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研究核心概念与基本思路
(一)关于几个概念的说明
本书研究对象是张居正改革群体,需对“群体”“张居正改革群体”“张居正之党”和“张居正政治资源”等概念加以诠释。
社会学中研究群体,要注意群体特征、构成、价值观、互动等。历史学中的群体与社会学有一定共性,但也存在差异性。“历史学领域中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中,具备身份一致感,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群,群体中的成员,并非一定发生直接的交往联系,但一定生存在一个大的场景之下。”[100]
本书讨论的张居正群体是需要重点说明的概念。此前的研究中,展龙在《张居正改革时期的民族政策及其影响》中多次提到“张居正改革集团”,但并未定义和深入系统研究。[101]吴琦强调张居正改革群体互动过程,揭示张居正如何建构社会关系网络,并将社会关系与资源转化为政治资本,最终达成政治目的的事实及意义,但也未准确定义张居正改革群体,亦未深入研究此群体如何互动。[102]笔者认为,张居正改革群体,是在张居正领导下,积极参与张居正改革,并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政治群体。分为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核心成员受张居正重用,为某项或各项改革措施主要推动者或执行者,有的与张居正还存在紧密私人关系;边缘成员则未参与具体改革进程,但追随张居正,对张居正改革有一定影响。张居正改革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种,分属不同地域和职位,有些成员彼此之间并无交往,但都以张居正为核心共同推进了改革事业,具有鲜明群体特征。“张居正之党”是受张居正重用或追随张居正的人,并不等于张居正改革群体。张居正改革群体和“张居正之党”构成张居正政治资源主体,张居正政治资源是张居正在其政治生涯中所使用的各种社会关系总和,还包括以明神宗、李太后为代表的皇室及以冯保为代表的中官等。[103]
(二)基本思路
本书以张居正改革群体为视角,通过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之演变,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张居正、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格局及晚明社会变迁之关系。
在第一章,本书集中讨论张居正的人生经历、成就及时代背景,为研究张居正改革群体提供参考。第一节,“张居正之时代”,从嘉靖以来的政治危机、经济衰颓、边疆冲突、地方叛乱等介绍当时明王朝所面临的国家危局,为万历初年推行的张居正改革做铺垫。第二节,“张居正之人生”,以张居正的家谱、年谱等资料为基础,从张居正家庭、求学、从政等成长经历,以及张居正的改革事业、个人思想等成就,分析影响其人生轨迹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张居正改革群体构成”,集中讨论张居正改革群体的演变过程、组成及特征。第一节,“张居正改革群体之演变”,以张居正政治地位变动为时间划分标准,以若干重大事件为线索,结合有代表性之个案,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的演变过程。第二节,“张居正改革群体组成”,先对张居正改革群体进行准确定义,然后以《明史》《明实录》《张居正集》等文献资料为基础,筛选出张居正改革群体成员,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的构成类别,分析其学缘、地缘、姻缘等关系。第三节,“张居正改革群体构成特征”,从群体的地域、出身、官职等归纳其特征。
第三章,“张居正改革群体与万历新政”,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张居正及张居正改革之关系。分为三节,通过万历新政中之若干重要措施的推行,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在这些措施的形成、实施等过程中的作用,总体评价张居正改革群体在张居正改革中的角色、地位及作用。
第四章,“张居正改革群体与晚明政治格局”,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与晚明政治体制的关系。第一节,“张居正改革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互动”,通过考察张居正改革群体在张居正改革过程中与皇室、中官、言官关系变化,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与他们的互动过程。第二节,“张居正与湖北地方社会”,通过考察张居正与湖北地方官员、士绅关系,揭示张居正对地方社会的影响。第三节,“归乡与治国:以张居正嘉、万回乡为中心”,通过考察张居正两次回乡的不同经历,揭示其政治生涯的变化。第四节,“彼文忠、此文忠:从张璁兴革到张居正改革”,通过对张璁兴革与张居正改革的考察,揭示张居正改革在明朝中后期政治改革浪潮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结语,考察张居正改革前后的官风、士风、民风的变化及成因,揭示张居正改革群体对晚明社会风气变迁之影响。对张居正改革群体进行整体评价,并对张居正改革进行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