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说文解字》字(词)汇隐喻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就是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来搭建一个有效的研究平台,把《说文解字》的文字构造、字源和词汇上的相关隐喻放置在这个平台上重新剖析,通过基于自建《说文解字》汉英平行对应字(词)汇隐喻语料库的比较研究,揭示汉、英语字(词)汇化隐喻的某些内在模式;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比较词源学分析和阐释这两种语言中共时隐喻现象背后的文化理据,揭示基于身体经验的概念隐喻如何受基于人类心智的文化的影响,进而揭示在不同文化的范畴化过程中身体、心智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一个基于《说文解字》的汉英平行对应字(词)汇隐喻语料库,通过它来揭示汉、英语字(词)汇化隐喻的内在模式。

(2)通过基于《说文解字》的汉英平行对应字(词)汇隐喻的比较,揭示这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和隐喻词汇的文化理据,通过对隐喻词汇的原始形态在古代社会文化背景中获得最初隐喻意义理据的词源学研究来比较词汇隐喻结构中的文化信息。

(3)本书试图通过认知隐喻学、比较词源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揭示汉、英语字(词)汇隐喻结构的共时模式和历史理据,对概念隐喻理论在基于隐喻知识库的跨语系平行对应语料分析中的优劣进行评价,修正概念隐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就语料库语言学在我国典籍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而言,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规划项目,本书对《说文解字》的相关汉字隐喻理据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一章“语料库隐喻研究”着重介绍语料库隐喻研究在中西方的发展,讨论其在包括《说文解字》在内的英汉语典籍文本语料上的应用研究。

第二章“Metalude和《说文解字》汉字隐喻语料库的构建”介绍了以Metalude 隐喻知识库为框架自建《说文解字》隐喻字汇库作为英汉词汇化隐喻模式比较研究基础的构想,探讨了面临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我们的意见和解决方案,最后展示了我们自建的《说文解字》英汉对照隐喻字汇库。我们把从《说文解字》收集的隐喻汉字语料分为三大类,逐一示例分析了每一类汉字的语义结构,建立了一个包含241例隐喻汉字的小型语料库,对《说文解字》的相关汉字隐喻理据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三章“基于语料库的《说文解字》字(词)汇隐喻模式研究”对基于《说文解字》和Metalude的隐喻语料作跨文化隐喻结构的比较研究。本章根据基于语料库的跨语系多学科语言隐喻模式的研究方案,运用比较词源学、认知隐喻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重新审视和分析了基于《说文解字》的汉英字(词)汇隐喻语料,揭示汉、英语语言隐喻模式及其所反映的人类概念系统与人类精神文化的交互影响。在汉英对比中,本书优先选择英语词源隐喻进行对比。本书从汉字构造隐喻出发,联系英文词源隐喻并对英汉语字(词)汇的词源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努力填补汉英字词构造层面隐喻对比研究的空白。

第四章“《说文解字》字(词)汇的跨语系词源对比”把《说文解字》中的女部字以及表达“女婿”“婚姻”和“家庭”诸概念的字和词提取出来,同英语、法语和拉丁语中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进行跨语系的词源比较研究。本章结尾部分对于国内外跨语系词源比较研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述,从中可以看到:文化理念是推动语义历时变化的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隐喻主题的基础。因此,跨语系字(词)源比较研究应该以词汇隐喻语料库的文本为依据,应该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重新阐释人类精神文化和隐喻主题历时演变的交互影响。

本书是对于吴世雄、周运会和章敏师徒三人多年来合作研究汉、英语言的字(词)汇隐喻的总结,部分成果曾发表于《外语学刊》《古汉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以及波兰的《语言学和东方学研究》等国内外学术杂志。本书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一节由吴世雄完成;

第二节由周运会、吴世雄完成;

第三节由章敏、吴世雄完成;

第二章第一节由吴世雄完成;

第二节由周运会完成;

第三章第一节由周运会完成;

第二节由吴世雄完成;

第三、四、五节由周运会、吴世雄完成;

第四章由吴世雄完成。

傅屹敏和连凤萍两位弟子还帮助制作了“外国人名索引”。

本书把Metalude 隐喻知识库和自建的《说文解字》隐喻字汇库作为英汉词汇化隐喻模式比较的基础,开拓了我国跨文化比较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此外,本项研究运用比较词源学、认知隐喻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的分析,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重新审视英汉词汇化隐喻的内在模式及其所反映的人类概念系统与人类精神文化的相互作用,对于认知隐喻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