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读书之要,先应破题。别的书倒也罢了,本书则是必需的。
书名中的关键词,就是“唃厮啰”,第一个字就叫大多数读者张不开口。这三个字音念“古司罗”,一听,就知道是译音汉字。确切地讲,是河湟地区古藏语之音,“唃”是佛的意思,“厮啰”是儿子的意思,“唃厮啰”就是“佛子”。在笃信佛教的吐蕃人心目中,这个词好生了得!
“唃厮啰”是什么?首先,这是一个人名。唃厮啰(997—1065年),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原名欺南凌温篯逋。他是唐代吐蕃王朝赞普(藏王)朗达玛的后裔,北宋藏族先民青唐羌,即位于青唐(今青海西宁)的吐蕃首领。他所建立的强盛一时的政权,史书中称为“唃厮啰”(也称为“宗喀国”),则这又是一个部族、政权名。传到唃厮啰长孙木征,被宋神宗赐予皇家同姓,名赵思忠。从此一直到现代,后裔均姓赵。
唃厮啰是甘肃、青海藏族部落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个权贵家族。宋朝初年,唃厮啰家族来到河湟地区,建立起青唐吐蕃政权并雄居西北一隅,为开发西北地区做出了卓越贡献,不仅繁荣发展了经济文化,军事上还成为宋朝在西北地区与西夏的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支倚靠力量。元、明、清时期,唃厮啰历代后裔仍旧积极开拓进取,最终演变成为“五土之首”的赵土司。1925年唃厮啰家族末代土司赵天乙被取消土司职位,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先后担任过甘肃临洮县官堡镇保安队队长和会川县参议长等职务。解放前夕,赵天乙成功说服卓尼杨土司起义,立下功勋。在宋以后漫长的家族发展史上,唃厮啰家族曾创立过元朝时赵汝砺被封“开国公”、明朝时赵安被封“会川伯”这样的辉煌,也经历过明朝初年赵琦因“蓝玉之案”被满门抄斩的伤痛。整体上看,从吐蕃王朝时期的赞普朗达玛,到现在定居于临洮的后人赵法祖及其家人,唃厮啰家族人才辈出,为一方柱石,驱驰疆场,在宋、金、元、明、清的国史中都有记载。九百多年间世代相袭,从未断线,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中,缔造者的后人在王朝解体之后仍然能够有史可据地上下追溯,极为罕见。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王传》即据唃厮啰的事迹改编创作的。至今,这个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家族,仍保存着世代相传的“免死铁券”。
唃厮啰家族史,可谓中国西北历史长河中的一条支流,中国民族史的一线血缘,中国少数民族家族史中一个硕大完整的标本。宛如青藏高原上淌下的雪水,义无反顾地向东方奔去,流进湟水,流进洮河,最终汇入母亲河黄河,把一股青藏高原的新鲜血液注入了中华文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不言而喻。
唃厮啰家族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其研究的意义所在。首先,唃厮啰家族长期占据陇右地区,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对唃厮啰家族进行研究,可以转换研究的视角、开拓研究的视野,最终能够从更微观的角度,做到多层次且全方位地透视西北波澜壮阔的历史。其次,对唃厮啰家族发展嬗变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宋元明清时期西北民族关系、宗教文化、政治军事、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最后,唃厮啰家族长期生活在民族杂居区,这一地区因唃厮啰家族的存在而打上了深深的藏文化烙印,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一部唃厮啰家族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该家族发展嬗变的历程,可以为我国的民族融合提供一个典型的个案,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和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为更好地制定民族宗教政策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20世纪80年代是学术界的春天,也出现了对唃厮啰家族研究的热潮。以汤开建先生、祝启源先生、顾吉辰先生等一批专家学者为代表,围绕唃厮啰家族相关的课题发表了近百篇文章,出版了十几本专著,其中不乏精品和拓荒之作,如祝启源先生的《唃厮啰——宋代藏族政权》,至今仍然是唃厮啰研究的权威之作。进入21世纪,随着汤开建先生南下暨南大学、祝启源先生不幸去世,学术界普遍认为唃厮啰家族的研究可以拓展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唃厮啰家族研究渐渐沉寂下来。
唃厮啰家族研究取得的巨大成果,只能是初级阶段的一个辉煌。正是这一辉煌,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一个“已经很好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其实,学无止境乃亘古不变的道理,学术研究哪里有终结?何况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学术研究,理念、条件、方法、手段的不同与改善,在任何成果基础上,不仅可以锦上添花,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另起炉灶,甚至能从头开始!
先是在金城兰州,在兰州大学,继之在中原地区、在宋都开封、在河南大学,齐博士德舜君站了出来,钻了进去,破了天花板,更上了一层楼。从2007年开始,他重新捡起唃厮啰家族研究这个“旧题”,孜孜矻矻,至今已耕耘了十年有余。在不断挖掘历史史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围绕唃厮啰家族先后在《中国藏学》《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西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9篇,在民族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唃厮啰家族世系史》(34万字)和《〈宋史·吐蕃传〉笺证》(27万字)两部著作。2012年以唃厮啰家族为选题所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青年基金,均成功获批并于2016年顺利结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鉴定结果为良好,本书就是国家社科基金的最终成果。2017年又获批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宋代吐蕃部族:个案与综合之研究”,研究的核心仍然是唃厮啰家族研究。正如郑板桥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唯有如此坚持不懈,才有成就,成果才有生命力。
在研究唃厮啰家族的十余年间,德舜君另辟蹊径,打破了以往家族研究以时间为轴线、以人物为核心的研究思路,将唃厮啰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分专题进行研究。从单纯的唃厮啰政权研究拓展到唃厮啰家族后裔史籍稽考、唃厮啰家族文化发展嬗变、唃厮啰家族宗教发展嬗变、汉藏家族对比等七大专题研究,这七大专题正是本书的七个框架。第一个专题,是对唃厮啰家族世系进行详细梳理,这是整本书的研究基础。第二、三四个专题,分别是政治、文化、宗教专题,分别研究唃厮啰家族从赞普一步步转变为明清土司的艰难历程,唃厮啰家族从典型的藏文化转化为多元文化,从苯教到藏传佛教再到多元宗教的嬗变过程。第五个专题,探讨唃厮啰家族与历代民族宗教政策的互动,唃厮啰家族的兴衰存亡与历代民族政策息息相关,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历代民族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第六个专题,是对西北少数民族家族的个案与综合之研究,从中揭示唃厮啰家族从赞普到土司发展路径的共性和个性,以及整个西北少数民族家族的共同发展路径。第七个专题,是藏汉家族对比研究,分别对几乎同时兴起于宋代的唃厮啰家族和真定曹氏家族进行对比,从中揭示藏族家族绵延千年和汉族家族大多五世而斩的深层次原因,使得有关研究拓展深化,具有民族学的意义,历史文化含金量提高。
至此,可以说起码在成果数量与分量方面,德舜君已成为第二代唃厮啰家族研究的第一人或领军人物,是藏族史、民族史研究的新星。
五年前的2014年,民生曾为其《〈宋史·吐蕃传〉笺证》一书作过序。可喜的是,宋史学界第一部年鉴《中国宋史研究年鉴(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将该序收录,似乎说明了宋史学界对其著作的重视。有此前缘,所以,尽管很是忙碌,尽管已经是第二次了,在本书付梓之际,还是毫不犹豫地放下其他,高高兴兴地写这篇序言。为新成果呐喊点赞,哪有累?只有乐;为年轻人助力站台,哪有苦?只有甜。既已再一再二,更望其再三再四的成就,无论谁作序都高兴啊!
程民生
2019年5月于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