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史学界研究“西安事变”情况综述
房成祥
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之一,对它的研究一直受史学界的重视。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研究西安事变的专著和文章逐渐增多。
随着西安事变研究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方针。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处理事变的基本方针是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主张联系在一起的,因而确定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但是,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从得知事变发生时起,就确定了这个方针,有的学者却认为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这个方针,有个短暂的酝酿过程。
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处置蒋介石的态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对处置蒋介石的态度有一个由“审蒋”到“放蒋”的变化过程。另一种意见则将党对蒋介石的态度同党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联系起来,认为党对处置蒋介石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没有变化的。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是由于中共中央的英明决策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积极工作。另一种观点认为,张学良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决策人,中国共产党及其派往西安的代表团则是处在协助张、杨二将军妥善处理西安事变的地位。
关于对杨虎城的评价。一致认为,杨虎城同张学良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对民族解放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因而张、杨齐名。但是,关于杨虎城在事变中对蒋介石的态度却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是杨虎城倾向于惩办蒋介石,另一种看法是杨虎城深明大义,他虽然反对轻易放蒋,但却不是要惩办蒋介石。
关于与西安事变有关的事件、人物、时间及地址等方面的考证,内容十分丰富。有的涉及“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的成立及张学良的任职问题,有的涉及12月4日蒋介石赴西安及前往车站迎接的人员问题,有的涉及西安学生“一二·九”请愿问题,有的涉及西安事变爆发的具体时间及行动指挥部的处所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于深入研究西安事变都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西安事变的研究,从已经发表的论著看,从政治角度研究事件、人物等方面的居多,而对社会经济、人物和阶级活动的关系以及群众运动方面的研究显得薄弱,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期间同共产国际的联系,研究工作更没有充分展开。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原载《学术动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办)198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