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编 律诗
五言律诗
岁时节庆
春日
疏放南山下,归来又一春。
芳菲花作伴,清脆鸟为邻。
率意登明道,轻裾拂落尘。
碧天晴日里,照彻我精神。
早春遇雪
温暖营春半,翻然霰雪①临。
新芽方出色,小蕾正开心。
未负春光浅,何妨酒巷深。
醉舟知不便,寄意到山阴②。
注释:①霰雪:雪珠和雪花。屈原《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②山阴:用“山阴夜雪”典。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清明
梦里家山远,一行一步寒。
长空云寂寂,袤野路盘盘。
别袂经年破,离杯隔夜残。
东风曷牵挂,堕絮满长安?
挽春
常恨春光短,去程①无可收。
寂寥今又始,离别古来愁。
绕蝶怜衰蕊,啼莺惜故丘。
落花知有泪,不肯向君流。
注释:①去程:离去的路程。唐张祜《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
立夏遇雨
未听天籁久,俗务日劳劳。
忽见风吹雨,才惊夏结桃。
浮思称五柳①,坐梦断三刀②。
笨鸟飞何去,云天一样高。
注释:①五柳: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文学家,有《五柳先生传》,因号五柳先生。②梦三刀:《晋书·王濬传》:“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古州字写作‘刕’),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濬为益州刺史。”后人以“梦三刀”指称官阶高升。
伏日酷热夜不能寐
入伏偷生苦,高温似火流。
鸟鸣朝不见,蝉噪夜无收。
辗转难成梦,睖睁①苦望秋。
不如挥秃笔,抹月②到床头。
注释:①睖睁:睁大眼睛发呆或直视。②抹月:抹月批风省。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北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中秋节登银杏坡
又到中秋节,独登银杏坡。
闻香寻桂子,随影觅藤萝。
云淡心思远,月圆惆怅多。
何人明镜里,不肯忆蹉跎。
秋思二首
其一
秋风何瑟瑟,日月自阴晴。
霜冷犹栖瓦,云寒不筑营。
枝枝摇异色,叶叶落空声。
一念三生短,芒鞋付远征。
其二
荣枯秋过眼,寂寞在长安。
意向飞蓬怠,兴随落叶寒。
烛头千载梦,蜗角①几盘餐?
造化驱人苦,拿来放下难!
注释:①蜗角:蜗牛两角。《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寒冬避霾
霾没千年巷,寒流百姓家。
驱车不见路,触手可扬沙。
闭户延痰喘,燃灯弄黦茶①。
夜来空做梦,树树落梨花②。
注释:①黦茶:音yuè chá,变质之茶。《旧五代史·汉书·李守贞传》:“守贞尽以黦茶、染木、姜药之类分给之。军中大怒……”此处代指发酵类茶。②梨花:色白,此喻雪花落于枝上,似梨花盛开貌。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句。
白露
白露惊凉枕,微寒沁薄襟。
传来青女①令,惊动老人心。
不见穿庭燕,独怜悬壁琴。
三更犹不寐,辗转月西沉。
注释:①青女:传说中司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岁暮
岁月无穷尽,时情①逐日殊。
闲愁随自在,俗事任糊涂。
别久辜春信,邀迟负玉壶。
去年梅发处,能折一枝无?
注释:①时情:世情。宋陈师道《晦日》诗:“人老时情薄,春深花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