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之治”的辉煌成就。“中国之治”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在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可以说,党的领导是“中国之治”的钥匙,正是这把钥匙,最终打开了“中国之治”的历史大门。

《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讲到人民与江山的关系时,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之治”本质是人民之治,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治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决议》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对“中国之治”起到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中国之治”是走中国道路的必然结果,其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之治”深层的理论逻辑,是“中国之治”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指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为“中国之治”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和道路指引。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党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和总结而最终创造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符合中国实际、实现“中国之治”的开拓创新之路。

“中国之治”彰显了“中国之制”的优越性,而“中国之制”的优势更好地助推了“中国之治”的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经得起风险挑战,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之制”。党根据国情,创造性地建立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涵盖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领域各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韧性、活力和潜能,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优势为统领、各方面优势各展其长、整体优势汇聚彰显的“制度优势集”。

“中国之治”具有重大世界意义,研究阐释“中国之治”是当今学人的时代责任。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东升西降”的趋势不可逆转。“西方之乱”越演越烈,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之治”正稳步向前。“中国之治”是中国本土治理模式的创新展现,是中国道路伟大正确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可行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前推进的生动写照。当前,世界进入一个“治理困境”:传统的治理方式失灵,治理方案失效。在这个时候,“中国之治”显得愈发耀眼,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之治”的意义不仅在于带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还在于显示了中国有力量有智慧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因此,对“中国之治”的研究阐释,是时代向中国学人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当今学人的时代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在国家治理领域长期进行追踪研究、实地调研,有着深厚而丰富的研究积累,这部文集正是他们关于“中国之治”这一主题的最新思考与成果展示。学者们用自己的话语和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道路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之治”为什么好,深入剖析“中国之治”背后的机理。他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之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逻辑,涵盖了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政府职能转变与数字治理、村社认同与政治信任、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国国家治理结构、人大代表的履职、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治理等,对于理解“中国之治”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总之,“中国之治”的研究阐释任重道远,有待学界深入探讨。政治学研究所推出的这本书,在该领域研究中进行了开拓创新的努力,也期盼有更多高质量成果出现,共同推进“中国之治”研究有突破性进展。

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021年12月15日