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中亚五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关系概述
绝大多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后,不愿再与俄罗斯的兴衰紧密绑定,拒绝明显的、完全的亲俄倾向。但除了波罗的海三国、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外,它们也认为倒向西方的发展之路并不适合本国,未像中东欧国家那样加入欧盟和北约。中亚国家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五国努力维持和加强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国和力量中心的友好伙伴关系,并将上述域外力量的存在视为维持地区均势的重要因素。面对外部力量在本国和地区的竞争,他们采取平衡策略以避免这种竞争升级为严重利益冲突,同时又利用这种竞争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都明确多元化外交为其基本国策。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中亚多元化外交中较为独特的例子。塔什干的多元化外交在实践中一度体现为来回摇摆的“钟摆式外交”,其一旦发现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对象,就择机加入或退出一个权力中心以确保自己的利益。[1]土库曼斯坦则以永久中立作为国策,其中立哲学可以定义为:与所有人平等地交朋友和保持良好关系,但不与任何人对抗任何人。[2]对土来说,外部国家在本国和中亚的利益争夺从来都不是矛盾的一部分。以对土最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为例,土采取的一直都是最简单实用的策略——价高者赢。无论该国在国际政治中持何种立场,与土关系如何,谁出价高,谁就获得土天然气的开发出口;谁出价少,就关闭对谁的天然气外运。
中亚各国的外交政策都由总统决定,外交部具体执行,议会、政府、社会、民众的参与度小。总统个人的好恶及其权力继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各国多元化外交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总统的出访能极大地带动双边关系的提升与发展,是反映中亚国家与其他国家关系水平的晴雨表。出访次数越多,意味着对出访国越加重视,与该国的双边关系水平越高,反之亦然。这在中亚五国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西方国家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吉尔吉斯斯坦可能是唯一的例外,但这与吉政权建设本身就很脆弱有极大关系。独立后,吉已爆发三次自下而上的非正常政权更迭,社会民众情绪已直接影响到国内政治,遑论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