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勤政救不了大明,夹棍可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7章 左右,将袁崇焕拿下!

若是换了一个人,哪怕同样是建极殿大学士,北疆总督的身份,

开口就否定袁崇焕得到的“可靠”情报,说后金的攻击方向已经从蒙古转成大明宁远锦州。

众将多半不会乖乖听话,定要争辩几句。

然而主座上坐的是孙承宗,祖大寿等心中甚至没有生出一点质疑的念头,便纷纷领命——

孙阁老何等韬略,既然敢发出命令,哪怕之前后金要去蒙古的线报来源再真切,也必是其中有所变故,皇太极多半已经领兵前往大明边境来也!

交待完祖大寿三人,

便轮到了袁崇焕。

孙承宗眉峰紧锁,须髯微颤看向自己的得意弟子,

长叹一声,挥手道:

“左右速卸袁崇焕甲胄,将其拿下!”

已经要出门而去的祖大寿,赵率教,何可纲三人各个张口结舌,不约而同停步于帐门口。

袁崇焕难以置信瞪大眼睛,直到被孙承宗亲兵摁倒在地,方才大声辩驳:

“恩师,学生何罪之有?”

祖大寿等人也齐齐跪下:

“阁老明鉴!袁督师方才确实欲先斩后奏诛毛都督,虽悖《大明律》“擅诛大将“之条,然事未竟成,按《六谕衍义》“毋作非为“之训,实未抵磔刑之罪也。”

孙承宗双目如电,一一扫过,众人皆不敢与其对视。

“我拿下袁崇焕岂止因方才毛帅之事?”

“元素,我来问你。两月之前见陛下平台奏对,你口称‘五年平辽’凿凿如金石,今扪心自问,果有成算乎?”

若是面前换个人,哪怕是当今天子,袁崇焕硬着头皮也能编出几条理由来继续证明“五年平辽”的可行性。

可是要糊弄孙承宗……

“实无把握。”

孙承宗拍案而起:

“既无把握,为何欺骗天子?”

“面欺圣主,如此罔上大罪,岂能不罚?”

袁崇焕竟一时无言以对。

孙承宗怒发冲冠:

“圣主以九五之尊,赐尔尚方剑、擢尔督师位,岁拨辽饷百万!尔扪心自问,自熊廷弼至王在晋,谁人得此殊遇?”

“毛文龙乃左都督、平辽总兵,有功于社稷!尔持尚方剑斩之,可曾奏报?昔老夫斩一校尉尚需请旨,尔将天子置于何处?如何对得起圣主一片真心信重??”

“尔若诛文龙得逞而东江溃,纵虏酋直逼京师!宁锦防线形同虚设,此非误国乎?”

“若无人制你,如此一错再错。大明江山尽丧于尔手也!”

确实,

天子如此信任,袁崇焕要钱给钱,要权给权,凡是跟着他的全都鸡犬升天。

袁督师却把天子当傻子耍,确实太不地道了些。

祖大寿,何可纲两人这辈子没有见孙承宗如此激动过,连忙叩首:

“阁老息怒,保重身体为要!夫气怒交攻,元真易损啊。”

孙承宗在孙钤搀扶之下重新坐好,平息了一下呼吸看向袁崇焕时脸上已带上一丝悲切:

“元素,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袁崇焕见他脸上表情,心里“咯噔”一声,连忙伏地叩首:

“学生伏罪矣,唯乞恩师假以时日,容某戴罪图功,效死自赎!”

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人都吓傻了,磕头如捣蒜:

何可纲尝试唤起孙承宗对袁崇焕往日功绩的记忆:

“阁老,督师纵然有过,然筑城宁远锦州,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皆其功也!可以功抵过乎?”

赵率教提出自己代替袁崇焕获罪:

“臣等随督师血战宁远、锦州,亲见其赤心为国!今虏酋未灭,先诛大将,岂非自毁长城?臣请以身代死,换督师戴罪图功!”

祖大寿最是机灵,拿出孙承宗自己的原则劝谏:

“阁老用人一向注重大节无亏。今督师虽有诛毛帅之谋,然事未遂行,按《大明律》’谋而未行勿论’,实未亏人臣纲纪。伏乞垂念宁远血誓,且饶过督师这一回吧!”

孙承宗闻言,本来伸入袍袖的右手停了下来。

他不是袁崇焕,从来不会干什么先斩后奏的事情,现在身为堂堂朝廷二品大员的袁崇焕更不可能没有圣旨就胡乱处罚。

离京之前,

天子给了孙承宗三道旨意,相信他的判断,让他见机行事对袁崇焕“从权处置”。

第一道,保留兵部尚书职位,不再担任蓟辽督师,立刻离开宁远回北京任职。

第二道,革去所有职务,当场拿下乌纱,送到北京等待天子处置。

第三道,直接拖出去斩首示众。

孙承宗拿到三道圣旨一一看过后,还对崇祯说后面两道旨意大可不必,

元素固然有错,但绝不至于到当场拿下的地步。

万万没想到,

一到宁远,就亲眼见识了袁崇焕完全不顾国家利益,又要先斩后奏直接处死一品大员毛文龙的一幕。

加上当着蓟辽督师又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后金马上要来打宁远没有半点警惕,

尤其之前平台奏对糊弄天子。

简直丧心病狂,孙承宗怎能不怒火中烧?

一时之下真的动了挥泪斩马谡的心思,想直接杀掉袁崇焕。

听到三人劝诫,想起袁崇焕往日功绩,尤其是祖大寿说的那一句“大节无亏”,

顿时又犹豫起来。

祖大寿察言观色,见有转圜余地,连忙跪行两步到孙承宗面前“砰、砰、砰”连磕三个响头:

“阁老,如今建虏寇边在即,若此时斩袁督师恐军心不稳。”

“万一士气受损,战守失据,岂非有负圣主宵旰之望?”

刚才孙公本来情绪还算稳定,说到袁督师欺骗圣上时突然激动起来……

加上今日孙阁老几次提到当今圣上皆以圣天子称呼。

即使当年有师生之谊的天启皇帝,孙承宗也多只称陛下,可见孙公对今上之推崇。

天子拜孙公以北疆总督,委以重托,如此信重大明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

想来孙公是绝对不愿冒一点风险,让今上失望的。

孙承宗闻言微微一怔,皱起眉头。

祖大寿的言外之意他自然听出来了。

袁崇焕在宁锦大捷,宁远大捷两场大胜仗中发挥过作用,在关宁军中颇有威望——

看看祖大寿等人如此为他求情,赵率教甚至愿意以身代死便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