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武曌金简被发现
1982年5月,河南登封。
家住嵩山附近的农民屈西怀和往常一样,背着竹篮登上嵩山去采药,经常登山的他,每次在登上山顶的时候,总会坐在石头上休息。正在这时,他发现巨石的缝隙中有黄色的东西晃了一下眼。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了石缝中原来是一张黄色的“纸”,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把它给抠了出来。当屈西怀拿到手中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判断错了,这并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个刻着字的金片。后来,屈西怀几经辗转,将金片交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专家经过鉴定之后,终于弄懂了这块金片的来历,这枚金片属于武则天,是武则天嵩山封禅时向上天递交的除罪金简。
由于武则天的陵墓尚未打开,这枚金简时至今日依然是武则天的唯一一件文物,其价值已经不是金钱能衡量的,为了奖励屈西怀主动上交,县里还奖励了他1500元。这个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上刻双钩楷书63字,原文是:“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意思是,大周国皇帝武曌信奉道教,羡慕长生,故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山天门山投掷金简一枚,祈求三官九府能够对武曌除罪消灾。落款为武周久视元年(700年)七月七日。它是武则天留存于世的除罪金简。除罪金简又名武曌金简,这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唯一的武曌金简。
除罪金简上只有短短63字。读完63字,耗时不足30秒;读懂63字,也就读懂了武则天的一生。而从“除武曌罪名”这5个字,我们应该能体会晚年武则天的内心纠结,她是在为自己杀伤力巨大的一生而后悔,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原谅。
中国古时历代皇帝为永葆江山和个人平安,都曾亲率大臣到祖国名山大川,筑坛焚香,祷告上苍,向天地诸神祈祷平安,并将写好或刻好的表明心迹的简策(册)埋到土内或投入土中,这就是古代帝王的封禅活动。武则天虽然当了皇帝,但还是一个女人,尤其是在晚年时,她愈发开始为年轻时做过的错事而自省和悔悟,所以在77岁时特意登上了嵩山,进行了封禅大典,以求免罪和心安。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帝王封禅都是在泰山,为何武则天要选择嵩山?这是因为武则天曾跟着唐高宗去过了泰山封禅,如果她再去泰山,或许上天不仅不会保佑她,还会责罚她,毕竟她在抢夺天下的路上,杀了太多的人。抑或是因为年届八十的武则天,在体力上难以承受往返泰山的舟车劳顿。不过,与高大的泰山相比,嵩山的地位亦不可小觑。
《史记》中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这表明古人视嵩山及其周围地区为天中地心,地位超然。嵩山是中华文明的圣山,夏代的开国之君启就是在嵩山降生的,夏人认为嵩山是他们的祖山。周人认为自己是夏人之后,亦视嵩山为圣山。武则天一直以周人后裔自居,她亦因此定国号为“大周”。武则天在登上皇位后,效法周武王封禅嵩山,更是为庆祝封禅成功,改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并将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取“登封告成”之意,以示其封禅大典大功告成。所以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她是为大周求得名正言顺,她来封嵩山属于天经地义。
除罪金简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武则天,同时也为人们道出了她树立无字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