族归附于金。
结什角降金后,尽管政权受到金朝庇护,但结什角政权并不十分稳固。结什角治下的洮州地区吐蕃部族众多,部族之间对夏和金的态度并不统一,有的与夏关系近,有的则与金关系密切。金将积石州划归西夏后,这一地区的庄浪四族[141]不愿降服西夏,经常挑起事端,金大定六年(1166年),西夏出兵剿灭“吹折、密臧二门,其陇逋、厖拜二门与乔家族相邻,遂归结什角”[142]。
结什角接纳陇逋、厖拜两族,这让一直对结什角心存怨恨的西夏更加不满。西夏首先派使者到金朝照会金人,称庄浪四族违法作乱准备铲除四族。由于结什角此时已经归顺金朝,金人自然不会同意西夏用兵四族的行为,遂“以将检会其地旧所隶属”为由,劝西夏亦“勿擅出兵”。
尽管未能得到金人的支持,但是西夏却一直寻找机会铲除结什角。金大定九年(1169年),结什角前往庄浪族探望母亲。夏人得知此消息后迅速出兵,猝不及防的结什角陷入西夏军队的包围之中,西夏人劝结什角投降,“(结什角)不从,率所部力战,溃围出,夏人斫断其臂,虏其母去,部兵亦多亡者。结什角寻亦死”[143]。结什角被害后,金人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金人派大理卿李昌图和左司员外郎粘割斡特剌与西夏人进行严正交涉;其次,金人派人要求西夏停止修筑祈安城的工程;最后,着手选择结什角政权的接班人。
围绕结什角被杀金人所采取的三方面应对措施,西夏专门写了一份书面材料给金人,声称“祈安本积石旧城,久废,边臣请设戍兵镇抚庄浪族,所以备盗,非有他也。结什角以兵入境,以是杀之,不知为乔家族首领也”[144]。收到西夏报告的金人看到此时祈安城已基本修亟完毕,结什角已死,大动干戈已没有必要,李昌图和粘割斡特剌只能悻悻而回。金人真正能做的只是为乔家等族选择新的部族首领,由于乔家等族均“愿以结什角姪赵师古为首领”,于是金大定十年(1170年),金人正式“诏以赵师古为木波乔家、丙离、陇逋、厖拜四族都钤辖,加宣武将军”[145]。
赵师古上任之后,念念不忘为结什角报仇,为此,赵师古多次率兵攻打祈安城,并鼓动祈安城的吐蕃部族叛夏投金。在赵师古的持续打击和策反之下,西夏镇守祈安城任纯忠压力非常大。后来,任纯忠在朝廷中所倚侍的任得敬及其党羽被西夏仁宗所杀,任纯忠害怕受到株连,为避祸只身逃出祈安城。不久之后,任纯忠被赵师古俘获,赵师古遂杀任纯忠为结什角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