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2章 考核 上
夜晚惊雷炸响,狂风裹挟着豆大的雨点,溅起一串串水花,仿佛在宣告一场暴雨的来临。
青黛被雷声惊醒,猛地从小榻上坐起,心跳如擂鼓。她下意识望向窗外,只见漆黑如墨的天幕被闪电一次次照亮,树影在风中狂舞,如同鬼魅张牙舞爪。她攥紧了衣袖,心头莫名涌上一股不安。
就在这时,内室传来瓷盏砸在青砖上的声音以及罗斌的怒骂:“该死的雷!”
青黛心头一跳,匆匆推门而入。
屋内未点灯,只有闪电偶尔照亮一瞬,她匆匆一眼,只见罗斌坐在太师椅上,整个人隐没在阴影里,唯有那双眼睛在暗处泛着冷光,令人心惊。
她慌忙低下头,不敢多看,只赶紧蹲下身去收拾地上碎裂的瓷片,指尖刚触到冰凉的碎片。
一道闪电劈落,屋内骤然亮如白昼——
罗斌的面容在电光下清晰可见,眉宇间戾气未消。他方才在梦里正与今日在天香楼偶遇的那位女子对酌吟诗,她眼波流转,朱唇轻启,笑声如银铃般勾人心魄。
可偏偏一道惊雷,将他硬生生拽回现实。
美梦破碎,yu念却未消。
他猛地灌下一杯凉茶,可冰凉的茶水非但未能浇熄心头燥火,反倒让那股邪念烧得更旺。怒极之下,他一把将桌上的茶壶杯盏全部扫落在地,瓷片四溅,如同他此刻难以平息的躁动。
凌厉的闪电如银蛇般迅猛窜过,再度将内室照亮。
青黛清秀的脸颊因慌乱而微微泛红,贝齿轻咬下唇,胸脯随着急促呼吸微微起伏,身上那件单薄的寝衣,似有若无地勾勒出她身材的轮廓,既带着少女未经雕琢的纯真,又不经意间流露出丝丝撩人的韵味。
罗斌眼神一暗,喉结滚动,猛地起身。
青黛还未反应过来,便听见房门“砰”地一声被重重关上,屋内彻底陷入黑暗,女子带着哭腔、凄惨的求饶声,似秋蝉将死的残鸣,终被倾盆夜雨碾作碎玉乱珠,再辨不分明。
翌日,谢清钰坐着马车缓缓来到了栖梧苑,车帘微掀,他抬眸望向檐下那块金漆匾额,栖梧苑三字笔锋遒劲,在朝阳映照下熠熠生辉,却让他心底泛起一丝复杂的叹息。
季霜待姜妙妙,当真是煞费苦心。
为了替她洗脱‘粗蛮无礼’的污名,季霜竟不惜以姜氏姐妹同入书院为由,才勉强说动夏韵松口。
这般周折,不说别有居心......谢清钰绝不相信!
两人虽获得了入学资格,但栖梧苑的规矩终究不能全然不顾。这所百年学府的入学考核早在一月前就已截止,如今破例收人已是给了镇北王府天大的面子。
为免落人口实,两人仍需单独前往栖梧苑补考。
“二妹妹!”
姜雪瑶立在石阶上,唇角噙着恰到好处的笑意。
“姐......姐,你来的也太早了吧!”
谢清钰微微颔首,对于第一次喊人姐姐有些不习惯。
还未等两人寒暄,引路的嬷嬷已疾步迎来:“两位小姐快请,教习嬷嬷们候着呢。”
学堂内肃穆庄严,三位教习嬷嬷端坐堂上,这三位嬷嬷皆是宫太后亲选的掌事女官,位高权重,深谙宫廷礼仪与闺阁规矩,由她们来教导京中贵女,自是再合适不过。
为首的陈雪梅,正是素有‘铁面先生’之称的陈雪梅,她手中的那柄乌木戒尺不知训诫过多少王侯贵女,此刻正泛着冷光横在手中。
姜雪瑶盈盈下拜,行了个标准万福:“学生姜雪瑶,请嬷嬷赐教。”
陈雪梅戒尺轻点案面:“《女诫》第七章。”
姜雪瑶直起身时,鬓边流苏银钗都凝住不动,她启唇如吐珠玉:“鄙人愚暗,受性不敏......”
“《女诫》第三章。”陈雪梅继续说道。
姜雪瑶:“专心第五,曲从第六......”
话音刚落,李嬷嬷突然抢过话头:“《列女传》第一章!”
“母仪传,周室三母——”
陈雪梅戒尺轻点案面:“《女诫》第三章。“
姜雪瑶:“专心第五,曲从第六......“
王嬷嬷激动得直接站起身:“《女孝经》第二章!”
“皇后章曰:坤德尚柔,含章贞吉......”
厅内檀香缭绕间,少女清脆的嗓音回荡在四周。待问到‘女四书’时,姜雪瑶微微抬眸,面色依旧淡然:“《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
“好!好!好!”
陈雪梅连道三声,每个字都掷地有声。她波澜不惊的目光扫过姜雪瑶沉静的面容,这般对答如流,绝非临时抱佛脚的表现。
这般表现莫说是今日考校,便是放在一月前那场严苛的入学考核上,也定能力压群芳,摘得魁首。
三位老嬷嬷目光交汇,眼底是掩不住的惊艳与激动。地上跪着的女子,举手投足皆是世家贵女风范,哪怕是三位宫中的教习嬷嬷,对她也丝毫挑不出半分差错。
她很完美,就像个精致的人偶,一颦一笑都符合游戏中男主官配的设定。
只是不知为何,望着姜雪瑶的背影,谢清钰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另一道身影。
她活泼跳脱,行事不按常理,总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还有点...孟浪。
实在有趣得很!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让谢清钰猛地一惊,他迅速垂下眼眸,长长的睫毛遮盖住了眼底的慌乱。
“姜雪瑶考核通过,两位嬷嬷可有异议?”陈雪梅询问道。
李嬷嬷和王嬷嬷相视一笑,齐齐摇头。见状,陈雪梅这才转向姜雪瑶,笑道:“姜大姑娘,你可以站起来了,接下来是该轮到姜二小姐了。”
就在陈雪梅准备开口时,一旁的李嬷嬷却倏然抬手打断了,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谢清钰,“姜大姑娘才学如此出众,想必姜二小姐也不会差。若再考女训,倒显得我们刻意放水了。”
陈嬷嬷眼中精光一闪,立即会意。若考题相同,难免落人口实。
她手中的戒尺轻轻拍着掌心:“那依李嬷嬷之见...考校些什么内容,才更为合适妥当?”
“不如考四书五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